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年底片是发现最早系外行星的有力证据

 释怀斋 2016-04-14

1917年底片是发现最早系外行星的有力证据

腾讯太空2016年04月14日07:25

    [摘要]目前,科学家发现1917年一张太空玻璃底片是证实发现最早太阳系外行星的有力证据。

    1917年底片是发现最早系外行星的有力证据

    科学家发现卡内基天文台保存的一张1917年太空底片是最早发现系外行星的证据,这比之前发现首颗系外行星的时间早75年。

    腾讯太空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卡内基天文台发现一张1917年的天文玻璃底片,他们认为这张底片是发现最早系外行星的证据。

    之前科学家认为首颗系外行星是1992年发现的,科学家在研究环绕白矮星行星系统时意外发现这张底片。大约1年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杰伊-法瑞赫(Jay Farihi)接触到卡内基天文台一张太空玻璃底片,包含着范马南星光谱信息。这是1917年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阿德里安-范-梅南(Adriaan van Maanen)发现的一颗白矮星,法瑞赫希望研究这颗白矮星的光谱,从而完成一篇关于环绕白矮星行星系统的评论文章。

    恒星光谱记录了遥远恒星释放的光线,光谱呈现了光线所有成分色彩,像棱柱中看到的彩虹色彩,同时,恒星光谱还帮助天文学家掌握到一颗恒星的化学成分。其它信息表明这颗恒星比太阳更温暖一些,然而当法瑞赫检测其光谱时,获得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该线索是光谱“吸收谱线”,吸收谱线是来自于一颗恒星穿过某些天体时产生的光线,具有被某些物质吸收的特殊光线色彩。

    吸收谱线表明了星际干涉天体的化学成分,卡内基天文台保存的1917年范马南星底片光谱揭晓了较重元素的存在,例如:钙、镁和铁,由于这些元素较重,早已消失在恒星内部。

    在过去12年里,天文学家知道范马南星和其它含有重元素白矮星的光谱中呈现具有岩石行星残留物质的行星系统特征,这些沉积残骸物质进入恒星大气层。他们将这样的恒星称为“污染白矮星”,令天文学家惊奇的是,由于白矮星是类似太阳生命末期的恒星,因此这些元素不太可能是该阶段环绕恒星的残留行星物质。

    法瑞赫指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卡内基天文台档案馆中保存的1917年太空底片包含着一颗污染白矮星系统的存在证据。(悠悠/编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