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海】联舟一叶泛沧海 无限诗情踏浪来

 文武不全 2016-04-15


 联舟一叶泛沧海 无限诗情踏浪来

            ——为位仁田先生《联海扁舟》作序 

联舟者,楹联之舟也,此乃本书作者自拟之语,我只能就此取用。虽稍嫌削足,但联想到铺天盖地的普大喜奔、高大上、人艰不拆、不明觉厉、低奢有等流行词汇。联舟一辞还是透露出丝丝的文雅,这我就放心了。“峻峭文峰寻小路;汪洋联海荡扁舟。”终于没有堕进鲁迅师所斥“生造除了自己以外谁也不懂之词汇”的泥淖中。


(一)

  位仁田兄结缘楹联,原也在预料之中。我们俩同窗两载,结谊30余年。他是众多同窗中唯一用笔墨而不是用硬笔处理日常案牍的。同学们经常读到他笔下龙飞凤舞般出现对仗工稳的诗词格言之类,可见楹联情结自幼便在他的心田里播下了种子。临近毕业时他当着我的面写下了“一心报国四海为家”,当时我印象颇深。在那个年代,在没有预知的人生前路面前,他只能横下一条心,把自己的人生宗旨用这幅四字的联语表现出来。言为心声,很有些大丈夫赴国的悲壮。但能信口吟咏而成对联,其中是否也潜伏着些许天赋?

  后来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交往中自然比当学生时洒脱了许多。他多次向我展示他的新联,其中不乏自鸣得意之作。再以后,仁田在烟台楹联学会担任了副会长,终于有了一个喜欢又擅长的平台。有一次我出差到烟台,住在蓝天碧海的会展中心,仁田兄偕另一位长者来看望我,寒暄之后才知道那位长者就是楹联学会的会长。仁田告诉我,他在学会里担任副会长,我听到后马上有一种海阔天空鱼跃鸟飞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他的人生之路上终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寄托。

  不负众望,仁田兄果然在楹联的大海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帆行舟。几年下来,他竟然做到了有声有色。这不,《联海扁舟》向我们驶来了。



(二)

  谈到位仁田,首先绕不开书法。

  世上吊诡之事常有,例如位仁田的书法,在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烟台並没有暴得大名,反而在千里外的京城书法界享有高誉。其实他从没有在京城开展、竞拍,也没有刻意的疏通门径,只是应新朋旧友之请,当作酬胙心爱之事偶而书之遗之。但正是这率性随意的潇洒笔墨让业内业外的人士读出了味道,品出了意境,由此返回来开始称道仁田的书法功力。几年下来,在京城竟也铸成了口碑。京城不少人知道“烟台有个位仁田,书法了得!”以至于后来就有人专门从北京赴烟求字,连一向门槛甚高的红旗出版社,也辗转托人通过关系求仁田为他们题写书名。

  细细掰扯一下这事也不难明白,因为新时期以来,书法已成为新贵,据说已形成产业,书法产业乘市场经济大潮扶摇翻飞,终于反过来把书法捧上云端,成千上万的书法家应时而生。至此,书法也就脱离了她本来的工具和交流的属性,变成了鲜艳单纯的艺术之花。不管哪一门类的艺术,只要成为社会的新宠,常常导致这门艺术生命意识的枯萎,书法也是如此,高度繁荣的弦歌声中字体越来越怪,汉字承载的功能越来越玄,以至于平民百姓每每慨叹自己的识字水平越来越差。围绕书法的怪像也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天价的炒作,一方面是普通民众在高不可攀之后渐渐聚拢的冷漠。书法装扮了艺术的天空,却慢慢失去了民众的大地。

  在时代狂潮拍击下位仁田淡泊如菊,他恪守着自己的书法品格:不炫不闹。这一来成就了他的书法美学:雅俗共赏。正是这说易行难的雅俗共赏,让他夯实了大地,灿烂了天空,他赢得了最为广泛的受众。

  艺术的规律是:只有先走进人民群众,然后才能进入艺术史。

  位仁田实践了艺术大道,艺术大道也成就了他和他的书法。

  经典的艺术与艺技不同,前者更强调天份,有时99%的汗水抵不过1%的才具。但这里所指的天份并不排斥勤奋,只是在勤奋之外特别尊重悟与化。

  学书法当然要临帖,至于从碑隶入手还是中取唐宋,还是别开新径,需要看各人的选择。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临帖不仅是手摹,更重要的是心追,即细读、深思、心化,这就是悟与化。悟的要项不是一笔一划的安顿,而是布局整体的精气神,所谓“未曾下笔气已吞”正是在参悟基础上的化我开始。启功先生晚年不断警言后生“切忌苦练”,其深意恰在此矣。位仁田自幼开笔,几十年积习成惯,在广博基础上遂心所爱而执著所喜,终于形成了自己书法的灵魂:正、大、拙、重。而这四个字也正是中国书法的灵魂,我以为。

  对于书法来说,相信每一个外行都有自己内心的评价尺度。例如笔者通常就把书法家分为四个台阶,第一类是笔墨习惯娴熟;第二类是个体风格的形成;第三类书法家能将自我的生命意识贯注进作品,如苏轼、八大、启功等人;第四类书法家尤得我等心仪,他们能在第三个台阶基础上随心所欲而追时造势,顺天而应人,这应该是做人做事为文的最通达之境。第四类书法家启迪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做人的精神和境界。不管在哪一个领域,也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执着于什么爱好,如果都把她融入生命,融入生活,融入平常,就是古今中外最精彩的人生。精彩不一定伟大,但伟大于常人是极稀缺机遇,只有精彩,可以常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正如仁田联语云:“于平淡里寻精彩;在复杂中觅简单”。

  我知道仁田的为人处世都追求精彩,但这精彩绝不是外在行为的中规中矩,而是内心世界的圆融自在。因此我在品读他的书法时不由自主就进入试读他的人生,因为我发现对于位仁田,人书是可以视为一体的。

  通会之际人书未老,这证明还有提升的空间,但那份生命的潇洒和书法作品的正、大、拙、重竟能奇妙地链接在一起,这绝非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胜境。仁田正跋涉在接近胜境的路上,不断听得路人说:烟台有个位仁田……



 (三)

  正如上文所说,在楹联界,仁田无疑是书法家。但比起书法用功更深的,还是他的楹联创作。

  当下不少书家胸墨稀阙,动辄以唐诗宋词经典格言入笔。世上就有不少写了一辈子“厚德载物”的书法家。这让人们不禁对他们充满了复杂的感慨,既可怜他们腹中的贫困,又佩服他们一根稻草打天下的勇气。岂不知自古以来的书法大家中家小家首先都是我手写我心,笔下千言皆腹中所有。很难想象二王褚颜欧柳赵等名士都在嚼别人的语唾,如果真是那样,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个写字的匠人,何言“家”者?仔细盘点一下启功、中石、沈鹏等先生的作品,行世者大多言为己出,很少费功夫去临摹或书写一篇成文。市面上经常看到以《沁园春·雪》《岳阳楼记》《千字文》等入笔的书法作品,尽管字靠的极好,但陈意终不算上品。

  我崇尚能用自己心中的楹联和韵语直抒胸臆的书法家。

  位仁田就是,或者说他正是走在这条路上。

  仁田的书法大都发自心声,哪怕是婚庆寿诞的应酬之作,也极少抄袭旧窠。“恩泽东来”“观天籁”“关雎雅化”等都超迈前人,寄寓了自己的多元谋虑,准且而酣畅地表达了他的思想。

  花甲抒怀

  功名尘土,六十春秋,终得从容退路;

  艺术星光,八千云月,乐营闲适暮年。


  题毓琠顶公园明月楼

  高官厚禄难如意,淡者方如意;

  明月清风不属君,赏之便属君。


  题蓬莱戚继光故里

  追昔日剑影刀光,请访江花边月;

  问戚帅军魂战略,且读实纪新书。


  题蓬莱市中医院

  三盅汤药,方知扁鹊去身未远;

  一柄银针,似觉华佗触手可及。


  题烟台莱山凤凰阁

  雅阁通天,历鉴斗移星换;

  凤山拔地,尽观虎踞龙盘。


  题烟台凤凰阁茶室

  品雅室香茗,遥想鲍叔管仲义;

  赏高山流水,犹怀俞伯子期情。


  题鲁东大学校园牌坊

  鸿业千秋,恒念水源木本;

  鹏程万里,犹怀校训师恩。


  题英灵山烈士陵园

  松柏低回,天若有情,应增烈士百年福寿;

  竹篁长啸,谁能不死,独授英雄千古荣名。


  题中国人民解放军船运大队

  乘万里长风,水师怀蜃气;

  破千层巨浪,舰队显龙威。


  题鲁东大学七七级同学会

  十载无缘伺马帐;

  三生有幸立程门。

  以上举隅,乃信手拈来,收入本书的联语也只是他近年来创作的一小部分,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即兴即景即席之作,才显示出作者出口成章的功夫。偶有雕推,必然是遇到了古今语变的冲突,在这一点上,仁田很少通融。

  我与仁田的艺术主张是两派。我主张不能以辞害意,如有切而不工者,可以因情切意真而冲击一下格律。我又主张不管面对什么学问,钻进去以后一定要钻出来,这样才能实现超越和提升,对于做楹联也是一样。在熟稔了格律以后就千万别再做格律的奴隶,否则就会有许多情感憋不出来,陷入“欺情炫技”。我并且列举了大量古诗词名句中的不合格律之例来说服他。例如:

  美人捲珠帘 深坐蹙蛾眉(李白)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空山不见人 但闻鸟语响

  近景入赤林 复照青苔上(王维)

  还有很多,记得我从《唐诗三百首》中选了40多首五律和20多首五绝,一一分析它们的对仗不工、平仄失调,或失粘或合掌或鹤膝,等等等等。只是仁田在规矩面前竟不为所动,仍坚持他的格律,并不时与我进行“商榷”,可爱又可恨。没办法,他严谨如夫子,那就让他严谨下去吧,这样的好处是对他的诗作联语可处处的放心。

  忽然想到了杜工部的摊书满床,因安顿几个字而拈断胡须数根,肯定还有揪头发抓狂的时候;又想到郊寒岛瘦,骑驴伴鬼。诗人真的是很苦。愿仁田兄不要严谨到打熬自己。

  我知道他其实活得很安实,也很闲适,并不需要我的拯救,只是调侃而已,而且是在诗联的领域。

  格律是仁田的圭臬,但更让他倾注心血的是诗文中的哲理。浏览一下本书中他的作品不难看出,他并不沉湎于情景的诗画意象,而是追求超越山水情怀后的哲理,这对他是一以贯之的,从《朝思暮录集》《人世间》到《联海扁舟》,他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哲思。譬如,“若无春夏千般苦,哪有秋冬五谷香”。这清淡的联语,难道仅仅是写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事,其中蕴涵了多深的人生哲理。

  哲思是中华文明殿堂中最高端的思想成果,凡事一旦入哲,便马上获得提升或升华。例如宋诗在唐诗的风流中融进了思考,马上便贴近了人心,完成了由“风”到“骨”的转变,所以宋诗在艺术上不输宋词,也从未被唐诗所淹没。又如中华功夫最初都崇尚力和硬,是一味的外家功夫。待到哲理入拳,便演化出太极/形意/八卦掌。此内外交融织成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对抗技击还是修身养性,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化境。

  文武之事都追求入哲,以提升自己的内外张力,楹联创作也不例外。所以读仁田的楹联作品,最受震撼处正在这里。

  老位了不起,哲人啊!


      

  (四)

  在一个领域里浸洇久了,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评判标准。假如这个领域恰恰属于文学或艺术,那么这个所谓的评判就是时髦的艺术活动——审美。审美实际上就是品头论足的另一种表达,只不过品头论足好像不那么厚道。一提审美,便立刻 “高大上”起来。这样看来,许多头顶评论家桂冠的人究其实就是品头论足者。品头论足不容易,因为要预设理论愿景,要熟稔品论的武器或曰工具,还要照顾到受众的接受机制,如果有潜规则,那还要和作者达成某种情感或情感以外的交易关系。而正是这种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评论者的立场、逻辑或语言选择,难矣哉!但这正是近几十年以来的流行色。坚持操守者也有,实际上那是在坚守一些普世的正向价值,最起码是在护持自己的良知。

  位仁田是被人邀请后慢慢踱进评论界的。他或许无意在评论界东荡西杀,最初只是参加一些评论活动,例如“启明杯”“千年仙阁杯”“蓬莱阁杯”“万德福杯”等全国或海内外的征联活动。然后就是评选和评定奖项,类似活动搞的多了,他自然见多识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甄审标准,把这些标准提炼成理念再回到审美的实践中去,位仁田在不知不觉中筑就了自己的审美高度。这是,他开始撰写评论文章,一出手就有些不凡。我曾读到他的《蓬莱阁楹联艺术浅析》,虽然是‘浅析’,但总体感觉是析的有理、也不浅。更值称道的是,这篇“浅析”填补了蓬莱阁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

  位仁田在该文中首先从史的视角入手,然后把蓬莱阁的文化背景一一铺排。在把文化基座筑好之后,才引出古人为蓬莱阁“量体打造”的专用楹联,如:

  神皋奥区 斗绝入海

  扪参历井 峻极于天


  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眼前沧海难为水

  身到蓬莱即是仙

  记得通篇共收录蓬莱阁古联十几幅,仁田一一道来,从典故到作者一直剖析出该联的陈义和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带领读者领略了蓬莱阁楹联之美。位仁田的初意并不在叙古,而在蓬莱阁的沧桑进化中引出她的当代价值。并从蓬莱阁的当代文化版图中的地位水到渠成地引出08、09年的蓬莱阁海内外征联大赛,并一览获胜作品的艺术风采,有一些作品确实也让我感染以至震撼。

  下翻银浪,上仰碧落,神话越千年,八仙醉酒腾身去;

  梦绕蜃楼,魂牵海市,奇观唯一瞬,七彩化虹照眼来。


  两海共千秋,分得开名,分不开水;

  二龙盘一岬,同不了界,同得了天。


  刀上留痕,血书一部抗倭史;

  炮端铭恨,铁铸千秋卫国魂。


  宫殿巍峨,着我中华龙气象;

  风情殊异,昭其上善水精神。


  七仙皆去但留我;

  千载以来唯度人。


  稽古鉴沧桑,掀开航海千年史;

  扬帆追日月,驶出登州一片天。

  我无意解读仁田在评论蓬莱阁楹联中的艺术指涉与路径,我只在意他的布局:以史为经,串联起色彩斑斓的楹联彩珠,织成了一道让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廊道,引领我们忘情的前行,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次文化淘洗。而位仁田,显得那么不露声色,微笑中带有七分得意,一如他惯常的形象。


  (五)

  在友人的圈子里,位仁田是一个常青藤般的话题,作为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他在当时剑拔弩张的农村天地里打拼了10年,没有折损没有颓堕,而是练就了一付沉静淳厚的性格和广谱的生存能力。进入大学后做了两年的学生领袖,虽然艰难但毕竟游刃有余的度过了那如火如荼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一切都为他走向社会后的生涯做了深厚的积淀。后来他辗转于莱阳师范、烟台师范、蓬莱师范三校,对半岛的教师教育建树颇多,堪称烟台地面上中师教育的元老。

  中师元老位仁田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多年,如今却成了楹联界创作、评论和书法的三栖人物。以我看这是他一生中第二个收获季节的启动,是人生的斜阳在闪光。从斜阳到夕阳是丰富而深刻的岁月,人生在这个时段里将要收获一系列的花花果果,包括文化、精神层面的睿思彻悟和思想峰巅。文章、书、画或其他作品只是内宇宙外化在滚滚红尘中的衍生品,但他的宝贵之处是提供了一条由欣赏作品而品味人生的窗口和通道。通过它,我们看到一个更为丰富的位仁田,而不仅仅是三栖的联海泛舟者。

  老位的人生,还有很多精彩在后面呢!

  甲午初冬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

  (于江山,教授,著名跨界学学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