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林幽,花香,日暖,走在春日里万物欣然的二矿感恩山上,身心舒展。 在这个时节,每天走上这山,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拾级而上,走过绿树掩映的273级台阶,一路上,石榴发芽了,香樟发芽了,柳树发芽了,黄栌发芽了。它们日绽新绿,每天给你不一样的生机和活力。到了山顶往下看,左面一片桃红,是绚烂的桃花,右面一片雪白,是胜雪的梨花,红白相间处,一簇簇娇黄,是杏花。若待槐花满山开遍,更是花香景秀,蜂飞蝶舞,美不胜收。它们次第开放,每天给你不一样的美丽和妖娆。在山顶东侧,是猕猴观赏园和鸟园,猕猴在园内嬉戏玩耍,鹦鹉在架上婉转放歌,为春色添趣。 山顶并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顶中部那座高3.8米的毛泽东铜像,巍然屹立,俯视江山。山顶是花园,春光中,几丛南天竹绿意正浓,几处小花圃石榴叶正红,通幽小径两旁红叶耀眼的球型女贞更添春色,一座凉亭上有常春藤遮顶。 有人喜欢夏天的感恩山,因为树荫如盖,凉风习习,鸟儿啁啾,蝉儿高唱,可寻芳,可览翠,可探幽,可思古,可读书,可游戏。有人喜欢冬天的感恩山,因万物萧条,登高远眺,矿区高楼林立,市区一览无余,气象万千在胸怀。 很多人都说感恩山的秋天最美。那时,桃树结果,绿意深浓,石榴累累,黄栌叶红,山上有花香,也有果香,还有红灿灿的秋叶可赏。每上一级台阶,所看到的景致都不一样,可说是一步一景。秋日,这山也最热闹,鸟儿们来得很勤,在枝头飞,在花丛叫,把收获鸣叫得喜气洋洋。 有了这山,人们的生活多了很多美,多了很多乐,也多了很多趣;有了这山,人们从喧嚣的都市一转身,就到了赏心悦目的山林,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一回头,就是绿意满眼;有了这山,人们生活和工作都像是诗意栖居,别有情调。 这座山的美让很多人渐渐忘了,感恩山并非天然生成的山。它原本是一座矸石山,原来的名字叫二矿矸石山,是一代代矿工用从800米井下挖出来的一块块矸石“造”出来的山。它见证着一代代矿工的辛勤付出,它的存在,约略让我们想到,矿工为国家奉献的煤是比这座山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另一座山,为祖国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山无言,纪念历史,见证功绩。这座山不大,占地50亩,只有47米高,却并非普通的矸石山。它与二矿同龄,与集团同龄,历史比平顶山市还要长。我们不会忘记,平顶山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建设的煤炭基地,二矿是这个基地的第一个煤矿,二矿矸石山是二矿的第一个矸石山。 这座山不普通,还因为它是全国第一个绿化成功的矸石山,见证了矿工的不屈不挠。 曾经,矸石山是煤城的标志。矸石与煤相伴,矸石山与煤矿相伴,也是黑和脏的根源。还记得,矸石山一年四季冒黑烟,散发着呛人的味道;风一起就尘土飞扬,睁不开眼。有人打趣说:“出门捂住脸,吃饭捂住碗,一年吃块预制板。”因矸石极难利用,矸石山一度被称为矿山“顽疾”。数十年来,多家科研单位一直在研究,想要攻克这个难题,大都宣告失败。这座绿山的出现,可称奇迹。 山无言,创造奇迹,彰显精神。我们的矿工就是这样伟大,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把科学家们做不到的事变成现实;我们的矿工就是这样顽强,坚持不懈地一年年在山上栽下刺槐,精心护理,再多失败也打不倒;我们的矿工就是这样有力,肩扛手提,在寸草不生的矸石上填土造林,变顽石为苍翠。这座山,是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又一胜利成果。 坚定地认为,再过数十年数百年,或许,没有人知道煤城的由来,没有人知道这座山的由来,但这座承载着矿工精神、见证着历史的矸石山会因了这绿而永存。 山无言,绿永远,矿工精神不朽。 文:中国平煤神马报 那方 图:平煤股份二矿 宣传科
|
|
来自: 冰海明月 > 《美文欣赏------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