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毕业5年,我的同学都在做什么?

 关陇之 2016-04-14



作者:杨小米

(经授权发布)


| 01 |


我大学在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读的,它并不是因为是985或211而出名,而是被戏称为考研基地。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早晨6点,校园里到处可见读英语的学生。


我大学英语四级考了不到500分,虽然过了,但不好意思告诉同学,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考了550分以上,还有几个学霸考了600分以上。


今年6月份, 我大学毕业5年了。这5年,我们同学之间的差距还挺大的,不仅仅是指赚了多少钱,更多的是生活状态。有的人变化很大,一直走在进步的路上,有的已经止步不前,再也没有提升自己。


当然,我们的选择大多也会和我们的学校、专业相关。我们是师范类院校,成为一名老师肯定是第一选择,事实证明,近二分之一的人当了老师或公务员。


当时的战绩很辉煌,黄姑娘、季姑娘等几个人,都以笔试和面试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很好学校的老师。还有某市考试,全市心理老师只有三个名额,我们班的同学考上了2个。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考研呢?在一个县级小城,不考研还有别的选择吗?几乎没有,那里没有太多的企业。


我们当时能够想到的就是通过考研这个跳板,去大城市,然后再就业。战绩同样很辉煌,我们同学大都考上了北师大、华南等心理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学校,这一批人有的毕业进了非常好的公司做HR,有的出国继续深造。


事实证明,这条路也是对的。第一学历多少对找工作或走科研这条路有一点影响,而我大多数同学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忽略了这一点。其中两个人,我特别说一下。


| 02 |


同学王姑娘,大学时,就坚持早晨6点起来读英语,综合成绩都是班级前三。那时候,她挺不自信的,非常焦虑。尤其报考研究生时,她本来想挑战一下最好的学校,但是最终还是退而求次,选择了我们专业第三、四名的学校。


她读研究生后,压力很大,因为同学都是来自于985、211这样的名校,而我们学校只是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后,我们很少联系了,只知道她天天泡在实验室做实验。


W学姐来上海开会,告诉我,“我前几天见王姑娘了,聊了几句,她就回实验室了。她瘦了很多,不过成绩很棒,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了。”


最近一次我们聊天,我发现她已经去英国牛津大学交换了,性格比之前大方了很多。我还调侃她是女博士,要赶快把自己嫁出去,其实她比我还小一岁呢。


提到王姑娘,不得不提我们班的文艺男青年大刘,90后,文艺到骨子里去了。他大学的时候不喜欢我们本专业,喜欢法律,天天背着书包去上自习,看法律的书籍。大四跨专业考研,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并且面试结束后,就准备司法考试,一次就过了。


研究生毕业,他进了上海某国企工作,但是没想到一年后,他离开上海去北京读博了。我这才知道,他一直在默默的准备博士入学考试,只是第一次没有考上,选择了工作,然后工作之余,就去图书馆上自习,看书。


读书这件事情,尤其去读博士,真的需要耐住寂寞,要不然没有办法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如果没有发表一定量的论文,毕业都是问题。


| 03 |


除了考研和公务员的同学,其他人多少都走了一点弯路。比如我和同学小风考研都没有去理想学校,第一份工作都选择了做销售。比较幸运的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心中对梦想的追求,目前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的大学室友JJ,我非常佩服她,她第一年考老师没有考上,去医院分诊台工作。毕业两年后,她把心理学咨询师二级证书考下来了,每年坚持考老师,青岛竞争太激烈了,非常难考。


她连续考了几次老师和公务员都没考上,我以为她都要放弃了,没想到,在我们毕业第四年的时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中区的老师。


我的另一个室友star,当年跨专业考北大研究生,分数差一点,当时她父母单位有政策可以解决子女工作问题,但是等了一年,政策变了,不解决子女工作。


毕业两年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某校研究生,她当时想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生期间考了幼师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二级。她研究生毕业本来可以留在大学的,但是因为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受到了影响,这条路被堵死了。


我以为她会沮丧,但是她默默的复习考试,考上了小学语文老师,她以国内非常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经常和我们分享她的教学心得,自己也出去学习。


东东,是我的奇葩室友,当时校广播台主持人,校合唱团团长,大学毕业举办个人演唱会。当时成绩一塌糊涂,勉强及格,偶尔挂科。她毕业的时候,告诉我:“小米,我要去北京了,准备工作着考研,圆了我的考古梦。”


我当时毫不客气的“讽刺”了她一下,“你考上了,再告诉我。”结果,我没想到她边工作边准备考试,在毕业的第三年,考上了社科院的考古系,然后来上海找我,我没有办法,只好请她吃饭啦。


| 04 |


我有时候很庆幸自己读了一所这样的大学,它不是名牌,但是学风很正,身边的人都在疯狂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无名的压力。


毕业五年了,班长正在张罗聚会,很多当老师的同学都有了宝宝,很多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了骨干老师。其他的同学,有的在读书,有的已经创业,有的在不错企业工作。


作者:杨小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