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三十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5


【原文】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夏,狄侵齐。

晋侯使医衍鸩1卫侯。宁俞货2医,使薄其鸩,不死。公为之请,纳3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王许之。秋,乃释卫侯。卫侯使赂周歂、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周、冶杀元咺及子适、子仪。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将命。周歂先入。及门,遇疾而死。冶廑辞卿。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5之有?既东封6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8,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9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10。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11以为大子,以求成12于晋,晋人许之。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13,飨14有昌歜15、白黑、形盐。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16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

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

【译文】三十年春,晋国人入侵郑国,以此试探是否可以攻打。狄国人钻了晋国侵犯郑国这个空子,夏,狄国人侵犯齐国。

晋文公派医生衍去毒死卫成公。宁俞贿赂医生,让他减轻鸩毒,卫成公没有死。鲁僖公为卫成公请求,把玉器献给周襄王和晋文公,都是十对。周襄王允许了。秋,释放了卫成公。卫成公派人贿赂周歂、冶廑,说:“如果接纳我当国君,我让你们为上卿。”周歂、冶廑杀死元咺及子适、子仪。卫成公进入卫国,祭祀先君。周歂、冶廑既归服,准备接受任命。周歂先进太庙,刚进门,突然发病而死。冶廑辞去卿位。

九月甲午日,晋文公、秦穆公率军包围郑国,是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而二心向着楚国。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军队必然会退走。”郑文公同意。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任用先生,如今危急而求先生,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先生也有不利。”烛之武答允了,夜里用绳子把自己从城上吊到城外,见到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郑,郑国人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而对君主有利,那是值得劳烦的。越过别国而以远方土地作为边境,君主知晓是很难的,怎能用灭亡郑国来陪邻居?邻居得丰厚,君主得到的却菲薄。如果赦免郑国让他做东方路上的主人,使者的往来,供应他所缺少的东西,对君主没有害处。况且君主曾经得晋君的赏赐,答应给焦、瑕两地,早上渡过黄河而回国就设版筑城,君主是知道的。那晋国,哪里会有满足?既向东边郑国拓展疆界,又想肆意向西扩展疆界。如不损害秦国,还能怎样取得?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唯请君主图谋。”秦穆公很高兴,与郑国人结盟。派杞子、蓬孙、扬孙守卫,于是回国。

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如果没有他们的力量我们不可能有今天。凭借他人的力量而又丢弃,不仁爱,失去所随从的,就是不明智。以动乱代替肃整,就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国吧。”于是回国。

当初,郑国公子兰逃奔到晋国,随从晋文公。征伐郑国时,他请求不要参与围郑。晋文公允许,使他在东郊待命。郑国石甲父、侯宣多迎接他为太子,以求晋国帮助平定,晋国人允许了。

冬,周襄王派周公阅来访问鲁国,宴席中有菖蒲、白米黑米,块盐。周公阅推辞说:“国君,文足以昭明,武使人畏惧,就备有物品宴请,以象征他的规律,推荐的五味,美味的嘉谷,虎形的盐块,以贡献其功用。我怎么当得起呢?”

东门襄仲将访问周国,就乘机到晋国作初次访问。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周襄王二十二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六件事,一是晋国入侵郑国,狄国人侵犯齐国。二是晋文公派医生衍去毒死卫成公。宁俞贿赂医生,让他减轻鸩毒,卫成公没有死。鲁僖公为卫成公请求,把玉器献给周襄王和晋文公,都是十对。周襄王允许了。秋,释放了卫成公。三是晋国联络秦国共同侵犯郑国,郑国君派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于是秦军回国。晋文公无奈收兵回国。四是郑国人迎公子兰为新太子,晋文公也答应不犯郑国。五是周公阅访问鲁国。六是东门襄仲访问晋国及成周。

——————————————————

【注释】1.鸩:(zhèn)鸩毒∶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针巫氏,使针季鸩之。”《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楚辞·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国语·鲁语上》:“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使医鸩之,不死。”

2.货:(huò获)《书·吕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孟子·公孙丑下》:“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这里用为贿赂之意。

3.纳:(nà那)《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书·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管子·君臣上》:“君善用其臣,臣善纳其忠也。”《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盐铁论·本议》:“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这里用为交纳、贡献之意。

4.瑴:(jué决)玉名,双玉。《左传·庄公十八年》:“皆赐玉五瑴,马三匹。”

5.厌:(yàn)通“餍”。《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集韵·艳韵》:“厌,足也。”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6.封:(fēng)《诗·周颂·烈文》:“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管子·乘马》:“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这里用为疆界、田界之意。

7.阙:(jué缺)《管子·大匡》:“比其自及也,国无阙亡乎?”《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汉书》:“阙更减赋,尽休力役。”这里用为毁坏之意。

8.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9.敝:(bi)《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礼记·郊特牲礼》:“冠而敝之。”陆德明释文:“敝,弃也。”《仪礼·士冠礼》:“孔子曰:‘吾末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贾公彦疏:“据士以上,冠时用之,冠讫则敝,经之,不复著也,若庶人尤著之。”这里用为丢弃之意。

10.知:(zhī支)“智”的古字。《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老子·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礼记·中庸》:“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非子·扬榷》:“主上不知,虎将为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知见,人惑之。”《列子·汤问》:“汝多知乎?”这里用为智慧、才智之意。

11.逆:(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12.(chéng)《书·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左传·成公十一年》:“会于稷,以成宋乱。”《国语·越语》:“遂使之行成于吴。”这里用为平定之意。

13.聘:(pìn)《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说文》:“聘,访也。”《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14.飨:(xiang)通“享”。《诗·小雅·彤弓》:“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周颂·我将》:“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管子·形势》:“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左传·哀公十五年》:“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王飨礼,命之宥。”《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日飨国而杀贤者,何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飨,受食亦曰飨。”这里用为宴席之意。

15.昌:(chāng)通“菖”。即菖蒲,又名昌歜。《管子·地员》:“其草蕲、白昌,其木乃杨。”

16.羞:(xiū休)同“馐”。熟的食物,美味。《周礼·笾人》:“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宰夫》:“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左传·僖公十七年》:“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仪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