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熙凤大病了3回,赵姨娘气死了、尤二姐气死了、晴雯气死了

 快乐老年435 2016-04-14

性格型病理于情节发展和背景演化的推动与促进三

叙述技法之泼墨式:“暗描详写”以增其效

在情节叙述上,压抑一场冲突的同时往往是为了期待由此复衍生出的更深层次矛盾的表现,因为有它的铺陈和让路,故事才会得到更精彩而完整的发展。与此同时却又时时刻刻能够映衬到前一冲突中的既损利益,即病症在人物身上发生的变化和影响是如何提醒和促进大背景的演化的。于是就展开了文学叙事上泼墨如注的“暗描详写”之路。

如第十三回中,贾珍从薛蟠手中拿得的“恐非常人可享”的“樯木”板便是给秦氏下葬用的棺材料;另托付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替儿贾蓉捐官“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只为儿媳的死人名面;又几度哭成泪人,要凤姐协理宁国府还嘱“只求别存心为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第十四回的浩大扶乩之势,浩瀚扶葬之礼,仅次于却先于元妃省亲之行。如此心血都曾照对秦氏之病蹊跷,这般苦力均可回应可卿之死离奇。

王熙凤大病了3回,赵姨娘气死了、尤二姐气死了、晴雯气死了

曹公于性格下锻造病史,用“病情”推动故事的发展,以便节外生枝,避让有力,喻示小说进行的节奏与行进的地步,对文学叙事的辅助和贡献力量有如“更上一层楼”的绝妙效果。

秦氏的病症无所谓真假,讨论它的原因只是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曹雪芹叙事技巧的表达已经不仅局限于直描本身,预示与参照、情理与伏笔成为其有效的运毫之力。其中以情入笔、顺理成章地给自己叙述找“借口”的回环应对方式,让人们在陶醉审美的同时,一样能感觉到连贯叙事所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享受,哪怕她是悲剧。对这样的悲剧人们都能接受,甚至会觉得很舒服,这种“舒服”来自于对故事本体的安慰,它寄托了一种对自我肉体的潇洒放逐与精神的无限解脱,也只有“悲剧”才能慰藉当事者无畏而孤独的心境。尼采认为“悲剧快感”就是来自这样一种“形而上的慰藉”——“悲剧以其形而上的安慰在现象的不断毁灭中指出那生存核心的永生”。为此,他们光彩了、他们升华了!反而到了后四十回却多了一点不是悲剧的成分在内,总能寻得主人公受尽摧残后恩宠加身的团圆喜感,倒让人们不能欣然接受了,就是因为它不彻底,不纯粹。

王熙凤大病了3回,赵姨娘气死了、尤二姐气死了、晴雯气死了

接着再来看一看凤姐病倒之后都发生了哪些棘手的问题,瞧瞧他们又是如何在凤姐的光芒避退后逐一崭露头角的:在凤姐第一次病中,第五十五回里赵姨娘怒争闲气;第五十六回里探春、宝钗浮出了通理明智的经济才能和政治头脑;在凤姐第二次病中,第七十二回里贾府明显内囊紧缩,资金流通失衡;第七十四回里凤姐并一干婆妇连夜抄检大观园;第七十五回、七十六回,凤姐缺席品笛中秋会。

让开此矛盾,以寻求彼岸更激烈矛盾的演化,从而征兆封建家族没落的不可替代性与历史洪流前进的不可逃避性。用凤姐锋芒的蔽退,滋衍出贾府隐藏在元妃华丽威严和昔日凤姐逢迎跋扈下不曾彰显的内部矛盾冲突。它总能若有若无地提醒着潜伏隐患的存在,直至将其揭露无遗。任何看似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在伟大叙述者的作品里都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绝命制衡效果。

王熙凤大病了3回,赵姨娘气死了、尤二姐气死了、晴雯气死了

又如前面提到的宝玉因“丢玉”一事几近病痴之态,才给了凤姐设案,宝钗成礼的机会,以至黛玉焚稿、苦绛归天。此一病,使得构成悲剧重要情节的顺势发展成为可能,也算伏笔一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