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桌

 AndLib 2016-04-14
所有微博上的自媒体和大号,全都在早期的时候被段子手公司给收买了。所以段子手的大号都沦为了一个入口,生态特别差。没有个性和定位。只能够靠简单的计算流量作为价值。

网红现在也只是在薅羊毛,当质量和品牌不够的时候,生命线其实比较短。整个网红圈儿对于卖货这件事儿是蠢蠢欲动的。但是真正知道怎么卖的,怎么从流量变成IP,从卖货变成消费品和品牌,都是两个不同的层级。

内容、产品、品牌。通过内容服务用户,通过产品和用户沟通。在内容和产品的积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定位比较重要。

洗白,纽约留学女之后  是学的葡萄酒。无内容无产品的网红是没意义的,要给用户真正创造价值。
减少用户选择的成本。

葡萄酒的SKU比较难管理。网红最大的优势是通过人来给产品做营销 打造爆款。传统是通过低价,而新一代电商是通过更NB的营销和故事还有好产品打造爆款的。

从YOUKU到Youtube 中美视频网红的36变
网红定义:艺人\达人\创作者
Taylor 72个视频 84亿MV 1840万粉丝
Twitter 8530万粉丝。
最红的网红 都是明星
鹿晗 没有时间创造粉丝东西,MV又有版权问题。

达人
强:有才有粉丝
弱:优秀内容制作能力
微博大号 V 淘宝网红店主 Vlogger
Pewdiepie 4300万粉丝
Lilly singh 830万粉丝
Tyler Oakley 800万粉丝

Creator
强:能拍能演
弱:产业升级
E.G 电影工作室 美妆电商

一个美国网红=精良的talent 造型 内容创作 营销团队
有才 个人全能。有貌 引领市场。有魅力 观众爱听你说话。

中国网红:历史悠久 生命周期短 电商变现
土豆网成立 05年。08年的时候视频网站购买版权的开始 红人兴起。2010年是微电影元年。2012年网生节目元年。2013年网剧元年。2015年自频道生态大会召开自频道井喷式发展。至今 自频道达到2200万规模,成为各网站的重要战略。精品的也就2000多个,其中70%的可能都是个人。游戏比较多。搞笑领域一个人战斗的也比较多。谈不到运营 推广 变现的全流程方面。

现在自制剧差不多一集要200万的成本。

急于变现的结果是缩短了内容的生命周期
老男孩的微电影是09年出现的 14年出现大电影。5年导演在潜心创作和搭配班底
万万没想到13年出现网剧 中间 每年一季 电影15年推出。导演一直在做其他的东西。

中美网红对比
学习VS引领。
时尚----中国:时尚教育。美国:引领潮流

组合内容 VS 开辟原创
游戏/搞笑----中国:神剪辑/解说,美国:影视剧作

眼球经济 VS重度垂直
持续、专注。

视频电商 迎来开挂时代。上面看视频,下面直接实现购买 还有购物车之类的。之前要通过3次跳转。之前的一个大师在优酷土豆263一个的灵符1小时卖了10万。
做股票的股票 1周卖了100万
其实是更多的提供了便利性。

网红以后怎么办?
传统经济,明星。
Michelle Phan

网红经济→MP→IPSY电商→品牌赞助→产品→网红经济

视频网红的新可能

广告红利、视频电商、粉丝经济、人才聚会。

今日头条 视频3.0时代下的网红经济。
大电影 家里 移动小视频。
消费终端决定分发。分发决定生产。但是顺序是正着来的。
微信日UV 6-7亿。

海外为什么没出现百度知道?

有专业能力的人可以自己建造内容。

阿里海洋腾讯等 非版权的音乐内容都下架了。国内的整个市场越来越规范。所以消费形态也越来越向欧美去靠近。

投资人圆桌讨论
电商这块儿还是有机会,国内国外不一样,国内是缺品牌。姑娘买衣服,传统的比较多,但是线上没品牌。淘宝上卖的最好的都是个人。
陈安妮 流量获取成本足够低 3、4线城市的玛丽苏的用户基本上已经占领了。但是跟妖气一样比 大的IP的能力可能稍弱。
头条号的财经体育历史 过万/日的其实很多了,内容比较分散。短视频流量很厉害,特征如下:短视频团队大部分是传统影视转过来的。陈翔六点半,昆明电视台本身就很成功的。现在拓张的模式就是全国各个省市和地区去找团队复制这个模式。
网红的分类:网生大神、KOL自媒体、视频直播化的、事件本身炒红的。

核心关注的要素是?
华创,网红经济其实是个很宽泛的词。电商过去几年经历了移动化、找流量之类的,现在就是大号→然后变成网红,进一步涉及到供应链 和一些大大小小的运营公司。以消费品的角度来看,获取流量其实有很多办法,只是现在这个背景下效益可能最好。和卖东西相关的产业其实是看ROI的,渠道可能永远在变,品牌和货本身其实是不变的。从电商投资角度来讲,我们也不希望强调网红不网红,还是回到投资电商和消费品本身的逻辑吧。
娱乐内容和消费时间方面来讲,制作能力的专业化和工业化比较看重。

赛富,当时投电商还没网红这个事儿,唯一考虑的是流量怎么来,产品怎么样。产品不好流量来了也留不住。所以工业化的把产品做好,之后有没有系统的流量获取的方法比较重要。网红本身只是一个点,不是一个产业链。我们去年投了映客,就不是任何一个人,而是一个平台和系统化的管理。审核是极度重运营的一套事情。网红这种背后其实还是看线下很重的运营团队来支撑投资理念。

君联,并不喜欢网红这个词,太泛,说网红的时候并不知道在说什么,更喜欢KOL,对粉丝和用户能够产生影响。可能是决策或者行为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整个的网红经济涉及到两个领域。消费(最终变现),以及内容。没有一个KOL可以独立存在。天天晒晒照片也是一种内容。归根结底,持续或者有影响力的KOL都是持续的产出有影响力的内容。这种内容帮助你在某些行为上提升地位。在电商层面,去淘宝或者JD买东西,选择比较漫长,要比较要选择。如果加入KOL,就是帮你挑好东西,交互的过程中产生某种情感→信任,消费过后有record,之后就比较快捷。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因素,KOL 内容 平台 三要素缺一个不可。都具备之后才会产生基于内容和消费的行为。如果把这个称之为赛道的话,基于内容和消费的角度去看,而不是简单地网红经济。内容比较粗的区分的话就是UGC和PGC,UGC会给予内容的社交和互动,解决流量的问题 之后是变现。PGC 会慢慢变成IP 罗辑思维,基于这个去做衍生品。基于IP和社交 变现会非常好。包括如涵。除了决策之外,把人群也做了一个细分。大部分的APP逻辑都是会画出用户画像,推送的会越来越准。至少到今天为止,所谓的智能推荐还比较低级。忽略了一个角度是:喜欢一类内容的人,某一方面的喜好可能是相同的,甚至不需要去分男女地域和年龄段。可能就会判断有相同的行为。所以通过内容可能就会把人群细分,前提是要足够垂直或者个性(特征)→时政、军事、搞笑可能只能解决汇集流量,之后的如何分发和细分是技术活儿。
内容上有四个阶段:流量的汇集(前提是比较有品质的内容)→需要有持续的内容(美国的电竞类、游戏类网红,持续在打游戏)→第三个阶段是在前面两个基础上把人群分出来,通过社交互动,分出来后具有媒体属性。→第四个是平台化,流量很大,分的很细的时候,就具备了分发流量的能力。基于内容社交还有付费订阅等 都可以放到这四个阶段。社交从图文慢慢演变到了视频,最早的YTB都是长视频,现在直播都带这个社交属性。结合的话社交和短视频比较容易结合。B站是特例。解决了长视频和社交。所以发展还不错。

头条,网红变现四个途径 卖广告卖货 打赏 版权开发。每个月几十万的广告收入肯定没问题的。流量话,天猫里面10个里面有7个都是网红,雪梨1.5-2E/年。好一点的电竞主播 年收入千万也正常。最难得是版权开发,大部分网红是青春饭,很多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团队后期支撑做运营很难活下去。做投资还是要关注最后一个环节,前三个是快钱,流水好。美国的真人秀 卡戴珊 就是网红经济做的特别好的。她就是一个全能型的网红,如果真的投就要找这样一个吧。持续创走能力也要有,但很困难。万合天宜和暴走也很难。灿星的版权说被人抢跑也就抢跑了。网红捧红了就跑路了,单个IP偶然性很大。好的制作团队如果有做网综潜质也可以。先有需求再去定制也可以。

华创,任何的投资不能脱离基金的状况吧。单个IP可能也不是我们prefer的项目,也可能我们自己的问题。网红经济变现的话,ONE这种例子,广告天然就在做。大IP 大流量。卖东西的话自己也在卖。他们的供应链都交给了更专业的合作方。从整个IP来讲,时间已经够长了。也能够影响人了吧。现在有很多人民币土豪再看,国内二级市场的特殊情况,有很高很高的上市premium,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钱啊,我们要辛苦募资还要考虑上市募资,所以这方面也比较谨慎吧。找估值合理的。更持续产出的会更喜欢吧。

赛富,个人来说,不投网红。基金要求不同啊,单个IP从早期到长大到上市到退出,风险太大,也等不起。如涵前三的网红,如果不干了,公司还是有价值,能力还在,还能再去发掘培养新的红人。我投了你你给我30%的套现不是风投干的事情。你要我投一个国内早期的单一品牌,没法投。如果后期退出明显,那可以。平台如果是细分市场的品牌或者平台,那OK。认为潮流其实是媒体,今年女生买什么衣服,会有人告诉你,不停地不停地洗脑。网红其实很多人在做这个东西。我们一般对风口的产业,到了风口才看也没啥可投的了,试错成本太高。动不动都是十几亿的公司,嫌贵,早期的又红海。看为主吧,内容的话我们的方法是看产业链,平台出来了没有。细分领域的平台没出来应该不投。零售上大平台都出来了,但是细分还有。中国消费市场足够大。再深一点或者更细份的才会更有机会吧。去找新的办法整合。刚close的是专门做星座和娱乐八卦的,这一块后面会把星座和所有明星的八卦各种各样的主题合起来,可能有一部分KOL、直播等。同道我们也见了,从卖小玩偶或者内衣裤,每个月也赚钱。开出10个亿。。。就比较大头了。

君联,差不多,单个人很难去投,也没有单个投AB的,都是投后面的公司的。国外也一样。如果一定要网红这个角度切入的话,经纪公司可能会更关注。我们会看的时间更长一些。我们更愿意看,能或者有希望形成闭环的东西。内容有机会沉淀下来变成IP,或者有一个清晰的变现路径。否则还是不看,几亿几十亿点击的也不会。闭环形成的估值大概1亿美金?闭环已经完成了的大概在2亿美金左右。现在的确不喜欢大家天天讲风口,意味着竞争和贵,而不意味着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东西,比如说O2O。神州专车,有价格战的时候,现金流很好,十几个亿在账上。现在也有人copy,说到底也不持续。但我们已经进行到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阶段时候,他们还在第一阶段厮杀。现在O2O早就到了3.0时代。基于内容和社交的消费,实际上今天已经到了2.0的时代,简单的生产一个吸引眼球的内容的东西,不会花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关注了。

未来对于市场格局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君联,网红开了一个店就叫网红店,实际上差异很大。如涵背后有供应链去支撑的。规模应该是 如涵今年和去年比大概会翻3倍。(网红)电商整个肯定没有翻三倍。就是去改造一个传统电商的事情。所以这个是概念上的认知。后面关于供应链的事情来说,网红的爆款也是电商1.0的事情。我们现在在前端和后端去中心化。我们更像ZARA, 我们上新的数量很多,没有供应链服务你是不可能的。未来可能会有很多zara吧,但是我们的网红慢慢是一个品牌了,多了很多人格化的东西。

赛富,消费品跟某些行业不一样,我们不看市场占有率。人口这么多,优衣库是日本大牌子,占了也就不到10%。这种东西不用看市场格局。以后会不会有很多家如涵?有可能,这个不是独家的,但是大的会越做越大。如涵有可能变成大的,柔性供应链做的好的。同时可能有大的,1-2个品牌,多元化运营。做电商个人的偏好,个人只喜欢看很重的电商。纯抓流量的时期已经过了,品牌也好推广也好后端也好,需要很重的去做。如涵如果可以很快很好的把东西提供出来,流量就是个加分项了。

移动直播平台会不会造成既有网红价值下降?
赛富,是挂钩但不完全一样。我在上面看吃饭睡觉去唱歌,跟我看张大奕出去玩儿穿什么,没什么关系。直播开了许多网红面对粉丝的另外个渠道。过往可能是微信号等,现在是直播。我们的网红也上过,直播,上新款的时候。我们多了个渠道,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以前秒拍也有。优酷土豆TT都有,只是多了一个渠道。直播造了一个新的网红,跟YY什么的不太一样,做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模式。可能是个增量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