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枕的历史

 清河堂主人 2016-04-15

“取山林柏木锯板作枕,长一尺三寸,高四寸,以柏心赤者为之,盖厚四五分,工制精密,勿令走气,又可启闭,盖上钻米孔三行,每行四十九孔,凡一百四十七孔,内实药二十四品,按二十四气用川芎 当归 白芷 辛夷 白术 藁本 木兰 蜀椒 官桂 杜蘅 柏实 秦艽 干姜 防风 人参 桔梗 白薇 荆实 荣芜 白蘅 飞蠊 薏苡 款花 肉苁蓉 加外八味毒者以应八气风:乌头 附子 藜芦 皂角 茼草 矾 半夏 细辛 上共三十二物各五钱为末,和入枕匣,外用布囊缝好,枕百日过,面有光泽。一年体中风疾一切皆愈,而且身香。四年发白变黑,齿落更生,耳目聪明,神方秘验。此方乃女廉传玉清,玉清传广成子,圣圣相传,不可轻忽。常以袱包盖,勿出气。”

——清·《串雅》

《串雅》是由清代著名的医生赵学敏所著,他最大的贡献是整理了我国古代铃医、走方医(民间医生)治病经验和明清以来的药物方面的丰富知识。从文中来看,古时的药枕是由柏木作为枕匣,高约四寸,枕盖上钻上一百四十七个小孔,枕匣内放置了共三十二种中药材。这样的枕头,枕过一百天,面部就会有光泽;枕过一年,可以对症治疗疾病,并且体带药香;如果枕上四年,白发就能变成黑发,耳朵眼睛都变好使了,总之就是变年轻了。


虽然《串雅》提到的药枕的效果有待考察,但至少我们发现了古人颈椎健康的奥秘,也知道了用对了药枕,不仅仅是对颈椎有好处,同样对身体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记录有类似的药枕的古籍不止《串雅》一部,例如汉武帝药枕正是在这些古籍记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推敲和改进而诞生的。汉武帝药枕结合现在的工艺与艺术特点,以记忆棉、远红外磁条为枕体,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习惯,配置专属的中草药包,使我们的汉武帝药枕对失眠和劲椎更有针对性。

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药枕,我们汉武帝药枕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这个汉武帝药枕就有话说啦!


首先,普通药枕枕体仍然偏软,无法达到硬枕的要求;


其次,普通药枕的药物配方只有一种,基本属于活血化瘀等辅助功能,而汉武帝药枕的分型药包,除了对颈椎不适有缓解作用外,还针对失眠患者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行体质调节,使用者在睡眠过程中即可得到额外的体质辅助调节。如虚寒体质的人群,在药包中我们会减少凉性药物,用以增强虚寒体质人群的抵抗力,降低其患病风险。


再次,普通药枕只是单一产品,而汉武帝药枕的背后拥有一整套健康体系的强力支撑,每个用户可以无缝体验到全方位的先进健康管理理念,体验到高品质的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和健康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