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陆德铭————益气养阴,重用黄芪、女贞子-治疗复发性口腔炎的经验

 乐山有大佛 2016-04-14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
——益气养阴,重用黄芪、女贞子-治疗复发性口腔炎的经验

       复发性口腔炎,中医又称为“口疮”,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此病常发于口颊唇舌边,亦可发于口腔内的其他部位,口腔粘膜反复出现浅小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局部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病情反复发作,此起彼伏,或时发时愈,病程迁延,久治不愈,影响饮食、休息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有些患者屡用中西药物及各种疗法,效果均不够理想,陆氏根据其发病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辨治经验。
       (一)辨证从气阴入手,脏腑重肺肾两脏复发性口腔炎其皮损多发于口腔颊唇舌边的粘膜上,中医对此早有认识,《素问·气交变大论》中即有“岁星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的记载。从发病表面症状看,由于其红肿疼痛溃烂与疮疡较为相似,故临床医者常以“诸痛痒疮皆属于火”作为论据,故临诊施治多以心脾积热,从“火”论治,虽有时亦能获得暂时效果,但都不易根治,且病情每多复发。若因拘泥于局部的炎症而滥施苦寒泻火之品,则苦寒日久化燥伤阴,耗伤正气,使虚火愈盛,以致一些病人的症状反复不得控制。陆氏认为,口腔粘膜溃疡,从其症状上看有属“火”的论据,但此症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者多与脾经积热,胃火炽盛,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等有关;虚火者,多与素体阴虚,加之劳倦过度,思虑太过,房室不节,久病耗损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有关。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久病不愈,即使有局部心脾积热之标实,日久也必耗气伤阴,致气阴两虚。且久病及肾,肾阴不足,水亏不能济火,则虚火上炎,熏发于口。正气不足,卫气不固,则不能御外,口腔粘膜与人之皮毛相同,也为卫外器官,为肺所主。故而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犯,肺气虚弱,则正不胜邪,邪气留连而溃疡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所以,本病的辨证应从气阴两虚入手,虽有心脾积热,肝郁化火,或为火热燥邪所犯,也皆为标实之证。总之,肺肾两虚,气阴不足之本虚,方为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
       (二)论治以益气养阴,用药重用黄芪女贞子由于复发性口腔炎之本在于气阴两虚,陆氏认为,治病必求其本,临床上以益气养阴为治本大法,重在补益肺气,滋润肺肾之阴,使阴液得复而能润下,虚火收摄,正气得盛而能御外,则邪不可干。临床上陆氏常以生黄芪女贞子天花粉、生地、玄参麦冬、沙参、知母、生甘草等益气养阴为基本组方,每多收效。同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若有心脾积热之标实之证,加川朴、苍术竹叶等;若为素体气虚,经常感冒者常配合玉屏风散治本;若疮面不易收口者,再加入五味子等收敛之品,促使疮面愈合。
       陆氏用药善用生黄芪女贞子,认为此二药是治疗复发性口腔炎治本之要药。因为生黄芪有补益肺肾之气,固表卫外,敛疮托毒,生肌收口之功效,为外科托毒生肌之精品;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滋而不腻,两药合用又可以益气养阴,生肌托毒,促进疮面愈合。天花粉、生地、玄参麦冬、沙参均为养阴生津之品,善补肺肾之阴;知母为清虚火之要药,其质润,能养阴润燥,善清虚热;生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生肌收口之功,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生黄芪常用45~60克,女贞子用至15克,陆氏认为非重用此二药而气阴不能得复,疮面难以愈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复发性口腔炎与病毒多次感染及机体自身免疫能力低下有关。因此治疗上应以调整机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而方中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显著增加,黄芪女贞子天花粉玄参等均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有止痛,减少组织渗液,促使上皮修复,加速溃疡愈合的功能。
       (三)调摄重安神助眠,大便贵保持通畅陆氏临床上除了上述方药辨病辨证结合治疗以外,又十分注意患者的行为调摄,尤其注意睡眠和大便的正常与否。他认为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同时也是人之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而致阴平阳秘的重要手段,寐不安则心火上炎,肾亏则阴液愈耗,相火妄动,每致病情加重。故对夜寐不安者于方中加入茯神、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等安神助眠,甚则用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心火妄动者加竹叶、莲心、川连等。保持大便通畅也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若大便不畅,邪毒内渗,脾胃不运,积热内生,甚则热伤气阴,而气阴已伤,则不能润肠,大便干结,则便更难下,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保持大便通畅,亦是祛邪保津的手段。陆氏在用药上,除重用养阴之品增液行舟外,还酌加火麻仁郁李仁、生首乌等润肠通便,使邪毒外泄,津液得存。
       虚火上炎可致口腔粘膜溃疡,因此治疗上忌用寒凉泻火之剂,以防苦寒之品久而化热化燥、伤阴耗气。口腔溃疡以气阴两虚为本,治疗以益气养阴滋润肺肾为治本大法。若有心脾积热时,也当先祛其邪,扶正可以祛邪,而祛邪也可以使正气得复。但治疗上苦寒之品仅可一时应用,邪去大半,即仍需益气养阴以扶正祛邪。
       名老中医陆德铭——复发性口腔溃疡案
       施某某,女,42岁。1997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6年余,初起发于舌底,偶尔发生,以后每月均可发病,疲劳或外感后即有发作,所发部位为两侧颊粘膜,唇舌及舌下粘膜,饮水进食时均感疼痛,初服清热泻火中药不愈,继用西药及外敷药物症仍不减,且日益加重。刻下:两颊粘膜多处溃疡,舌下粘膜亦见二处溃疡,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脉濡,苔黄腻。证属肺肾两虚,气阴不足,治拟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化湿通腑。
       处方:生黄芪3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15克、大生地15克、玄参12克、南沙参15克、知母12克、川连45克、川朴9克、生大黄9克(后下)。
       二诊:服上方1周后,口腔颊粘膜处溃疡依然,疼痛,但舌下二处溃疡消失,大便日行一次,苔黄腻已化,脉濡。湿热之邪渐去,正气得复,继续进益气养阴,滋补肺肾之品。
       处方:生黄芪6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15克、大生地30克、玄参12克、南沙参15克、麦冬12克、知母30克、生首乌30克、生甘草6克。
       三诊:服上方2周,口腔溃疡全部消失,进食自如,大便调畅,苔薄舌淡红脉濡,再拟上方续用2月,口腔溃疡未发,半年后随访述停药后至今未发。
       [评析]口腔粘膜溃疡以清泻心脾积热为治疗常法,陆氏认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与气阴不足关系最为密切。因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阴液不足则虚火上熏于口,致口腔粘膜破碎,反复感染,正不胜邪,而邪气留连,溃疡反复不愈。故以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临诊时生黄芪的用量较为讲究,用其补益肺肾之气,固表托毒而敛疮生肌活血,用量达60克时方为显效。此例患者虽有气阴不足之病因,但苔腻证属湿热内阻,故当先化其湿热调畅腑气,使邪有出路,当邪去大半,则渐增益气养阴之剂,使其正气复,阴液润而溃疡得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