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柑橘连续七年丰产

 nhql 2016-04-13

        不摘梢,不环割,他自称种植“懒人”;自己选种,自己育苗,他是个嫁接“能人”;兴修水利,稀疏种树,他还是个果园设计“高手”。

        广东省博罗县响水镇的种植能手方炳权有自己一套“另类”的柑橘种植方法。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柑橘专家说,他已经达到种植柑橘的最高境界。


        秘技一 自己育苗


        方炳权种植柑橘,从来都是自己育苗,不但能供应自己的果园,还供应给其他果农使用。

        他介绍,每年他至少培育10万棵果苗,博罗、紫金、龙门等地的果农都慕名订购。

         “我都是选用江西的朱红橘苗来培育,这种树苗纯度较高,而且培育出来的果树较为强壮,果树寿命较长。”他说。


        秘技二 不摘梢,不环割


        摘梢和环割是一般果农种植柑橘的常规工作。然而,方炳权从种植柑橘开始,从来没有对果树进行摘梢和环割。他家200亩的果园,只有3个人管理,如果要摘梢,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果长多了,就容易伤树。”方炳权说,无论是夏梢还是秋梢,他都任其生长,从不修剪。他打了个比方:“这就好像城市里的楼房一样,有高有低,受光面积才大,通风效果也良好,还能提高果树的坐果率。”

        不少果农通过环割提高柑橘产量,但方炳权从不采用这种手段。他认为,环割犹如揠苗助长,让果树非常受伤。

        他说:“环割了,果树就要加大肥量,不但投入大,而且环割后,果实非常容易变弱。如果管理不当,不出几年,果树很容易病死。”


        秘技三 深挖坑,少种树


        在200亩的果园四周,方炳权挖了一条深达1米的水沟,在水沟里埋上水泥管,把果园给围了起来。这样有助于果园排水,从根本上避免柑橘遭受水浸的危害。

        “我在水泥管上埋上土,再种上柑橘,平均7米可以种两棵,挂果一年就可以把工程成本收回来了。”方炳权认为,解决了柑橘的水浸问题,就无需担忧果树伤根。

        除了在果园四周挖深沟,果场内每隔7米,方炳权也挖一条50厘米深的水沟。水沟与果园四周的深沟相接,相接处同样用水泥管铺设。这样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沟,使得果园能够有效排水。

        不少果农每亩种植至少100棵柑橘。然而,方炳权的果园密度却要小得多,每亩地最多种70棵。“其实大部分只有60棵/亩。”他认为,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这样不但方便果树生长,提高通风度和光合作用面积;而且果树根系可以得到更大空间的伸展,方便营养吸收,采摘也方便。

        很多果农种植柑橘都只有一两个品种,这样不但方便管理,而且采摘时间集中。

        然而方炳权种植的品种却非常多。200亩的果园种植有沙糖橘、贡柑、春甜橘1号、春甜橘2号、阳山橘、蕉柑、桶柑等品种。各种柑橘各占一个区域,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方炳权介绍,单独种植一个品种,虽能保证柑桔的纯度,但却不利于花粉的传播,会影响坐果率。


        秘技四 巧施肥料


        在施肥方面,方炳权也有自己的套路。

        200亩的果园全部都是以鸡粪肥作为基肥,而且施用基肥的数量占了肥料的绝大部分。他透露,有经验的果农选择种果的地方,除了看土质和气候是否适合,以及是否远离工厂和少霜冻,最关键还要了解果园附近养鸡场数量如何。

        “基质肥用比较原始的有机肥,果树比较强壮。”方炳权介绍,这好比人的身体,食用原始粗粮,身体更为强壮。

        春节到小暑这段时间,方炳权不对果树施加任何肥料;小暑到大暑期间,他对果树大量施用高氮肥,平均每棵树施用2至3两的高氮肥;每年的4-5月和8-9月期间,对果树各施加一次钾肥。

        在保果方面,方炳权从不喷施任何药剂,而是采取普通的叶面肥进行保果。


        秘技五 对病树绝不留情


        在方炳权的果园里,记者没有发现任何黄化树,每棵树都非常健壮。

        方炳权透露,有些树因为某些原因,也会变弱、变黄。只要一发现病弱现象,或者变黄,他立马就把果树砍掉,绝不含糊。“因为挽救所投入的成本比重新种植一棵果树还多。”(重庆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