三月的雨巷,小街石板,青瓦飞檐,烟雨朦胧。它从梦中走来,悠长,悠长又寂寥。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巷道,悠悠前行。点点滴滴的屋檐雨,仿佛无以言说的愁绪,清澈入耳,黯然销魂。



这寂寥的雨巷,像结满丁香般的幽怨,细细长长,弯弯曲曲,又沉默不语。唯有老墙的斑驳,明明灭灭,诉说着一段古老的离合。



这清润的雨巷,石板路弥漫着水气,清清淡淡,在两旁老屋中阴暗而又潮湿,连思绪也变得湿漉漉地,徘徊,徘徊。



这温婉的雨巷,在烟雨迷蒙中,连起了江南的柔曼。在点点滴滴的屋檐雨下,那灵动的水波,仿佛溅开了一地温柔。



而那小巷的尽头,似乎有着无边的遐想与期待。是柳暗花明的重逢,还是若即若离的身影?


这寂寥的雨巷,吸引你的,究竟是它的寂静,还是因为丁香姑娘?


在滴滴答答清冷又惆怅的檐雨声里,你是否梦到那个打着油纸伞的惆怅幽怨的江南女子,一身丁香花的芳香。


于是,任谁也会想起戴望舒《雨巷》的场景:
寂寥的雨巷、打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雨巷芬芳的姑娘,在雨中默默彳亍着。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在巷口的转角,隔着万水千山的遥远,隔着冰冷红尘的羁绊,一次次驻足回首,消了她的秀颜,散了她的芬芳,还有那太息般的眼光,留下的是丁香一般的惆怅……


总是在想,这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应该是怎样的女子?


或许是易安笔下纯情的少女:“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或许是纳兰笔下钟情的女子:“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或许是徐志摩笔下娇羞的女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总之,这位丁香姑娘当如一枝空谷幽兰,纯净、典雅,充盈着诗情画意,引起人们对青春无限美好的遐想。


而那年舞蹈《小城雨巷》,则用曼妙的舞姿再现了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画面一出现,就是戴望舒的雨巷味道。领舞的女子恰似那个丁香姑娘。悠扬的丝竹声中,水幕制造的烟雨效果,顷刻间便到了细雨飘零的江南水乡,曼妙轻柔的舞蹈,传神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


在江南雨巷中,执伞而行的姑娘身着淡雅柔美的丝质旗袍,像诗一般的灵动。再配上迷蒙的细雨,精致的油纸伞,清新动人。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绵绵春雨中,多少离愁别绪,千种风情,尽在小巷不言之中!


是谁在唱: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走过山水风流,不及小城雨巷梦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