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医疗】浮针连载6: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H珠Q 2016-04-13
  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一、机械能转换原理:

  进针后以进针点为支称点,针体在皮下作扫散的活动中,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温热能消除无菌性炎症,起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行气活血祛瘀生新,通则不痛,症状消失。


  二、生物电原理: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当我们用浮针直接挤压、牵拉,特别是扫散运动时,可导致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的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良好的半导体导电性能,能够高效率地传导生物电。当生物l乜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机制,从而迅速缓解病痛。


  三、细胞原理:

  研究发现当肌组织超负荷工作产生损伤出现病时,肌组织的最小单位即肌细胞会降解或分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失去功能在病灶周围进针时,针尖对准病灶发出刺激信息和能量,能有效找回降解或分裂的细胞

  胞活化,恢复分子细胞内部平衡的生理作用。


  四、多米诺骨牌效应:

  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进针点在病灶周围通过皮下水平扫散,向病灶发出刺激时产生信息能量来冲击病灶体液流动,起到减张减压,解除痉挛的受损组织、消除病变症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五、神经系统调节:

  神经系统在传统针灸疗法镇痛中有很好调节外周神经的作用,正如浮针进针后疼痛立即消失或者减轻,电针直接刺激传导痛觉的神经,一方面可以使这类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同时又可以使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调节中枢神经的作用:大量的电生理学研究结果已初步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如脊髓、脑干、丘脑、尾核和皮层等参与镇痛过程的概貌。针刺镇痛在脊髓中的作用:脊髓是除头面部以外的各种躯体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感觉的初级中枢。研究者证明,针刺刺激可以使脊髓背角内发生突触后抑制。临床观察表明,在脊髓空洞症的患者,由于破坏了传导痛温觉的脊髓腹外侧索,针刺病变区穴位针感大多数减弱或消失,而且针刺镇痛效应也减弱或消失。针刺镇痛在脑干中的作用:中脑网状结构痛敏神经元的活动可以被电针抑制;电刺激中缝核不但能提高动物的痛反应阈,还可以增强针刺的镇痛效应;损毁蓝斑可以明显增强针刺的镇痛作用,而刺激蓝斑则可以使电针的抑制效应减弱。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丘脑束旁核是痛觉信号传递的一个重要驿站,针刺信号可以通过高位(如尾核、皮层)、低位(如中缝核)多方面对它

  产生抑制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