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了?

 uczc68 2016-04-14





【亚军吐槽吧】挂了



多嘴的老王新号又来求推荐了...


崇祯在位17年,杀了2个首辅(总理),撤换了14个兵部尚书,17个刑部尚书,杀了11个巡抚,11个总督,督师,大学士有50人被撤职。

这些人都是混蛋吗?
换了你是随时都会被砍脑袋的,或灭全家的,你真的就那么大义凛然的继续热爱这个皇帝?

先不说勤不勤政,八一八这个末代吊死鬼为啥亡朝的必然(别特么整天提亡国就心潮澎湃,老朱家的明朝啥时候成你家的了?你认为老李家的唐朝灭了,老赵家大宋就不是你的国了?你咋不去殉国呢?你咋就那么贱呢?):


1,崇祯11年修宛平城时,工部、顺天府、河道御史等最初估算的工料银是三十二万两。崇祯帝让太监武俊核算,仅需十四万九千五百两;竣工后实际仅费十二万五千多两,节余两万三千多两归库收讫。结果武俊遭政敌弹劾说偷工减料、从中渔利。崇祯震怒,将其入狱革职查办。


2,崇祯为表示节省和虔诚,每月跟皇后吃十次素,又嫌素斋无味。于是太监们将整鹅从后腔掏去内脏,塞入蔬菜,煮一沸,取出蔬菜用酒洗净,再用香油烹饪。崇祯大喜,对这种“素斋”赞不绝口


3,由于与满洲的战争不利,崇祯终于认清现实,希望议和。然后秘密让兵部尚书陈新甲议和,结果事情暴露,言官上奏,崇祯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背锅侠陈新甲丢官没命。


4,崇祯活着时,下了六道罪己诏,表面上是承担责任,反思自己,然而每次下诏之后,都要出于心理平衡杀大臣泄愤甩锅。


5,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众叛亲离,死到临头,还在感叹,都是大臣误朕,换言之,朕真的是一点责任也没有啊


一日,领导来学校视察,刚想点烟, 小明大声喊到:“校园內不许吸烟” 领导:“这学生不错!敢于指出我的错误!学校确实不能吸烟!你叫什么?” 我叫小明…… 第二天小明就被学校开除了……理由:大声喧哗

这就是《崇祯的罪己诏》



崇祯皇帝的勤政:

其实勤政与否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但是朝政能不能搞好,还涉及到能力问题。不一定工作拚的人就能当好老板。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国家也好,管理是一门智慧,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不迟到早退,热衷加班就能搞好。


此外 ,明朝他接手之前几位热衷翘班的前任已经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了,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天启热衷做木工玩乐,九千岁魏忠贤结党营私,霍乱朝政,群臣到处给九千岁修生祠,外有满清龙兴,强敌窥伺,内部朝政腐败到家,加上流年不利,干旱洪涝,流民四起。等到他接盘,国家就这么个烂摊子。


无论是建立一个国家,开天辟地,还是中兴一个王朝,挽狂澜于即到,都需要百年一出的猛人才能做到。努尔哈赤是这个级数的猛人,李自成略差一个级数,所以建国大业最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崇祯比自己的几位前任敬业爱岗,从收拾魏忠贤来看也不乏手腕。


但是他的智慧与能力还达不到可以把一个频临破产的政府起死回生的地步。建不世之功不是勤劳就可以的。


其实当时也不是没有大臣,他也不是不能用,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崇祯却总是又用又疑,结果这些人总是在任上被拿下。或者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于权利来建工立业。卢象升,杨鹤,杨嗣昌,袁崇焕,熊廷弼一个个挂掉。于是,有的人不敢办事,有的人人想办事,但是各方撤肘。有的拥兵自重。同事,政事越糟糕,皇帝越急躁,疑心越重,事情就总是办不好。


如果崇祯接手的地盘没那么烂,或者内忧外患没那么步步紧逼,再或者他能够真心采纳民间意见不搞文字狱弄得人人闭嘴只顾着舔菊花赞美,也许他一步步能把朝政捋顺了,就算不能开创盛世,起码也能来个夕阳红,让明朝在延续几朝也未可知。不过事实没有如果,在皇太极,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大牛的持续夹击下,大明王朝停盘破产,朱家一哥熔断殉国。


他的时运不济,智慧不足力挽狂澜,但是一生爱岗敬业,最后也算有点气节,比他的几位前任好很多,客观来说,也比中国历史上很多莫名其妙瞎搞或者干脆消极怠工的皇帝好很多,但是他的点子之背也是很少有的。


所以就只能如此结局了。能给新中国增加了一个可以收门票的景点,也不错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