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陆德铭——内外合治,首倡调摄冲任-治疗乳房病的经验

 乐山有大佛 2016-04-14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
——内外合治,首倡调摄冲任-治疗乳房病的经验
       乳房疾病是中医外科治疗领域中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常见病种。目前临床中医外科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乳房病是乳癖。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乳癌发生的危险性。陆氏运用中医中药防治乳癖,进一步预防乳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乳癌的治疗方面,陆氏强调贵在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而对于乳癌手术后,尽管癌肿已被切除或控制,但机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而导致气血损伤,复因化疗、放疗耗竭阴液而致气阴两伤,临床应侧重于扶正培本,以增加机体抗癌能力。陆氏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粉刺性乳痈),有独到的认识和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的一个病理阶段,在急性炎症期,应以疏肝清热、活血软坚为主,使肿块炎症得以消散,而对本病形成瘘管期时,则采用中医挂线法、切开法和外用药治疗。其次对哺乳期急性细菌性乳腺炎的治疗,陆氏认为中医药疗效显著,但关键在于尽早治疗,以消为贵,争取早期消散吸收,内外合治,在通乳药使用的同时,适当配合回乳药物,使肿块消散于无形。若肿块成脓,则配合外治疗法。
       陆氏在运用外科独有的外治疗法同时,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多种内治疗法,调整失常的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注重治内而治本,内外合治的治疗原则,尤其强调调理冲任在治疗乳房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冲任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由于乳房的生理、病理与脏腑、经络的功能和气血的盛衰密切相关,所以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常,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而导致乳病。西医认为,乳房病的发生多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而调摄冲任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治愈乳房病的方法。陆氏根据几十年对乳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对乳房病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治疗风格,强调冲任失调致乳病,以调摄冲任为防治大法,提出了温补肾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均可调冲任,突破了以往单一从“肝”而治的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
       (一)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中医对乳房疾病早有认识,但纵观古代文献有冲任失调为乳病的病因论述,而未有乳病从冲任而治的记载。陆氏认为乳癖、乳癌、乳疬等常见乳房病的发生,当首推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为治疗乳病的求本之法。因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而致乳病,而且乳癖的发生与冲任两脉关系最为密切。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胞脉系于肾,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得肾阴滋养,而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源于先天而藏于肾,可激发冲任的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其气血促使胞宫和乳房的发育及维持功能活动,肾气、天癸、冲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性轴,同时作用于胞宫和乳房,成为妇女周期调节的中心,而肾为这个性轴的中心,肾气不足则天癸不充,冲任不盛,胞宫与乳房必然同时受累而发病。如冲任失调,经脉血海该充盈而未满,该疏泄而不畅,经前气血聚于冲任,经脉壅阻,而乳痛加剧,乳块增大,经后血海壅阻减轻,乳痛稍减,但血脉凝滞,久而不散,故结块不消。患病日久冲任受伤,月经不调,乳痛与肿块也持续不退,临床常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或淋沥不尽,闭经、痛经、不孕等胞宫不充证候,以及腰膝酸软、精神怠倦、失眠多梦、耳鸣目眩等肾虚之症。同样,乳癌的发生也与冲任失调关系密切。由于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而致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易为外邪乘虚而入造成一系列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而变生乳癌。而乳疬患者也常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或久病及肾,以致肾阴阳失调,肾失濡养,冲任失调所致。
       陆氏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观察,以温肾助阳来调摄冲任,从众多温阳药中筛选出性温不热,质润不燥之仙灵脾、仙茅、鹿角片、肉苁蓉、巴戟肉、补骨脂等补助肾阳,调补冲任,从治本着手,佐以他法,不仅乳腺肿块、疼痛可消,癌肿得到控制,同时胞宫不充,肾虚诸症均得到纠正。
       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助阳药中酌加山萸肉、天冬枸杞子、生首乌等滋阴补肾,以期治阳顾阴,收阴生阳长、阴阳平补之功。温肾助阳,调摄冲任法从根本上调整内分泌激素紊乱,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是诊治乳病的根本之法。
       (二)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可直接调节冲任之血海的盈亏。陆氏认为,肝郁气滞在乳病发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郁滞,蕴积于乳房胃络,乳络阻塞,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胀痛;肝气郁而化热,热灼阴液,气滞血凝即可形成乳房结块。又肝肾同源,肾气不足则肝失所养,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致气滞痰凝血瘀变生乳癖及乳疬等病。若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加之肝郁气滞,营气不从,气血瘀滞,结而成块;或肝气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如临床所见浆细胞性乳腺炎。若产后哺乳期间,由于肝气郁结与阳明胃热互结则可变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外吹乳痈)。若肝气郁结与痰凝血瘀邪毒互结而致乳房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固定不移,边界不清成为乳癌。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也为治疗乳病的重要法则。陆氏用药强调气血以通为用,临证取药常以理气活血同用,并从众多的理气药中选出了郁金川芎莪术丹参等血中之气药,及香附柴胡等气分中之血药,以及枳壳、延胡索青皮、八月札、川楝子佛手等药,意在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顺则血顺,气血通畅,则瘀结自消。
       (三)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乳房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以固定性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的特征表现,肝气不舒,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血,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在乳癖的患者中常伴有经行腹痛,经量偏少,经色偏暗及血块等血瘀症状。气滞血瘀、痰瘀凝阻,也是乳癌发病的病理基础。乳癌患者观其舌质多有暗紫色表现,且血粘度往往偏高,这些症状也往往成为乳癌复发转移与否的一个参考指标。又如乳痈,多因肝气胃热互结,经络阻隔,营气不从,气滞血瘀成块,瘀久化热,酿脓而溃,治也用活血和营为常法。由此可见,乳房病患者出现血瘀证势在必然。陆氏在治疗乳房病时,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法的应用,常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王不留行丝瓜络路路通等疏通乳络,以气血通畅为目的,临床取活血化瘀药也必掺入理气之品,如香附柴胡、延胡等,使气血通畅则肿块消散于无形。活血化瘀,疏通乳络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从而减少瘤细胞的滞留机会,对防止癌细胞的着床和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化痰软坚,消肿散结陆氏认为,乳房疾病多与情志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犯脾土,均可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津液不运而聚湿成痰;肝气郁久化热化火,灼津成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块。如乳房结核多因平素性情抑郁,七情内伤,以致肝失条达,肝气郁滞,日久化火,偏旺之肝火与固有阴虚之火相合,火势愈炽,炼液为痰;或肝气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结于乳络而成。而乳房癌也多可由肝脾气逆所致,肝郁则气血瘀滞,脾伤则痰浊内生,痰瘀互凝,经络阻塞,结滞于乳中而为乳癌。临床所见乳房肿痛,肿块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皮核不相粘连为表现的乳房纤维瘤也多为气滞痰凝互结所致。因此,痰湿凝结在乳病发病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陆氏选用山慈菇海藻昆布、贝母、牡蛎夏枯草白芥子半夏僵蚕等化痰软坚,散结消肿,为乳块的消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清泄胃热,利湿解毒女子乳房为足阳明经所属,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妇女气机多易怫郁,七情郁结日久则可化火化热。如乳痈之为病,多由厥阴之气不行,阳明经热熏蒸,肝郁与胃热搏结而致乳汁郁结,乳络闭塞,久则化热酿毒,进而肉腐成脓而溃。热毒也是乳房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中后期,由于毒邪外侵,日久化热化火,热毒壅盛,毒邪蕴结乳中,结成坚核,溃后渗流臭污血水,或如石榴翻花。若火热迫津外溢或迫血妄行,表现为乳头孔溢出淡黄色液体或溢出血水。陆氏常以丹皮、山栀、龙胆草、黄芩知母等清泄胃热;生米仁、泽泻蒲公英利湿解毒;仙鹤草茜草、生地榆凉血止血;半枝莲、蛇莓、蛇六谷、山慈菇、龙葵、石上柏等抗癌解毒。在乳癌术后配合使用抗癌药物可增加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协同治疗而增效,并达到防止复发、转移的目的。
       (六)健脾益气,养血生津冲任为气血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若脾胃虚损则生化之源不足,不能灌养乳络而致乳病。乳癌的发生与复发转移与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气血虚弱,冲任两脉空虚,以致邪毒乘虚而入,正不胜邪而发为乳癌。陆氏认为乳癌的转移和复发不仅仅局限于癌细胞本身的转移复发过程,而应注意到患者的整体以及和癌瘤之间的对抗情况。虽然多种因素可造成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但更应强调转移和复发,与患者的正气虚衰有密切关系。有些患者由于脏腑功能低下,人体抗病能力减弱,不能抑制癌细胞的繁殖,而旁窜转移。又由于肿瘤毒素及肿瘤的消耗造成机体恶液质及营养障碍,引起脾胃虚弱而使抵抗能力下降。故临证常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改善患者的脾胃虚弱,扭转营养不良状况,缓解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并改善由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
       乳癌患者也常因放、化疗后引起热毒灼伤阴液而出现一系列阴虚之证,陆氏常用玄参麦冬、沙参、川石斛枸杞子以及鳖甲、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养阴增液,使体内阴阳趋于平衡,并可增加化、放疗的效果和减轻由此带来的毒副作用,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并且对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七)移情易性,调节情绪陆氏常告诫道:乳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情绪变化、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发病后精神负担较重,而部分患者恐癌心理较强,整日沉湎于来日痛苦的紧张情绪中。陆氏认为这些情绪的异常变化,常造成忧思伤脾,惊恐伤肾,如此脾肾虚弱失调则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外邪而常遭侵犯,故陆氏在诊治中,十分注重调节患者情绪,曾曰:“情志可致病也可愈病。”对待病人关注的痛苦之处,往往通过仔细的解释工作来解除患者的疑虑,心药并施,使患者充分信赖医生,主动配合积极治疗,往往收效明显。
       陆氏临床上诊治乳腺增生及乳疬,常以调摄冲任,理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认为病症发于外而实根于内,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脾肾虚为发病之本,而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常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山萸肉、肉苁蓉山慈菇海藻桃仁丹参三棱莪术、制香附郁金延胡索为基本组方,并随症加减。对与情志变化相关者,常佐以柴胡佛手、八月札、合欢皮等调畅气机;伴月经不调、痛经者,佐以当归益母草红花等调经止痛;伴乳头溢液色黄或乳白色者,佐以生米仁、生山楂、生麦芽等回乳以减少渗液;伴肿块质地坚实,久治不愈者,佐以三棱、石见穿、山甲片等软坚散结;伴大便干结者,佐以生首乌、火麻仁郁李仁等润肠通便。陆氏治疗乳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以及术后转移复发者,常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清热解毒为大法,认为乳癌的发生与正气虚弱,邪毒留滞有关。虽然癌肿已被切除,但术后正气更伤,尤需扶助正气,以达邪外出。术后患者多有放疗、化疗的治疗经过,灼伤津液为常见之症。由于机体内在的阴阳不平衡,冲任失调之内分泌紊乱状况不因手术切除而趋正常,所以调摄冲任更在乳癌术后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术后往往会有残留癌细胞生存,运用解毒抗癌药物清除余留癌细胞,防止复发和转移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陆氏常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南沙参、杞子、仙灵脾、山萸肉、肉苁蓉、石见穿、莪术蜂房为基本组方。对恶性程度较高,有淋巴结转移者,或患者年龄较轻者,常加重解毒抗癌药的应用。以蛇六谷、蛇莓、龙葵、半枝莲、苦参片、生米仁等抗癌解毒,对转移入肺、胸腔积液而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的,加入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苏子等肃肺降气平喘;对转移入骨而彻骨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徐长卿等活血止痛,并加重补肾之品,以壮骨通络;如放化疗反应严重致呕吐者加姜半夏、川朴、生米仁、姜竹茹等;口干咽红干燥者,加鳖甲、龟板、生地、玄参麦冬等加重养阴作用;对术后阵阵热,汗出较多表现为更年期症状提前来到者,加鹿角片、巴戟肉、知母当归黄柏等调理冲任。陆氏认为,药物用量轻重,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处方用药量轻,虽补则无力扶正,欲攻而难达病所,故有些药物必以超量方能奏效,如生黄芪常用至60克,蛇六谷虽有毒也常用到60克,蜂房有毒也要用30克。在中医治疗乳癌术后的同时,陆氏还十分注重借鉴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认为有些疾病单用中药治疗,虽然有减轻症状,控制瘤体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使转移灶消失的较少,同样单纯西医放、化疗则远期疗效往往不佳。故扶正祛邪中药配合放、化疗不仅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还对放、化疗有减毒和增效的作用,确为治疗乳癌术后或转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又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在肿块期尽可能使其消散,以疏肝清热、活血软坚为主,常以柴胡当归赤芍、丹皮、丹参、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银花等为基本组方,伴有乳头溢液者加生米仁、泽泻;溢液呈血性者,加茜草、生地榆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若肿块进一步发展,进而化脓成瘘,则按外治法进行治疗。


                                     名老中医陆德铭——乳癖案
        陈某某,女,35岁。1997年3月12日初诊。
       两乳房胀痛近2年。两乳房结块胀痛,经前胀痛尤甚,肿块变硬,经后症状减轻,开始肿块较少,以后逐渐增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偏少,色暗,且伴经行腹痛,在外院作钼靶X线摄片,提示有“乳腺增生”,曾服逍遥丸、小金片等药,屡治无效。曾生育一胎,自行哺乳,无乳房癌家族史。检查:两乳各象限扪及结节状肿块百余个,绿豆至米粒大小,质地中等,部分偏硬,推之活动,触痛明显,肿块与皮肤均无粘连,两腋下无肿大淋巴结触及,乳头无内缩,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挤出,脉濡细,苔薄腻,舌质淡红,证属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治拟调摄冲任,理气活血。
       处方:仙茅9克、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煎)、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益母草30克、当归12克、生山楂30克、生谷麦芽30克(各)。
       二诊:投药2周,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经行亦畅,结块变软,乳头已无溢液,苔薄舌质红,脉濡,治宗原意,上方增入炙山甲片12克。
       三诊;上方服用3月,乳房疼痛消失,两乳肿块大多消失,惟两乳外上象限可扪及颗粒状结节数十个,质软,月经已正常,但口干,胃脘嘈杂,苔薄白,舌质偏红,脉濡,再拟前方增减。
       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煎)、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12克、八月札15克、麦冬12克、生地30克。
       再服上方3月,诸症俱消,乳房肿块消失。
       [评析]乳癖,经前乳房作胀,肿块增大变硬,经后症状减轻,乃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血瘀所致。方中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山萸肉等调摄冲任,其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破瘀散结;山慈菇海藻软坚消肿;制香附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鹿角片、炙甲片填补奇经精血,益养冲任,兼消难消之肿块;益母草当归调经补血化瘀;山楂、生谷麦芽减少乳头溢液。三诊时因服用仙茅而致胃脘嘈杂、口干等症,故改用八月札、麦冬、生地疏气和胃,养血滋阴,以取阴生阳长之义。诸药配合,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