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回顾(596)元 赵孟頫临兰亭序 苏州博物馆藏

 图101 2016-04-13

今日
推荐

元 赵孟頫 临兰亭序 苏州博物馆藏

经典回顾:元代书法




赵孟頫 《临兰亭序》


绢本,行书

前六页纵为23.9厘米,横为12厘米,

末页稍狭,横为7.3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博物馆珍藏一册《赵孟頫临兰亭序》,绢本,计七页,前六页纵为23.9公分,横为12公分,末页稍狭,横为7.3公分,可以看出此册是卷子切成的。



赵孟頫的书法得力于李北海、王右军二,他学右军用力甚勤,数十年不辍,尤其心折王羲之的《兰亭序》,自从得了独孤本《定武兰亭》拓本后,不但朝夕临摹,而且在这本帖后陆续题了十三个跋,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兰亭十三跋》。他临的《兰亭》,有从唐摹真迹所临,有从《定武真本》所出,传世所见的有十余种之多。而这本苏州博物馆所藏的《赵孟頫临兰亭序》,通本神全气贯,姿态横生,其用笔之精和转折之妙,极尽飘逸隽秀和轻清典丽之致。赵盂頫所临《兰亭序》,既得王书神彩,而又有自家的面目。历来学书者以为王书最难学,而王书中《兰亭》尤难,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有《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之句。赵孟頫所临的这册《兰亭》,可以说是《欲换凡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堪称他的得意之作。


试将此册与各种临摹《兰亭》本相比较,从它的行笔结体方面看来,极象从《唐摹《兰亭》神龙本》(现存故宫博物院)临出。《神龙本》的第一行下有《赵氏子昂》印,后面又有《元贞元年夏六月为叔亮内翰题》的题跋。非常可能是赵孟頫在那时题跋以后,就临摹了这本《兰亭序》。一根据以上情况,也可以得出赵孟頫临这本《兰亭序》的时间,是在元贞元年,那时他为四十二岁,正是精力充沛时所写。


《赵孟頫临兰亭序》的册后,还有张照、励宗万等人的题跋,他们都是清初时候的人,张照的题跋在《天瓶斋书画题跋》有著录。此册所钤的印记甚多,有陈雪、张若霭、王鼎、张祥河等。根据这些题跋和所钤印记,也可以看出这册赵临《兰亭序》流传经过的大概情况:在明末清初,可能藏于陈雪处,清代雍正间为张照所得。雍正十三年清明节时,张照赠于张若霭。至乾嘉间为王鼎所有。张祥河虽有印记,但是否藏过则难于肯定,因为《天瓶斋书画题跋》就是他编的。清亡后,此册便落入山西一位姓何的手中,秘不示人,此后也从未发表过。直到一九五六年,何泽慧、何泽英两位同志将此册捐献给苏州市文管会,现藏苏州博物馆。


元 赵孟頫《临兰亭序》欣赏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书画纵横网编辑整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