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5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昵称27494174 2016-04-14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潘富俊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3月第一版,98.00元

本书作者潘富俊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身为科学家,却痴迷古典文学,本书即是其结合专业知识和业余爱好推出的一部跨学科著作。历代诗词作品集中含植物的篇数占多大比例?历代诗总集中出现次数前十的植物有哪些?此外如成语中的植物、古代礼仪中使用的植物、古典文学中的野菜蔬菜和水果等等,作者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作者发现《红楼梦》前两个四十回中植物出现的种数均远高于后四十回,描写也更为老到,或许为后四十回续写说增添了一个颇有力的证据。作者还带领我们认识古典诗文中的植物:“上山采蘼芜”的“蘼芜”是什么植物?“参差荇菜”的“荇菜”长什么样子?《楚辞》中的“芷”“兰”“蕙”各是什么???拨开植物古今异名的迷雾,我们在欣赏古诗文的时候也许会有大不一样的想象。


《床畔》,严歌苓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35.00元

从事写作多年始终保持着连贯创作量和文本水准的严歌苓近年来创作尤为高效,且不乏佳作,《床畔》(发在《收获》上是《护士万红》)是她继《陆犯焉识》后又一部讲述主人公在极端处境下执着选择深入拷问人性的力作。故事发生在西南边远地区的一家军队医院,和平时期为救人而致伤的英雄张谷雨被认为是“植物人”,而负责看护他的护士万红则从一开始就不认同这个判断,主人公在作品中不发一言,病床旁的万红和其他医疗工作者、主人公的妻子、儿子等人物构成富有悬念的戏剧冲突基础,他们的看法、做法俨然病床之外的小社会,人性的善恶与不同立场下的是非、炎凉发人深省。整部作品叙事流畅,人物内心刻画细腻传神,对时代变迁下人们的“英雄观”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也有所呈现。


《复盘甲午》,王鼎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48.00元

近年来学界对于甲午战败原因的分析,早已连篇累牍,这方面的研究要推陈出新,颇为不易,这种情形下,本书的新意予人以深刻印象。作者认为战争史研究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即政治学及国际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尤其作者从“大战略”角度,系统地评估了中日双方近代以来国家战略层面的博弈。作者借用围棋的“复盘”概念,从15个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了“虚拟”推演,如讨论中日联盟对抗西洋列强的局面何以未能出现,分析蒸汽机车的出现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陆国家带来战略机遇,以及对战争爆发后双方战略战术的检讨,等等,都很能启发我们的思考。本书在一系列问题上的新颖见解能否经得起检验也许还难于断言,如何看待工具理性的“大战略”思想也是一个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一研究的新意值得肯定。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宋以朗著,陈晓勤整理,花城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38.00元

这是一本源自书信、公开文献出版物和记忆碎片的“另类”传记,作者宋以朗是书中主人公宋淇之子。和父亲的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编剧身分不同,宋以朗本非文坛中人,但出于对父辈和钱锺书、杨绛、傅雷、张爱玲等人的友情与交往的印象和感佩,加之父母离世后要接手处理张爱玲手稿、书信等遗物的整理、出版事宜,使得他这些年埋首故纸堆,他的记忆、发现、心得在书中展现了几位中国现当代学界、文坛重量级人物更为生动、自然、感性的一面,订正了不少流传已久的错讹。特别是书中以最大篇幅写到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几乎每处判断都有出处,对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写作走向、作品创作背景乃至文中人物的现实映照和含蓄隐喻都有说明,藉此既可领略彼时学界、文坛名家的掌故轶事,也能对他们的治学和写作成就有更为客观的判断。


《波兰当代电影》,[波兰]马特乌什·维尔纳主编,陈陟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68.00元

在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波兰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当发展的道路日趋平稳,波兰的文化艺术也日益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而曾涌现过瓦伊达、基耶斯洛夫斯基、波兰斯基等国际级大导演的波兰电影在这二十多年间正慢慢找到它的位置,重新焕发光彩。本书由波兰作家、影评人马特乌什·维尔纳编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波兰当代电影发展的专著。流派介绍、重点导演和影片分析、艺术走向与市场开发心得,经由11位波兰电影研究专家以讲述、评论、阐释等方式呈现出来,加之书中多幅电影剧照及详细的数据,令这本书可以给予电影人特别是东欧电影爱好者图文并茂、专业详实的阅读体验,是观片指南,也是由此产生启发的“他山之石”资料,更是揭开波兰电影台前幕后种种秘辛的钥匙。


《曲终人在》,周大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32.00元

这是军旅作家周大新直面现实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品以虚拟记者采访的形式,通过对清河省省长欧阳万彤生前的家人、朋友、同事等方方面面人物的“采访”,从不同角度不同口吻勾勒出这位官员的形象,对中国当代社会特别是官场生态有生动刻画,对人性不乏诘问,引人冷静反思。


《人类学》,康赫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100.00元

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创作或者阅读这部一千多页篇幅的长篇小说都需要勇气和耐心,当然,这个篇幅并不牵强。康赫以极大的毅力和野心在这部作品中用众多人物和线索串起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当下世情众生相,又有趣又伤感。这很可能是今年的原创长篇小说中容易被忽略和低估,而又实在重要的一部。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42.00元

《小词大雅》是叶嘉莹讲词的最新作品,共九讲。本书延续了她一贯深入浅出的讲论风格,不同“段位”的读者读来都能感受词的好处,从中体味“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小词大雅》与“2014中国好书”获奖图书《人间词话七讲》都是叶嘉莹在温哥华给华人讲词的课堂实录整理而成,同系列将会继续推出讲论李商隐的《美玉生烟》。


《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张济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79.00元

1950年代的上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曾经标志着中国现代性的摩登都市远去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统一有序的新社会。但老上海是否已消失得无踪影?如何评价和理解1949之后上海所发生的故事?本书聚焦里弄、私营报业与出版、大学校园以及影院内外四个空间,探讨解放初期上海历史的断裂与延续,更新了我们有关那段历史的知识和想象。


《留学北京: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经历》,[英]吴芳思著,王侃、张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32.00元

1975年,由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个交流项目,吴芳思有机会留学北京。在一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亲历了康生、周恩来、朱德的吊唁活动,参加了学工、学农,以及每周都有的马列、毛泽东思想政治课……后来,吴芳思成为了一名颇有成就的汉学家,在2000年出版的这本书中,她生动讲述了当年的留学生活,也为那个年代留下了一份独特记录。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 威廉·麦克尼尔著,孙岳等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128.00元

这是一部公认的全球史拓荒之作,麦克尼尔以优美流畅的笔触,将贸易、旅行、迁徙、征服、冲突、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传播、技术的扩散、疾病的流行等,人类长期的跨文化互动的历史;以及犁、战车、马镫、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工业革命、民主革命、科技革命等,关键性的人类科技和文化变革,编织成了一部极具吸引力的整体世界史,让你一本书了解上自人类起源下至20世纪末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当图书成为武器:“日瓦戈事件”始末》,[美]彼得·芬恩、[荷]彼特拉·库维著,贾令仪、贾文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45.00元

《日瓦戈医生》对中国读者来说是很熟悉的作品,然而这部小说最初在苏联国内却没有出版的机会。它的第一次出版源于1956年,一个意大利书探从俄国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手中获取了原始书稿,之后在世界各国出版了多种译本。中央情报局甚至安排出版了俄文版《日瓦戈医生》并偷运进苏联,使得此书卷入冷战双方意识形态斗争的漩涡……《当图书成为武器》即记录了这一段不平常的历史。


《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历史》,[英] 法拉梅兹·达伯霍瓦拉著,杨朗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58.00元

近代之前,基督教世界里,性行为受到严苛的公共戒律的管制。然而进入19世纪,这种管制完全崩溃,成年人获得了支配其身体的自由。本书细致梳理了这一巨大变迁。作者认为,性观念革命正是启蒙运动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参与创造了一种新的西方文明(或者说现代文明),而个人隐私、平等、自由诸原则乃是其显著特征。


《性审判史:一部人类文明史》,[美] 埃里克·伯科威茨著,王一多、朱洪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39.50元

作品从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性”的禁忌分寸与道德拷问尺度的变化,来阐释以此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演进史。作者兼有法律与媒体领域身份和经验,所以在叙事上相当流畅好读,那些具体的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西方的性审判案件,反映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真实一面。


《猎书客》,[英]约翰·希尔·巴顿著,杨理亚、张同林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59.80元

《猎书客》是一部缅怀英国中世纪和18、19世纪的藏书家们的传记,也是一本介绍西欧各国如何出版和保护图书文献的图书文化简史。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约翰·希尔·巴顿以诙谐、幽默、写实的手法描写了藏书家们的种种嗜好和怪异行为,也介绍了那个时代的图书市场交易、图书馆的创建、图书俱乐部的形成及其出版活动,等等。


《礼拜二午睡时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刘习良、笋季英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3月第一版,29.50元

领略了《百年孤独》的成熟、博大、魔幻意味浓厚,从这部马尔克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的故事背景和语言基调上,不难体会到他后来很多作品的痕迹。书中的作品简短、直白,有不确定的结尾,故事走向和人物情绪的流动,有些亦可看出此后他写出那些杰作的端倪。


《巴托比症候群》,[西班牙]恩里克·比拉·马塔斯著,蔡琬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45.00元

西班牙大作家马塔斯在这部洋溢着黑色幽默色彩的作品中,对文学、作家、写作行为等等以貌似煞有介事实则暗藏机锋的方式娓娓道来,而所谓“巴托比症”,具体而准确的定义恐怕要读者从这部作品中,甚至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了。


《海豚湾》,[美]瑞察·欧贝瑞、[瑞士]汉斯-佩特·罗德著,侯淑玲译,中华书局2015年4月第一版,45.00元

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作品《海豚湾》使海豚的悲惨故事广为人知,令观众为之震动,也让人们认识了片中男主角瑞察·欧贝瑞。在这本同名图书中,欧贝瑞为我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及电影《海豚湾》的拍摄过程,带领我们认识海豚这种可爱动物。相比电影,图书对事实的呈现更为全面,思考也更加深入,可以补纪录片之不足。


《那些刻在我们心上的爪印》,张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2月第一版,45.00元

这是一本“喵星人故事集”,众多猫咪和它们的麻麻(作者张丹)、奶奶是本书的主人公。张丹是动保网、中国动物保护记者沙龙发起人,是“张家猫窝”三十三只喵星人的家长。在她的笔下,猫咪有爱有趣有性情有脾气,还会在键盘上踩出它们的“文学作品”。剃光毛变成ET外星人的亲善大使胖淘淘,喜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龟龟,走失后让麻麻费尽心力才寻回的朵朵……猫咪和张丹的故事触动心灵,细细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南开花事》,莫训强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第一版,42.00元

作者以开花时间为顺序记录了南开校园中的115种春季开花植物以及它们的鉴别要点和在校园中的位置,并带着浓浓的博物情怀讲述了植物的知识和文化,以及作者在他丰富的自然观察经历中的那些故事和感悟。本书读者应不限于南开师生,其中写到的很多植物都是京津甚至华北地区的常见种,这些地方的人们可携一册书,对照着认识身边草木,欣赏造化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