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是一所永远难以毕业的“学校”

 天宇楼33 2016-04-14

古玩(文物)是有生命和语言的,她们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她们用无声的语言在告诉着她们各自的故事。收藏就是要感悟她们生命的存在和参透她们述说语言,而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在浩瀚古玩(文物)中又能参悟几分,听懂几句。收藏是一所永远难以毕业的“学校”。—— 岁月读者

 



做收藏难免“打眼”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快节奏的今天,想要慢下来需要勇气。但当藏品成为新一轮社会文化热潮时,更多的人不是沉浸在乐趣之中,而是天天为是否升值纠结惆怅。收藏文化,显然被严重扭曲。


  在收藏领域中“打眼”、“交学费”再所难免,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不要性情急躁、急于求成、志在必得、贪图“捡漏”。要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多读书、多交流、多观察、多上手,是搞收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当然打眼之事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打眼,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几乎每个收藏爱好者,上到故宫专家,下至黎民百姓,这辈子多少都会经历几次打眼,而后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想一次‘学费’都不交就入手好东西、真东西,实在太难。”




新手不要为买而买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其所著的《三论人生》中给所有人一个启示,即人生的真谛就是快乐。收藏便是快乐给予的源泉。


  “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与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危机感也愈来愈强。多数人时常会将工作上的焦虑感、失落感传导至生活中,而释放压力与不健康情绪的介质便是可以令内心持久欢愉的一份爱好。学会欣赏藏品时,才能从中获取成就感与发自心底的快乐。所以,有些人入手藏品,绝不是为了买而买。”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比如今天准备入手看好的藏品,如果市场上转了一天仍然没有相中的,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目标未达成。结果到最后,不论好坏必须在回家前入手一对。而在这种急躁心理的驱使下,眼睛很容易被迷惑。




  从某种程度上讲,收藏不是投资,幻想“一夜发家”如同痴人说梦。更何况,收藏的真正意义不是投资取利,而是心性与精神的修炼和提升。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的藏友,千万不要认为“捡漏儿”这种极小概率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假使这样想了,意味着离被骗也就不远了。“总之,还是那句话,身处高烧不退的收藏市场,千万别为了买而买。”


     
建议藏友,在正式入手前,应首先向周围有此收藏经验的朋友打听一下,听听过来人的意见。比如您可能会问,什么藏品最好,只因人们的审美观不同,对美的洞察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见解。但很多新手往往在略知一二的情况下,就盲目选择多数人喜欢而自己却并不十分喜欢的品种,导致收藏起来也没有太多喜悦,甚至成为压箱底的弃品,失去了收藏的意义。故收藏新手们务必要多问、多听、多看、多学,而后再决定究竟入手哪一品种。”



在收藏中平和心境
  “收藏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全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自身经年累月的实践。随着数字化学习与办公方式的普及,网络给藏友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特别是对自己不懂不熟的收藏类别,完全可以到各种收藏论坛上进行交流。只要发帖,就会得到很多热心的答复。而在此一问多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各方面知识,而且还能开阔视野。更为难得的是,会借助这个平台交上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真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收藏本身就是百科全书,在它面前,永远觉得是个小学生。“很多收藏品不但具有久远的文化底蕴,且藏品本身也是制造精美,让把收藏者大开眼界,毕竟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属于它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