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结:“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取“永结同心”之意。“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戒指古已有之,据现存文献记载,它有“手记”、“约指”、“驱环”、“代指”、“指环”等诸多异名。
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比如“跳脱”就是其中一种。“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诗 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簪:“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 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亦是幸福的象征。
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不仅是一种饰物,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 起。“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古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裙:“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坐时衣带萦纤草 女妆素面碧纱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