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7月9日15:12- 16:00 标签:数据中心、建设成本 参与人数:3 热点: 1、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不含it设备)约4-40万/柜,除去银行及部分高密客户,常见的水准在8-12万/柜。 2、IT设备,以天蝎机柜为准,约在120万/柜,普通服务器一般在0.6-25万/u,按照功率密度,一般可达15-250万/柜。
时间:2015年7月9日20:10- 23:16 标签:基准短路容量、谐波电流允许值 参与人数:8 热点: 1、基准短路容量是国标(GB/T14549-1993)根据全国经验取的一个公共连接点处常见的对应各不同电网电压标准下的最小短路容量。 2、基准短路容量的实际大小只影响谐波电流的大小,但是并不影响谐波电流与基波电流的比例。总谐波电流畸变率THDI在公共连接点处的最大允许值,某种程度上只与供电侧(上级电网、变压器及本级供电线路构成的供电系统)短路电流与额定电流的倍数有关系。常见的数据中心负载,中大型一般引入10KV母线下的两条10KV专线。 3、与谐波允许电流相关的基准短路容量实际上是供电侧考虑各种用户设备和电源供应设备及其运行方式,由供电局/站给出的一个定义的计算量,而不是测量量,主要反映的公共连接点的电气性能的特征:①该点带负荷的能力和电压稳定性;②该点与电力系统电源之间联系的强弱;③该点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的水平。 4、而需求侧的短路容量/短路电流倍数/短路阻抗,最大或者最小均是用来计算短路电流和保护设定的,一般从供电侧引入的会有供电局给出的最大阻抗和最小等效阻抗,加上线路阻抗、系统内部各种短路等效阻抗,即可计算出各种短路电流。一般最大运行方式(最小的短路阻抗)下的短路电流用来避免保护越级动作,和测试本级保护的稳定性,而最小运行方式(最大的短路阻抗)下的短路电流用来验证本级保护的敏感性。 时间:2015年7月10日21:00- 22:46 标签:精密列头柜、取消设计认证、PDU、超级电容电池、 参与人数:13 热点: 1、TUI取消北美设计认证的做法是明智的,最关键的是设计不等于建造,建成的可能不是原来设计达标的数据中心,破坏认证的品牌价值。而且该地区新的设计认证需求逐年降低,市场萎缩严重,另外市场真假认证、及设计与建设认证在有些商业宣传上被有意混淆了。 2、精密列头柜与标准列头柜的定义,随着技术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及需求的提升,在数据中心领域可能以前的精密列头柜,正在成为现在或者未来的标准列头柜。 3、精密列头柜的支路测量如果下移到pdu,可以实现热更换、热插拔,方便维护,机柜微环境监控,在含有pdu的数据中心应用场景中,可以充分利用pdu本身所占的空间完成所有的机柜内微环境监测任务:温湿度、烟感、门磁、干接点输入输出、甚至是分断到每一口的电压、电流等监测和控制。将弱电与强电更彻底的解耦,增强弱电故障的可维护性。 4、数据中心对PDU却存在更多其他要求,避免一个服务器故障波及到整个pdu甚至是整个列头柜。 5、电容电池适合快充快放,容易增加数据中心的容性,目前在数据中心中未见应用。 时间:2015年7月11日9:55- 13:49 标签:空调设计与选型、空调冷风比、新型末端节能点、环境负荷占比 参与人数:9 热点: 1、冷风比是一个产品的表象,实质是送风温差的设计。 2、数据中心空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服务器等IT设备的散热需求,最主要的节能点:贴近热源、提高温度、降低风扇耗能、减少内部阻力、采用大温差减少流量等。 3、环境负荷在数据中心机房负荷设计中的占比,随着机柜功率密度的提升,其比例越来越小。全年综合计算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主机选型,一般不超过5%,末端考虑瞬间值,一把不超过10%。 4、服务器等IT设备一般可认为97%的耗电转为了冷负荷。实际设计中经常取100%。尤其是机房内的服务器,平时正常运行时显示和声音耗能较低,其余无论是硬盘旋转还是风扇带动的气流运动,甚至是显示和声音最后除了被人体/物料接受并带出机房的部分,最终都变成了系统内能,而在需要的时候成为冷负荷。 5、数据中心对于建筑保温的要求,根据机房对温度的要求,在现有大多数地区要求夏天穿棉袄,冬天裸奔。偏南部地区一般建议将主机房放在平面中心核心位置,而偏北部地区则建议将主机房放在平面外围区域。 6、也有人建议针对性的对南墙和北墙的厚度和保温性能进行单独设计,或者是采用夏(小)冬(大)季导热系数可变的保温材料,或者做成方便可移动和无缝对接的保温材料,到了冬季将保温材料自动卷起。不过环境负荷毕竟占比非常小,注意投入和产出。
时间:2015年7月11日16:46- 17:50 标签:送回风温差 参与人数:8 热点: 1、冷通道封闭的系统中,冷通道维持23℃,要求控制送回风温差必须大于9℃是否合理? 2、这个要求对于风冷系统实际上就是要求不调节送风温度,而通过监测回风温度来监控负载变化,实时减少系统风量。 3、这个要求对于冷冻水系统实际上就是要求不调节送水和送风温度,而通过监测回风温度来监控负载变化,实时减少系统风量及水量。 4、在本次讨论中,是风冷系统,下送风冷通道封闭,单机柜平均功率4kw,空余u位均安装了盲板。 5、虽然每列机柜安装的服务器品牌、型号和数量都可能会不一样,而且每列服务器跑的应用也都不一样。但是服务器一般设计进出风温差在8-16℃,部分甚至在20℃,曾经实测某机房部分服务器,也印证这一点,一般空调设计送回风温差取12℃(冷冻水型)。 6、在本次讨论例中,气流组织设计必须良好,在各种轻载下服务器风量分配不会显著偏离所需,同时空调是按照大于10℃的温差进行设计和选型的;那么当负载变化没有达到调节能力极限的时候,可以实现冷通道维持23℃,空调回风温度与冷通道温度差值大于9℃。 7、在风量可以接受优化控制逻辑后,当负载变动较大时,还需要空调的台数控制也就是启闭功能的开放,这需要控制系统稳定性、权限、传感器精度和冗余都达到要求。 8、当然本例中风机实际上是定频风机,这反映了甲方自身需求设计和执行层面的某种脱离,有一个较优秀的设想或者实践案例,但是执行和管理层面的人员进行了生搬硬套,导致这种高级的需求就像无米之炊。
时间:2015年7月11日17:50- 19:50 标签:空气质量、微模块集装箱的应用 参与人数:8 热点: 1、数据中心空气质量的问题,一般要在运行四五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经常表现出硬盘无故故障,或者服务器无故宕机。大都是腐蚀性气体对电路板进行腐蚀造成的。华北地区空气含硫高,气流组织失控严重的机房一些服务器散热片用个三年左右,上面密密麻麻的斑点。 2、空气污染源一般有外部通过新风或者自然渗透传入的,这种一般是由于靠近交通要道,或者当地有严重的污染企业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早期设计的先天缺陷UPS与主机房并处一室无气流隔断,或者设计/管理不当造成局部高温,使建筑材料、电池或者线缆挥发出腐蚀性气体,或者同时并发有不合理的高湿或者过干,并且经年累月的积累。 3、集装箱型的数据中心国内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市场需求小,曾经有过跟风,后大部分都垮了或者主打国外市场。国内随着BAT和天蝎机柜的兴起,微模块技术上选择了更大颗粒度的MDC微模块方向(十几-几十个可用机柜为一个单元)。
时间:2015年7月12日10:11- 12:00 标签:DCIM、动环 参与人数:6 热点: 1、一般认为DCIM(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范畴大于动环监控系统范畴。 2、狭义的动环一般只监不控,广义的一般包含动力设施和环境监控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像常见的DCIM的告警(重定义、分析、关联)、能源分析、电力/冷却/机柜空间等容量预警和管理等都可以视为环境监控的一部分,从而落在广义动环的范畴之内。 3、而广义的DCIM系统一般着重全生命周期和大数据层面的分析和智能管理,而不仅仅是软硬件底层的监测和控制。而动环监控系统一般是设计、建设、运维相互各自独立而没有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4、另一层面上广义DCIM还可能根据项目包含安防、视频、IT基础设施层面的监控和管理。 5、有人说,DCIM目前感觉较好不叫座,尤其是非新建机房,变更阻力太大。对于新建机房,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目前若想推动需要的是高手。 6、有些供应商感觉客户宁可没有DCIM也不想直面风险,特别是客户高层的阻力。 7、有些供应商感觉客户的推动难度可能需要像节能减排一样由政府从上到下来推动。这另一个层面说明,目前DCIM还不值得真金白银的投入,或者产出和投入没有达到显见的足以打动资本家的比例。
时间:2015年7月13日10:11- 19:05 标签:OCP服务器、直流直供、分布式UPS 参与人数:4 热点: 1、A:OCP服务器是个方向,比较适合互联网公司以及那些能实现应用级冗余的系统,但是对数据一致性要求很高的场景,优势就比较少了。 2、B:OCP需要规模,对于大量小规模个性化需求,较难满足。另一方面当需求由定制特例成为某种共性,OCP也会由定制化走向标准化,推动技术进步。 3、A:如果GOOGLE会加入,那这种趋势就会越发明显了,沉寂了好几年的google说不定会在pc服务器刷刷存在感。OCP的规模一上来,就可以撬动服务器及周边行业。 4、直流直供 分布式ups可能是个趋势。 5、机柜级分布式ups可以在大量低密度应用中有效利用机柜立体空间,增加建筑平面利用率,减少TCO。 6、直流直供 电池其实就可以理解成直流ups,分布式是指系统的颗粒度,我们常见的集中式高频ups 电池方案的颗粒度就达到数据中心的级别。而微模块中的ups 电池的颗粒度就达到微模块级别,算是通道级。而google早先服务器级别的电池就是达到了最小的颗粒度服务器级,像其他一些互联网企业基本也有达到机柜级的。
时间:2015年7月13日21:47-23:00 标签:除湿、小机房、低负载、加湿 参与人数:6 热点: 1、小机房,早期业务没上来的时候除湿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机房除湿需求,只有夏季气密正压没做好的机房和加湿控制精度不高的机房,才存在这种需求。 3、如果蒸发温度够低或者可调,可以简单调节该温度,达到除湿,否则就需要增加额外除湿机了。除完湿再调回来正常运转即可。 4、空机房一般都会定期开一台精密空调。但是当负载极低的时候,即使一台,也极容易出现一开机温度下降,自动停机,从而无法发挥除湿能力。 5、当风机风量可调时,可以尝试调低风量,增加除湿能力。当风量也不可调时,压缩机也无法调频和调节能力的时候,只有增加负载或者强制开启电加热器或者增加额外恒温除湿机或者把精密空调温度优先的控制策略改为湿度优先的控制策略,当有一段时间将失控进入机房的高湿除掉之后再恢复成温度优先的控制策略。 6、一般风冷机房空调除湿有两种,一是调节风量,第二种就是通过除湿电磁阀减少蒸发器面积,降低蒸发温度。不过除湿模式下,也还可以兼顾温度优先的策略。
时间:2015年7月14日20:49-20:49 标签:维护成本、采购成本 参与人数:2 热点: 1、基础设施维护费用成本和设备采购费用的比例。总比例和ups、柴油发电机、空调等各自的分项维护费用和设备采购费用的比例。此问题未完成将进入待讨论问题清单。 2、这就是未来能效管理系统需要收集的数据之一,进行大体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到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防贪。
时间:2015年7月14日23:43-16日10:13 标签:ups过载、ups电压超限 参与人数:9 热点: 1、ups功率过载达到105%,一般会自动切换旁路(输入电压同时超限的话,可能会引起供电故障),超过旁路限制会自动关闭输出。 2、ups输入电压超范围(整流器输入范围单相在176-276V,一般较难超标); 3、一般是超过输入电压一级设定(±10%),告警(旁路不可用了),此时整流逆变输出正常,但此时如果功率过载不能转旁路(否则环流过大,切不成功,即使不过载只要旁路电压超限也即意味着超出逆变输出电压,依然存在环流过大烧毁设备的可能而禁止转旁路),如果功率不过载,不需转旁路,为避免后端设备过压,一般设备设计上也不能转旁路;当然实际原因在某些特殊应用下可能与后端设备无关,根据SSI标准服务器输入电压范围90-264V,有时不能切换旁路的原因是为了保护ups设备(逆变输出电压与旁路电压的差值,在并联的瞬间可能导致ups烧毁,而并联的瞬间又是为了保护可靠性而必须的),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成是为了保护后端设备,因为逆变输出电压的限制来自于自以为的客户需求; 4、如果电压超过二级设定(15%-25%,各厂家自主设定允许范围),关整流器,进入电池放电逆变供电状态,告警(为避免后端设备过压)。 5、ups电压超限,除了ups自身故障外,还可能来自于市电波动,零点漂移等。Ups主旁可不同源(逆变器可追踪调整到与旁路协同),两个旁路必须同源。
时间:2015年7月16日10:43-17:52 标签:线损、线路压降、电气基础 参与人数:6 热点: 1、某三相均衡负载线电压380V,实测功率50kw,功率因数0.8,负载到变压器单程300m,求变压器下端线电压,已知25铜芯线缆R=0.0172*(300/25)=0.2Ω。 2、负载线电流I=50/0.38/1.732/0.8=95A,单路线压降U1=0.2*95=19V,由于负载三相均衡变压器下端各线电势仍保持角差120度,变压器下端线电压U=380 19*1.732=412.9V。 3、U2=418=380 19*2,是忽略了各线电势的角差。U3=399=380 19,是将各线电势的线压降进行了相加而不是相减。 4、如果本例中负载按照三角形接法,负载端U线=U相=380V,I线=1.732I相=95A,P=50kw=3*0.38*95/1.732*0.8;如果负载按照星行接法,负载端U线=1.732U相=380V,I线=I相=95A,P=50kw=3*0.38/1.732*95*0.8. 5、48Vdc,末端通信设备最低输入电压标准40V,电池截止电压1.8V*24=43.2V,48V直流供电系统一般全程压降不高于3.2V,交流电末端负载种类较多,一般出于经济和散热条件来选择对应载流量下的线径和全程压损。 6、除了理论上的因数,施工水准影响的电线电缆压接或者接驳或者布线距离等,采购水准影响的线缆质量(有些铜缆杂志含量高,做电缆的设备差异)等,很多时候除了影响供电可靠性外,也会影响线缆散热和线缆压降。
时间:2015年7月20日11:16-17:52 标签:柴发室进排风口、空调基础 参与人数:6 热点: 1、A:柴发室,风机、进排风电动百叶/电动卷帘、柴油机建议就地PLC控制,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简化系统。 2、A:柴发室排烟一般有采用管道直通室外,也有通向土建竖井再排至室外,一般出口处要注意设置防雨和防异物设施。 3、B:一般电动卷帘门在意外情况下,手动打开不易,而电动百叶一般会装手动开关,更可靠些。 4、C:电动卷帘门故障几率比百叶应该会低并容易处理。 5、A:电动百叶相对卷帘,更美观,但是要求的开孔面积更大,卷帘进风更通畅。
时间:2015年7月21日21:17-22日10:00 标签:谐波、有源滤波、无源滤波、电气基础 参与人数:8 热点: 1、无源滤波在基波时呈容性,只有在特定谐波下,才呈现低阻的特性,因此在滤波的同时,会同时改变系统基波电压和电流的角差。有源滤波(如果只滤波)对基波的角差应该影响不大。 2、现有的有源滤波装置大都是通过CT采样系统实时检测系统的电流波形,经过瞬时无功变换或者傅立叶变换得到补偿的谐波电流指令值,通过APF实时产生补偿电流,而消除谐波。 3、一般APF可以按照指令产生精度达到3%的谐波补偿电流。考虑采样精度,一般可以达到5%的滤波精度。成熟产品可以提供25A-150A的单模块容量,均能保证5%的滤波精度。考虑到APF自身的开关、电抗器等损耗,有些带节能模块的有源谐波治理方案,会在谐波过低时,会主动关闭谐波治理模块,以节约运行耗能。 4、谐波电流经过傅立叶变换就是很多次不同频率电流的一个叠加,可以列集成基波电流、二倍次谐波电流、三倍次谐波电流等叠加而成,各次电流的比例系数不一致。 5、在配线系统里每个馈线负荷都是可以等效一个与系统等效阻抗并联的RLC负载的。如果馈线支路的调谐点频率恰好在某次谐波频率点附近,则该次谐波电流就会流经该馈线支路。 6、对于负荷来讲,如果负荷性质呈容性,谐波电流次数越高其等效阻抗越小,谐波电流就越容易流入,系统中常见的容性是不带电抗器的变频器,其余大部分负荷都是阻感性的尤其是动力系统。
时间:2015年7月24日11:03-15:29 标签:能效、小机房、节能措施 参与人数:15 热点: 1、机房面积100多m2,三套艾默生DM12上送风空调,机柜同向摆放,节能措施; 2、机房体量小,如果愿意折腾可以搬设备和机柜,改成正对正,背对背布置,形成冷热通道分离,可以解决大部分热点问题。 3、不愿意大折腾,可以尝试把机柜后板封闭,形成柜内热通道,上部酌情通过风道及排风机将热风引至空调回风口附近。或者尝试其他局部导风措施,改善气流组织解决热点。 4、看看所在城市,是否存在季节和日温差,是否有可能上热管或者氟泵等可以利用温差的节能措施。也可以尝试夏季高温时对外机进行喷雾降温或者直接进行水喷淋裸露冷凝器翅片管。 5、当然最次也可以理理线,换换节能照明灯具。
时间:2015年7月29日18:43-21:48 标签:技术分享、机柜PDU、故障越级 参与人数:16 热点: 1、机柜pdu设置两级保护(pdu上各插孔位前设置第一级保护,pdu总输入设置第二级),与机柜pdu上端总配电柜保护构成三级保护。通过精选合适的三级保护,从而避免了不同服务器故障带来越级保护跳空开,使故障蔓延扩大。 2、断路器的脱扣曲线在短路情况下会有重叠,短路电流超过一定值,可能会导致越级跳或多级连跳。一般越级跳,是由于电流提升速度快于本级脱扣的反应速度,并且在反应时间内电流已达到上级跳的水平。 3、单芯和多芯电线电缆的优劣,未达成一致,以后再继续深入。
时间:2015年7月30日14:14-14:48 标签:铅酸电池、2V、12V 参与人数:8 热点: 1、铅酸电池12V是内部2V*6串,可以共用电解液。在电池容量不大(ah数低于200),电池连接点减少,故障可能性更少,同时同样后备时间下,维护数量减少,用户端工作量减少。 2、2V,同样后备时间下,故障一个模块只需要更换一个2V的模块就行了,可以减少更换损失和成本。对于大容量(ah数大于200),很多厂家只提供2V的方案。 3、有客户新电池两月就发现电池上有白色斑点,主要是电池过充,内部胀气,压力升高,安全阀开启,泄气,电解液泄露。白色斑点就是酸气遇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的产物,开启电池室排风扇排出酸气,只能减少斑点的累积,但不是治本。 4、免维护电池,不是不需要维护,而是维护工作量减小到了最少,或者封装到了厂家维护,客户端基本可以认为免维护,但需要按照维护章程,监测和维护,保障电池的正常工作。 5、像示例中这种由于终端客户不懂,而长期充电未进行放电和电池过充监测的,导致的过充斑点,只能分批将备用电池返厂,或者要求厂家现场维修,几天就能处理好(清洗,补充电解液)。 6、纯电池价格铅酸约在0.6-1元/wh,锂电约在1.2-2.4元/wh。配成系统还要算上电池之外的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