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药】槐花·清肝凉血

 朱1971 2016-04-13
【每日一药】槐花·清肝凉血
04.10 20:25阅读14

槐花在药用时分生槐花、炒槐华和槐花炭。每年的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花朵,习称“槐花”,花未开时采收花蕾,习称“槐米”。其炮制方法有三种,一是除去杂质及灰屑,当日晒干,为槐花;二是取净槐花,按清炒法炒至表面深黄色,为炒槐花;三是取净槐花,按炒炭法炒至表面焦褐色,为槐花炭。

槐花被历代医家视为“凉血要药”,性味苦凉,无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药用价值】主治肠风便血,痔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火头痛,目赤肿痛,喉痹,失音,痈疽疮疡。同时,可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头胀、目赤、眩晕等。现代临床亦常用于高血压属肝火偏旺者,有清肝明目降压之功。可单用煎汤代茶,或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而从西医的角度看,槐花含芦丁(即芸香苷,Rytub)、槲皮素(Quercetin)、鞣质、槐花二醇(sophoradiol)、维生素A等物质(具体可参见下面的含量表)。芦丁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服之可预防出血。

所以槐花多作为为治疗便血的常用药,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痔出血、便血、血痢及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一般为煎服,10~15g,外用适量,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服。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医药典籍】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药品化义》:槐花味苦,苦能直下,且味厚而沉,主清肠红下血,痔疮肿痛,脏毒淋沥,此凉血之功能独在大肠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能疏皮肤风热,是泄肺金之气也。《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本草求原》:为凉血要药。治胃脘卒痛,杀蛔虫。

《东北药植志》: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食用禁忌】

槐花虽然美味,但在食用时也有一些禁忌。由于槐花比较甜,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多吃。粉蒸槐花不易消化,消化系统不好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宜过量食用。同时,过敏性体质的人也应谨慎食用槐花

《时病论》说:“清肠之槐花,去寒之姜、桂,利湿之米仁……皆为犯胎之品,最易误投,医者不可不敬惧乎”。因此孕妇不宜。

【注意事项】

所有用于医疗的槐花均指黑槐,即所谓的笨槐,不是洋槐。洋槐不入中药。故一方子均属笨槐花。需要特别注意!

槐花或可导致过敏。槐花过敏有两种情况:一是槐花的花粉过敏;二是槐花含有一种光敏物质,吃了后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会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甚至出现水疱,一般在进食后5~20小时出现。

【本文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