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第二部分

 东方文捷 2016-04-14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第二部分

到底有几种“不知道” 


    在现实工作中,“不知道”似乎是一种非常模糊的状态——有的人知道了装作不知道;有的人不知道装作知道……。本节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真正的内心状态,是一个人真正需要认识和理解的“不知道”的状态,而不是某些欲盖弥彰的、逃避责任、过分冒进……等通常情况下的不知道。

  第一种不知道是一种绝对的不知道。这样的不知道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的不知道”,甚至是很多人不想知道、不用知道的“不知道”。比如说,对于绝大多数北京人而言,他们并不需要知道东京的水果价格,也并不需要知道东京的租房价格,这样的不知道就是属于绝对的不知道,而且也不用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甚至没有想过自己需要知道这样的“绝对的不知道”。

  因为,这样 “绝对的不知道”既跟自己无关,也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一句话,这样一种“绝对的不知道”,其实可以让它一直不知道下去。

  第二种不知道是想知道却不知道的“不知道”。比如说,业务员想了解客户的需求,但是却没有客户愿意直接告诉他;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特别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然而却没有人教他们;当一个人接手新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从何开始……,这些都是属于想知道却“不知道”的状态。

  “不知道”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多种状态。

  “绝对的不知道”,其实可以让它一直不知道下去。

  真想知道什么,就离知道不太远了。

  写出上一次的“意外”,看一看哪些类似的“意外”经常发生在自己的工作中?

  写出下一阶段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注意:如果不知道怎样用“学到的东西”,或许你就需要反思一下学习的动机了。

  在很多时候,这种不知道是人们最熟悉的,也最迫切希望变成知

  道的状态。这种不知道的状态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样可怕。因为,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在这样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如果你能够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拆分的话,你就已经离“知道”非常近了。

  第三种不知道是自己以为知道,实际却不知道的一种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以为是。这样的状态,不仅普通人会有,专家也会有。就如同曾经有人断言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是不可能的,就如同慈禧太后认为的,铁船不可能在水上漂起来一样。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经常听到类似:“我以为……”;“要不是……,我就可以……”;“原来一直都是……,谁知道突然……”等等的语言。其实这些话的背后所反映的情况,都是在逃避自以为是的后果和责任,为“自以为是”找依据和借口。这第三种不知道的状态,其实是最可能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危害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会在自己仰仗的经验和常理中,不知不觉地掉进陷阱。

  将不知道的状态做进一步的拆分,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明白:对于某些未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感到恐慌;对于另一类的未知,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最后清楚地看到——真正需要学习的只是那一小块,自己想知道却不知道的东西。

  自以为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其实并不很多。

  为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渴望的是什么?你要替换掉的又是什么?

了解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

http://career.eol.cn  来源:  作者:  2007-03-13    

就业最辛苦专业最火爆高薪职业就业最糟糕专业工资最稳定专业最吃惊高薪职业
本科最没用专业就业最不稳专业关注度最高专业就业面最宽专业前景最不好专业
就业最无聊专业十大最没用专业女孩好就业专业需求量最大专业最易找工作专业
女生有优势专业热门金饭碗专业就业最严峻职业就业受欢迎专业最难找对象职业

  只有当一个人已经明确地知道:如果自己了解了某种信息后,对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有怎样的意义之后,才可能产生出真正渴望学习的冲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想进步,想有更好的生活、想有更多的收入,想结交更优秀的朋友……的时候,所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才能最直接地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的学习却不是这样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学习”结束之后,不知道自己到底学成了什么的原因。

  在接受了十几年的传统教育之后,人们往往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并通过努力改掉这些缺点才能使自己实现进步。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这个角度讲,刚才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弥天大谎。

  真实的情况是,人们只有借助比较,发现了更好的东西之后,想让那些更好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以替换掉自己曾经拥有的,现在看来已经不是那么满意的东西。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才可能进步。换句话说,“改掉缺点”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只是“用渴望的,替换掉已经不满意的”。

  比如说,一个人原来挣1500元钱的时候,但当他发现别人挣4500元钱的时候,他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于是,他就会努力研究:

  看清学习之后可能的变化,将大幅度激发学习的热情。

  很少有人可以“改掉自己的缺点”。

  用渴望的,替换掉已经不满意的,是进步的唯一形式。

  你确定了具体的榜样,就会有更快的进步。

  ——在你的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具体的榜样吗?

  为了让自己更快地进步,你准备学习哪些“新东西”?

  那些人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所看的书……等等,到底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说:“我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呢?!”。

  看到了吗?人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想进步的环节,不是从自身开始的,而是从自身以外的“世界”开始的。必须先看到令他们羡慕的、向往的状态,之后通过与自己现在状态的比较,才能找到接下来自己到底需要完成什么样的改变。

  俗话说:“穷则思变”。所谓的“穷”请大家一定不要把它单纯地理解成经济上的穷,这里的“穷”也可能是知识上的、思想上的、境界上的、做事方法上的……等各个方面的“穷”。只有一个人发现了自己的“穷”和他人的“富”之间的差距,他才会开始想改变。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里,如果你明确地知道你想知道什么,其实你也就离真正的“知道”很近了。所以,更关键的是清楚——自己为什么希望自己在那个环节上发生变化?!

  如果不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就会是:通过努力把不知道变成知道之后,换来的是后悔。很多学生花很多的学费和时间去学习、去考证,拿着厚厚的各种各样的证书,之后才发现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人关心这个。甚至一些人会发现:自己拿着“锅炉证”似乎也不会烧锅炉;自己虽然拿着人力资源助理师的证书,却连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常用词、关键词还没有记全。

  由此可见,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中,在努力学习之前,最关键、最需要首先搞清楚的是——自己在“知道”之后,到底可以获得什么

  先发现差距,才可能谋求“自身的改变”。

  不知道为什么的学习,不是学习,也很难记忆和掌握具体的技能。

  样的变化。相反,如果仅仅关注完成一个单纯的学习过程,其结果永远不可能让学习者获得切实的进步。

  请相信这样的铁则:

  学习的理由永远比学习的内容,更有价值!

改善学习的投入产出比

http://career.eol.cn  来源:  作者:  2007-03-13    

就业最辛苦专业最火爆高薪职业就业最糟糕专业工资最稳定专业最吃惊高薪职业
本科最没用专业就业最不稳专业关注度最高专业就业面最宽专业前景最不好专业
就业最无聊专业十大最没用专业女孩好就业专业需求量最大专业最易找工作专业
女生有优势专业热门金饭碗专业就业最严峻职业就业受欢迎专业最难找对象职业

  学习不等于有效学习。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需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有效学习。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虽然都在鼓励员工学习,然而却很少有有针对性地指导员工完成有效的学习。也就是很少有企业能够在短期看到学习的效果,可以直接用货币评价出学习的价值。

  必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将不知道变为知道,还必须创造出具体的价值。换句话说,在企业的现实工作中,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问题,必须是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根据现实工作中的问题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用能否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并获得可以货币衡量的效果来检验学习的价值。

  此外,还需要研究出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得同样的变化能够用更短的时间、用更少的金钱,就可以让一次学习的效果尽可能多地服务于不同的工作领域。

  这是一个我曾经服务过的企业。当时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项目是针对生产定额管理的培训。这之前企业已经花了很多的钱,分别学习过精益管理、现场管理、团队建设、5S、班组工作、成本管理、品质管理……等很多基础性课程,然而,当我要求相关管理者指出:对生产定额的现状,到底有哪些不满意的时候,却没有人可以提供具体的统计数据、对具体问题的讨论记录、曾经尝试过的方法……等一系列的

  用更直接的标准评价学习,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

  研究并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意义的。

  你用什么证明自己的学习是有效的?为提高这样的效果,你还准备做些什么?

  资料。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在这个领域做任何的事情。看到了吗,管理者花费自己的时间,企业的金钱,所学习的那些内容,并没有给他们个人,以及企业带来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结合企业现实工作的学习,必须在最初设置学习内容的时候明确所针对的问题——到底要改变哪些操作,调整哪些标准,通过哪些新资讯?!也只有在学习前建立起这样的基础,才能够在学习结束的时候,用更切实、更具体的比较,完成对学习效果、学习效率的评价。从而使对接下来学习内容的规划更具针对性。

  有效的学习就是能够产生价值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是不可能自动形成的,甚至不可能仅仅通过学习就可以完成。实现这样的学习,必须通过对学习的思考来完成——

  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阶段性成果的评价标准;

  学习的方法;

  学习中的典型问题;

  其他企业管理者必须给出答案的思考……

  如果某一次的学习之后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就证明这一次的学习没有意义。

  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问题!

  对自己所要的信息,你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

  对于你正在收集的信息,你准备怎样使用它们?

  为提高自己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你准备做点什么?


框架自身的资讯

http://career.eol.cn  来源:  作者:  2007-03-13    

就业最辛苦专业最火爆高薪职业就业最糟糕专业工资最稳定专业最吃惊高薪职业
本科最没用专业就业最不稳专业关注度最高专业就业面最宽专业前景最不好专业
就业最无聊专业十大最没用专业女孩好就业专业需求量最大专业最易找工作专业
女生有优势专业热门金饭碗专业就业最严峻职业就业受欢迎专业最难找对象职业

  这是一个资讯的时代,这也是网络时代。网络使得资讯得到迅速和丰富的同时,也使得资讯的质量产生了分化。在网络上时刻都涌动着大量廉价的资讯。如果不进行甄别,其价值是非常有限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资讯本身的价值将越来越低,而如何能更有效地使用他们,相关的收集、分析、运用的方法将越来越富有价值。因为,如果没有掌握这些方法,甚至没有办法从浩瀚的消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作而言,需要的不仅是资讯,更需要使用这些资讯的方法。进一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如果在确定需要怎样的资讯之前,没有想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资讯,怎样获得这些资讯,那么大量涌动在眼前的各种资讯不仅难以构成有价值的资源,相反会形成不同的“干扰”而转化为沉重的负担。

  请把自己想像成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你当然会有熟练的拍摄方法,会有各种令人羡慕的技巧,然而你的优秀作品所依赖的不仅仅是这些,更主要的是基于你的想像力——你希望通过你的照片,向世人传递怎样的思想和感受。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一个人期待着某种情况发生,日思夜想地盼望着某种消息的时候,那些不易被旁人察觉的变化和信息,就能迅速引起他的注意,并使他通过这样的一些线

  没有选择的标准,再多的信息也无法转化成资源。

  提高对信息要求的清晰度,将提高对该信息的敏感度,最终将增加获得该信息的可能。

  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可以让下属按照自己的意图完成工作?——这是你作为管理者必须给出答案的问题。

  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提高对信息要求的清晰度,就是增加自己获得信息的可能性。如同在按动快门之前,你就要知道自己希望看到的是什么一样,在你获得资讯之前,你必须明确你到底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企业的市场总监不停地让他的下属写市场报告,在企业高层会议上,他自己却总拿不出像样的相关策划。而他的理由是他需要的数据迟迟不能统计上来,他没有更优秀的助手,甚至有时候他会把话题转向能不能提高他下属的待遇,以使他有机会找到更优秀的人。

  然而事实的本质是,他不能告诉他的下属去搜集怎样的信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的管理者,就是获得了“所期待的信息”,也无法完成相关的策划。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他为下属所罗列的信息内容是那样的多、是那样的苛刻。下属可能完成相应的报告吗?要知道,不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想知道的永远比能知道的多。换句话说,作为市场总监,其价值就要体现在,即使仅掌握不充分的信息,也能做出推测,做出判断,至少也能给出下一步需要了解的信息。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框架自己的资讯,或者对所要的资讯过分的依赖、或者过分的苛求,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相关的信息,也不可能让相关的信息服务于自己的接下来的努力。

  让自己明确能知道什么,并从所获取的信息中发掘出别人所看不到的价值,这才是一个人的独到之处,这才是其有能力完善自己知识

  结构的最好证明。

  管理者的价值必须体现在成果上!向下属提要求容易,但这不是管理者的工作的核心。

  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能知道的内容’”才更有意义。

  你在关注自己的核心资源——思维,它的质量吗?

  你用什么指标描述思维的质量?

  关注思考过程中使用的比较,是提高思维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提问的“路标体系”将有效地提高思维质量。

  关注思维质量从关注提问质量开始。




提问质量决定学习质量  



          学习,最终必须服务于学习者思维的进步,必须服务于学习者思维质量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思维质量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评价学习质量的高低。

  一个人,最能够充分支配的资源就是自己的思维。思维,作为一种个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还是越被使用,越能够实现增殖的一种资源。

  思维质量的高低左右着人们的语言效率、行为效果,决定着人们到底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财富。然而思维又是无形的。描述无形的思维已然是十分困难的,描述思维质量就更是难上加难。掌握一套不断提高思维质量的方法,一直是所有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问题将引导思考的方向,将左右思考的过程。比如,如果被问到“现在几点了”,你的回答一定不会是“我姥姥家姓张”。也就是说,任何人的思考都将跟随特定的提问。

  完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任何人都需要面对各种现象,并从现象中提炼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多问一问“为什么”、“怎么办”,以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自己到底能够获得怎样的变化”,等有价值的问题,将提高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机会。因为,如果让自己的思维针对一些低质量的问题,所得到的答案也将是价值很低的。   思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运用比较。在一个人以往的经验中,

  不能贡献于思维质量提高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思维是个人最丰富的资源。

  不同的问题将引导不同的思考。

  问题的质量左右着思考结果的价值。

  在思考的过程中,你清楚自己在使用什么样的比较吗?

  重新翻阅一下曾经的会议记录。找出哪些提问改变了讨论的方向。

  ——你准备怎样在自己的思维中,更充分地利用这些“路标”?

  哪些方法是可以用于这一次的思考的?类似的比较对于思考非常重要。此外,不断地确认:“自己在分析问题时所使用的比较属于哪一类?”也非常重要。(作者注:本书第二大部分中所介绍的三类比较中的哪一种——是具体事物之间的比较;还是标准与现实的比较;还是那些更高层次的、难以完成逐项对比的比较)越清楚自己在进行怎样的比较,越能够使自己所使用的比较更加科学,也就越容易让自己看到真正的问题。

  最后,在整个的思维过程中,以及对思维成果、思维价值的评判过程中,要关注那些每每决定自己思考方向的提问到底是什么。这就如同路标一样,当你思考某一类问题的时候,如果留下更多的路标,就将使你在下一次思考相同、相近问题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参考。这也就是强调努力建立提问体系的意义所在。

  越来越高的提问质量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当然也就是保证思维质量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提问质量也是反映思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人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就必须从关注自己的提问质量开始。

  如果一个人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提问质量,他就有资格确信自己的学习质量、以及思维质量也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