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指不霑泥, 鳞鳞居大厦。*

 飘影23号 2016-04-15

《 陶  者 》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霑泥,

    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③霑:同“沾”。

【赏析】

    宋初有些诗,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梅尧臣这首诗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首。

诗不进行铺叙,只是通过对比,直接表现不合理处。两句写烧瓦工人,两句写达官富人,烧瓦工人辛勤劳动却住草房,达官富人十指不沾泥,却住高楼大厦。这样写,集中了矛盾,强烈地表现了两者的差别,作者不加议论而结论已经明白彻底了。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作者】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