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别名:刺玫花、徘徊花、刺客。
主治功能: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薰衣草:夏季初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阴干或晒干,贮藏于阴凉处。 别名:灵香草。 主治功能:利湿,健胃,清脑,发汗,祛风寒。主治伤风感冒、腹痛、湿疹。 百合子:秋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剥取鳞片,用沸水老过或微蒸后,焙干或晒干。 别名:山百合、家百合、野百合、韭番。 主治功能:养阴清热,滋补精血,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香菜:除泥洗净,晒干或鲜用。 别名:芫荽(yan sui)、莚葛草。 主治功能: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提高性能力。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畅及食物积滞、胃口不开、脱肛等病症。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者少吃;另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者不宜食用! 葱白: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叶及外膜,鲜用。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大葱白、鲜葱白、绿葱白、大葱。 主治功能:发表,通阳,解毒,杀虫。 杏仁:待果实成熟后,去果肉,破核取仁,用沸水泡片刻,去皮、尖,晾干备用。用时捣碎。 别名:木落子、杏子。 主治功能:止咳定喘,润肠通便。凡阴亏、郁火者,则不宜单味药长期内服。如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肠炎、干咳无痰等症禁忌单味药久服。 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桑叶:秋末霜降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霜桑叶、冬桑叶。 主治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有小毒,切记用量过度。 枇杷叶: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别名:杷叶、芦桔叶、巴叶。 主治功能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祛痰和胃。肺寒咳嗽及胃寒呕吐者禁服。 藿香: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断阴干。 别名:大叶薄荷、山茴香、合香、猫把。 主治功能: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车前草:夏秋二季采摘,鲜用煎汁或晒干泡饮。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主治功能: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玉米须:夏秋二季玉米成熟时,采收露出花柱部分,阴干或晒干。 别名:包谷须、玉米胡子。 主治功能:利尿,泄热,清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冬瓜皮:食用冬瓜时剥取外果皮,洗净晒干。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主治功能:利尿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 西瓜皮:食用西瓜时收集,削取外部果皮,洗净晒干。 别名:西瓜翠、西瓜青。 主治功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石榴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 别名:石榴壳、酸榴皮。 主治功能:涩肠止泻,驱虫止血。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南瓜:7~9月采集,鲜用。 别名:番瓜、倭瓜、伏瓜。 主治功能: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治水肿,小便不利,脾胃气虚,蛔虫病。 气滞湿阻者忌服。 南瓜子:夏秋间收集成熟种子,除去瓤膜,晒干。 别名: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 主治功能:驱虫,消肿。可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柿蒂: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 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 主治功能:降逆止呕。用于胸满呃逆。 葎(lv)草:夏秋采收,切断晒干。 别名:五爪龙、剌剌藤、穿肠草、拉狗蛋。 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喇叭花子: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别名:二丑、黑丑、白丑、牵牛子。 主治功能: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有毒,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 爬山虎:四季采挖,洗净晒干。 别名:追风藤、三角枫、上天龙。 主治功能:祛风除湿,痛经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荨(qian)麻:夏秋季采,切段晒干。 别名:螫(shi)麻、哈拉海。 主治功能:祛风定惊,消食通便。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有小毒。 香附: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 别名: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苦羌头。 主治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萝卜子:夏秋间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菜菔子、芦菔子、白萝卜子。 主治功能: 顺气通便,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并具有一定减肥功效。 薤(xie)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别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独蒜、薤白头。 主治功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
艾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晒干。 别名:医草、灸草、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主治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有小毒。
大枣: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别名:红枣、干枣、枣子。 主治功能: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无花果:夏秋季摘取未成熟青色聚花果,放于沸水内烫过,立即捞起,晒干或烘干。 别名:映日果、文仙果、奶浆果、明目果、菩提圣果、挣桃、树地瓜。 主治功能: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用于咳喘,咽喉肿痛,便秘,痔疮。 草棉:盛花期采摘,阴干。 别名:阿拉伯棉、小棉 。 主治功能:润肺止咳,暖胃,养肝。 韭菜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果序,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别名:韭子、韭菜仁。 主治功能: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暖腰膝。
核桃仁:秋季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 别名:胡桃仁、胡桃肉。 主治功能: 补肾,温肺,润肠。 覆盆子:7~8月果实已饱满呈绿色未成熟时采收,拣净梗、叶,用沸水烫1~2分钟,取出置烈日下晒干。 别名:野莓、树莓、山泡、乌藨(biao)子。 主治功能: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带下清稀,尿频遗溺,目昏暗,须发早白。 枸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别名:枸杞子、牛右力、狗奶子。 主治功能:补脑,健身,强肾,滋肝,明目。 女贞子: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鼠梓(zi)子。 主治功能:补益肝肾,乌须明目。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贯众: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收为佳,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 别名:贯节、百头、虎卷、管仲、黑狗脊。 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杀虫。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性出血,白带。 泽漆:4~5月开花时采收,除去根及泥沙,晒干,生用。 别名:五凤草、五朵云、五盏灯、猫眼草、灯笼草。 主治功能: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有毒,脾胃虚寒者慎用。
辣椒:夏秋季果实红熟时采收,晒干或阴干。 别名:辣子、海椒。 主治功能:温中散寒,健胃消食。 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别名:赤爪实、棠棣(di)子。 主治功能:消食化滞,散瘀止痛。 麦芽:将麦粒用水浸泡,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厘米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别名:麦蘖(nie)、大麦蘖、大麦芽、大麦毛、扩麦蘖、草大麦。 主治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干姜: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将茎叶、寻根去掉,烘干。干燥后去掉泥沙、粗皮。 别名:均姜、白姜、干生姜。 主治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治呕吐,泄泻,脘腹冷痛,寒饮喘咳,亡阳厥逆,寒湿痹痛。阴虚内热、血热者禁用。 仙人掌:随用随采,去除杂质,干燥。 别名:龙舌、玉芙蓉。 主治功能:行气活血,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治蛇伤,浮肿,心胃气痛。脾胃虚弱者少食,虚寒者忌用。 芦苇根:全年可采,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别名:芦根、苇根。 主治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治胃热呕吐,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脾胃虚寒者忌服。
白茅根:春秋季采收,取根,去除杂质,鲜用或扎把晒干。 别名:茅针、茅草根。 主治功能: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治水肿,黄疸,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血热出血,肺热咳喘,小便淋沥涩痛。脾胃虚寒者忌服。
来自: 儒林外史515 > 《针灸集成》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那些常见却被人忽略的中草药(一)
主治功能:清热解暑,生发清阳,凉血止血。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主治功能:祛风解毒,活血利水。主治功能:活血祛...
原料药材和饮片651-66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炮制】南五味子: 除去杂质。醋南五味子: 取净南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色...
中草药图谱9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 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叶对生,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
中药里的“全身是宝”系列之(二)——紫苏
紫苏叶。中药紫苏叶用的是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在南方地区,新鲜紫苏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紫苏炒田螺,紫苏焖鱼,紫苏焖鸭(想起...
原料药材和饮片341-350
【基源】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的干燥根。【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功能与主治】利尿消肿。【...
原料药材和饮片791-800
生商陆: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浸出物】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知母:除去杂质,洗净...
常用中草药
【别 名】:厚皮(《吴普本草》)、重皮(《广雅》)、赤朴(《别录》)、烈朴(《日华子本草幻》)、原植物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处方名】:厚朴、川朴、姜朴、川厚朴、制厚朴、姜厚朴、姜苏朴、...
常用中草药图解(续十一)
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3-7cm,先端长尖,边缘有细齿,近基部有2腺体,两面疏生星状毛,基出3脉。叶对生,粉绿色,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9cm,宽1.5~2.5cm,基部稍连合而抱茎...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