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态】抢抓文化产业风口 做到这六个方面就够了

 羊之君子 2016-04-15


 1. 在加强战略谋划上下更大功夫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是一盘大棋局,首先要做好谋篇布局。

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以即将出台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为统领,按照核心带动、区块发展、节点提升、形成合力的原则,构建以郑州、开封、洛阳为核心区,依托沿陇海、京广发展轴,打造豫东、豫西、豫南、豫北文化产业发展板块,构筑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发展要依据这一格局,进一步细化空间布局、明确重点门类、谋划战略举措、安排重大项目。

二要统筹发展规划。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提出要规划建设郑州现代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核心展示区、洛阳河洛文化展示体验核心区、安阳殷墟大遗址文化旅游体验区、濮阳杂技体验示范区等园区。各地要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相衔接,结合本地实际和定位,体现区域比较优势,认真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一经批准,就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杜绝违规搞建设,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要制定行业计划。按照文化产业的10个大类,省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我省文化产业2020年成为支柱性产业这一目标,分别与统计部门一起算好一笔细账,通过调研摸清本行业发展底数,结合定量分析,研究制定10个大类的发展目标,拿出年度计划,采取得力措施,形成冲刺支柱性产业的“动车组”效应。

2. 在培育园区和企业上下更大功夫


(郑州唐人街文化广场)

2013年,省政府批转了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我们要继续深化这一龙头工程,既抓存量又抓增量,既抓国企又抓民企,既抓大型又抓小型,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和园区品牌,培育更多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企业和园区,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要培育产业园区。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清晰、产业链条健全、服务设施完善、经济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壮大文化产业集群。深入推进10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今天会上命名的6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二要壮大重点企业。以省政府命名的10个省级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强做优做大文化企业,积极实施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地区、各行业门类形成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推进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重点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广电网络等领域的企业交叉持股、并购重组,规范股份制改造,促进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门类集聚,特别是向重点文化企业集中。支持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加快资源聚集和资本扩张,支持文化影视集团、有线网络集团等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发行上市或挂牌交易,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形成资本市场的“河南文化板块”。要推动文化企业练好内功、强筋健骨,以核心文化产品和资源为依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扩张商业价值网,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要扶持小微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顶天立地的骨干文化企业,还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文化企业。昨天看到的方特里面,很多旅游衍生品都是小微文化企业创意生产的。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注支持“草根族”“微力量”,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微文化企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要引导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服务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水平。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文化展览展销活动,要注重推荐独具特色的小微文化企业参展,在名额、费用等方面可适当倾斜。

3.在推动跨界融合上下更大功夫

具体来讲,就是实施“文化+”行动,加快跨行业、跨要素融合发展,这是贯彻中宣部以“文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贯彻省政府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更深、更高层次融合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要跨行业融合。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现代农业、网络经济“四个大省”建设,主动对接各领域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打通文化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实施“文化+制造”“文化+旅游”“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互联网”行动,促进文化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放大文化的“溢出”效应。去年,河南、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和陕西等七省在郑州成立内陆游学联盟,并将秘书处设在河南,今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安阳市确定为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我们要用好游学这块牌子,从“文化+旅游”打开突破口,围绕古都文化、黄帝文化、根亲文化、文字文化、功夫文化、红色文化和老庄文化等等,推出一批文化游精品线路和文化游衍生品,给文化与旅游穿上“连体衣”,形成文化旅游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

另一方面要跨要素融合。4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要借助这一优势,实施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以洛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依托,发挥其牵引和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将河南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中心。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我省文化与金融结合相对薄弱,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已经研发了一批文化金融产品,其它金融机构也要积极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实现文化与金融的双赢。要建立拟上市文化企业资源库,搭建文化与金融信息互通平台,指导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要发挥好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平台作用,用好用活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着力扩大金融的杠杆效应,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4.在强化项目带动上下更大功夫

项目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集聚的载体,抓产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抓项目。

一要加快项目建设。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把已规划的重大项目做出影响、做出效益、做出亮点、做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要按照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要求,重点抓好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影视等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签约的项目要加快落地,落地的项目要加快建设,建成的项目要加快投用。

二要加强项目谋划。从这几年省级财政引导资金扶持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情况来看,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文化资源优势,明确发展重点,策划、论证、包装、储备一批近期能实施、长远有带动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文化资源更科学的利用、更有效的转化。

三要加大招商力度。经济下行压力下,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依靠招商抢商推动投资增长、内需扩大和产业转型是当务之急。我们要立足拼抢,全力打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和签约项目落地工作攻坚战。要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项目等定向招商,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度。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型经贸文化活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支持举办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建设一批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今年5月份深圳文博会期间,省里将组织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参加。融资、土地、人才、基础设施配套仍然是制约项目落地的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为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

5.在促进文化消费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消费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当前,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5万多亿,而实际消费仅为2万亿,缺口超3万亿。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自身文化消费潜力巨大。

一要扩大消费增量。要深入研究文化消费市场构成,找准工作着力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要扩大文化服务消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顺应网络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推出更多适合在网上体验和消费的文化产品服务,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对外文化贸易,贴近国外不同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二要完善拓展措施。推动文化消费融入综合性多功能的消费场所,引导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宾馆饭店、体育设施等引入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类似郑州唐人街、开封七盛角、漯河开源凤凰街等休闲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文化消费街区。支持县级城市影院、艺术街区、书吧等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促进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进一步拉动文化消费。

三要引领特色消费。文化具有地域性,越有地方特色就越有市场。要深入挖掘各地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文化,研发一批特色文化消费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村镇,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豫文化消费。

6.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在宏观管理体制层面,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离、政企分开,重点做好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监督和优化文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工作。要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按照宣传部门“四管统一”、有效主导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党委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有效管控。要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文化企业,分类制定考核办法,把社会效益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的要求,细化为政治导向、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受众口碑等具体指标,使社会效益考核可量化、可核查。要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规范审批行为、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执法能力,为文化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微观运行机制层面,要区分性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对已转制文化企业,要探索建立体现文化特点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时政类报刊等列入公益二类的单位,一方面要引导其进入市场,完善优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参与竞争加快发展、增强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新闻媒体单位改革,推动新闻媒体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组建成立文化企业,禁止采编播人员与经营人员混岗。

(大豫讲坛综述  编辑:赵琳 张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