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杭州】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京杭大运河

 真友书屋 2016-04-13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两市,全长1794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民国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内外的各条小运河,以及西湖水都是相通的,美国传教士费佩德所记录下的运河让我们看见了,当年运河的原生态,清澈的运河水与水中映照的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夕阳落下,运河上隐约可以看见一艘住家渔船落下风帆,停靠岸边,那时平凡的一天如今看来是多么有情调和非同寻常。


当年运河水贯通整个杭州城,西溪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处于比较偏僻和封闭,所以也比较的原生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船夫摇橹的悠闲生活方式,不由让人想起宋高忠赵构在杭州说过的一句名言:“西溪,且留下。”


民国时期的西溪与现在没有太大区别,远离城市的喧嚣,人处在西溪之中,欣赏四周美景,呼吸有氧空气,心旷神怡。


自然美的运河,在月光下水面平静如镜,渔民撒网捕鱼;与如今的人工灯光效果比较另有一种味道。



运河水当时很清澈,在河边围一道竹篱笆,便可以成为一个养殖场,家禽的粪便可以喂鱼,鱼儿又可以成为家禽们的食物,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拥有一艘自家的小船就如现在拥有一辆汽车那么的普遍,这就是运河人家的生活方式。



民国时期,普通人家都没有自来水,所以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会拿着衣物来河边洗,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这样的场景也是十分常见的。


杭州城外的运河码头



杭州郊区运河上的一个翻坝

由于地势的原因,运河与周围的水系之间因为水位差而建立起了坝,但是这样一来,船只通过时,也就受到了坝的阻隔。一般的小船、空船,就用人和牛拉,利用船底的一头一尾,轮番成为支点,磨过去,称“磨堰”。但是大船太重,那就只能把货物卸下来,让空船先硬生生地磨过去,再重新装上货航行,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1934年的统计杭州市区水系的坝就有28处。


运河上水警专用的方尾虎头船

20世纪的杭州城水道纵横,运河系统相互连接,十分发达;这时候就有了运河上执勤的水警,水警使用的是方尾虎头船,船尾是兽形脸谱案。


距今25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