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颡鱼“全雄1号”卵黄苗开口方法

 Yujilian358 2016-04-15

本指引按黄颡鱼全雄1卵黄苗暂养开口的环境条件、暂养开口方式、放养要求、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节点做出,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的暂养开口环节。


01

暂养方式

1.1水泥池


1.1.1水泥池选择

为方便日常操作,用于黄颡鱼全雄1卵黄苗开口的水泥池亦选择边长小于5m正方形或长方形水泥池,池深0.8-1.0m,可蓄水0.6-0.8m,池底整体平坦且带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和污垢收集,并具备独立的进水、供气及排水管路,池顶搭建遮阳和防雨设施。


1.1.2清整消毒

已使用过的老池可直接排开池水,晾干后用20-30ppm高锰酸钾全池消毒一次,数小时后清洗干净即可注水使用;对于新建的水泥池要求至少经过3-4次的浸泡或特殊方式降碱处理后,再进行消毒、清洗注水使用。注水时应在进水口设置80目网片过滤水体。


1.1.3水源与水质要求

天然河水、湖水及水库水体均可作为黄颡鱼“全雄1号”鱼苗培育池供水水源,要求无污染、水量充足,符合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1.1.4鱼苗放养

1.1.4.1放苗的时间

放养的时间一般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来确定,当水温基本稳定在24℃以上时即可放鱼苗,一般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

1.1.4.2放苗的方法

黄颡鱼“全雄1号”卵黄苗均采用塑料鱼苗袋带氧包装,鱼苗到达培育池后将装鱼苗的氧气袋放入水泥池中浸泡30分钟左右,打开氧气袋缓慢加入池水,平衡水温与水质,然后放苗入池,放苗时池水和鱼苗袋中的水温相差不得超过2℃。

1.1.4.3放养密度

放养数量可根据不同的培育阶段与培育环境条件而定,水泥池培育放养密度一般为15-20万尾/m2,水质好且排注方便的水泥池可适当增加数量。


1.2池塘内围网


1.2.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以5亩左右为宜,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底泥10-20cm,可保水1.5m以上;电、路配套畅通,3-5亩配备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生产工具配套。


1.2.2 清整消毒

放鱼苗前7-10天清除池埂(边)杂草,对培育池(含池边)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杀灭池水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及其它敌害。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池水深<10cm)清塘时,每亩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10kg;采用带水(池塘中保持水深30cm左右)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150kg或漂白粉15kg,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浆后立刻全池泼洒。浓度一定要高,且要均匀。清塘消毒3-5天后即可进水,进水口用80目密网片制做的长2.5m以上的网袋包裹住,滤掉水体中的野杂鱼及蛙卵和其它敌害生物。


1.2.3 育苗区设置

选择池底平坦且有一定硬度的一边或一角,围网(100目的锦纶网片)10-40 m2,网片底端踩入池底淤泥20cm,顶端超过水面10cm,用竹竿固定。底部可置塑料布或水草。容水深度50-80cm。安装充气泵气管气石、小型充水泵。在开口池上部安装遮阳网。


1.2.4水质培育

水温23℃以上,清塘用药3-5天(药性消失)后开始加水(50-60cm)并肥水。一般每亩施生物渔肥3-5kg加少许发酵后的粪肥、或泼洒发酵好的畜禽粪肥100-300 kg,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亦可用艾蒿、紫花苜蓿等嫩茎植物150-200kg/亩在池角堆沤,3天翻动1次,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适口的开口饵料。施肥后3-5天,当灰白色的轮虫生长达到高峰并出现少量小型枝角类繁殖时放养鱼苗。鱼苗下池前1天拉空网,清除大型枝角类及其它敌害。


1.2.5鱼苗放养

   1.2.5.1放苗的时间

放养的时间一般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来确定,当水温基本稳定在24℃以上时即可放鱼苗,一般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

1.2.5.2放苗的方法

放养前均应用“试水鱼”试水,确保毒性消失。方法是放苗前1d在培育池中架设一个小网箱,在网箱中放入几尾鱼苗(其它家鱼苗均可),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如果鱼苗活动、摄食正常,即可下池。

放苗时前1小时预先开机增氧,减少池塘水体的上下层水温差。在池塘中育苗区内将装鱼苗氧气袋放入池塘浸泡30分钟左右,打开氧气袋缓慢加入池水,平衡水温并让鱼苗适应水质,然后放苗入池,切忌鱼苗堆集,池塘和鱼苗袋中的水温差不得超过2℃。当遇到午间高温时(12001500)不要进行放苗工作,以免因温差过大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1.2.5.3放养密度

一般30-40m2可放养100万尾卵黄苗,也可根据池塘总需求开口苗数量而定,育苗区按2.5-3万尾/m 2投放。

在土池内离岸边约1.5-2.0m的平坦处将四根竹竿按略大于网箱尺寸固定好,安装好平底(杉木框绷紧网底)的60目敞口网箱(规格为2.0m×1.0m×0.4m),网箱底部距池底约30-40cm,保持与水面平行, 每口网箱内设置2-3个充气石与岸边的增氧泵相联以便增氧,池塘注水深度以使网箱上方距水面10cm为准,水下网箱深度30cm左右,一般池塘需要注水深度为0.7-0.8m。设置网箱的口数按总放苗量确定。网箱上部需架设遮阳网。








02

开口饵料培育

2.1饵料来源

采用人工孵化的丰年虫(符合《SC/T 2001--94 卤虫卵》标准)作为黄颡鱼全雄1号鱼苗开口饵料。


2.2丰年虫孵化方法(参照QB/WBR-H-08-2011丰年虫孵化作业指导)

采用专用锥底圆柱形孵化桶或普通塑料大口桶,容积在60-300L均可,利用自来水作为孵化丰年虫的水源,条件不成熟的也可用水质较好的河水、湖水及池塘水;孵化水温控制在26-27℃(早期需要加温);水体盐度20-30‰(即每100kg水兑2-3kg食盐或98%海水晶3kg);pH:7.5-8.0(自来水按每升水添加碳酸氢钠0.2-0.3g调配),孵化密度(干虫卵)2-3g/L;采用充气孵化方式,锥底圆柱形孵化桶从底部向上供气,以将整桶水体翻滚不留死角为准。

整个孵化过程中,早期可采用自然光或人工光照,中期至孵化阶段需要避光,一般孵化24-30小时后即可得到鲜活的丰年虫幼体。


2.3幼虫抽滤方法

待虫体全部孵化出壳后即可停止充气,使用透明孵化桶(有机玻璃桶)可提供人工光源使鲜虫快速集聚在光源侧,一般孵化设施不用采取此工序。一般停气后沉淀8-10分钟即可开始初次抽滤去壳,根据孵化桶中水体的数量采用不同口径的钢丝软管进行虹吸操作,将距离水面5cm以下的虫子全部抽出,倒掉桶中的剩余水及虫壳,清洗后将抽出的鲜虫带水倒回原桶,继续沉淀8-10分钟即可开始第二次去死虫抽滤(孵化率高时可省去此操作),抽虫时将软管插入距离桶底3-4cm处,待水体接近低位时将桶体倾斜,直至抽至桶底仅剩余死虫卵时即可。专用孵化桶内的鲜虫经沉淀后可直接从桶底的排水口将鲜虫排出。






03

开口投喂

3.1鱼苗开口检查方法

卵黄苗转入暂养池后2-3天即可开口摄食,首先可观察鱼苗是否“贴边”(鱼苗散游至容器边缘贴靠),若已开始则先捞出数十尾鱼苗观察鱼体下腹部的卵黄囊是否消退,确定消退后即可投入少量经抽滤干净的鲜活丰年虫,3-5分钟后观察鱼苗肚子内是否呈现橙红色,有此现象即可确定鱼苗已经可以开口进食了。


3.2投饵数量及方法

确定鱼苗已经开口后即可开始投喂人工孵化的丰年虫。首次投喂每100万尾鱼苗1次需要投喂1/4罐干虫卵(435g/罐)孵化的鲜活丰年虫(约600-700g鲜活丰年虫),孵化后的丰年虫经沉淀、抽滤、清洗后,以培育池中的水加以稀释,沿培育池或网箱四周均匀泼洒投喂,开口当天需要投喂3-4次(约需要干虫卵1罐),次日根据鱼苗生长速度每餐次按10-30%逐步增加投喂量(约需要干虫1.5)


3.3开口苗的放养方法

当鱼苗开口摄食2-3天,鱼苗全长达到0.8-1.0cm时,将鱼苗从水泥池中虹吸至夏花培育土池中,或撤除围网、网箱,让开口苗直接进入夏花池,开始夏花培育。





04

日常管理

4.1每天勤巡池,注意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水泥池中残饵和排泄物,确保培育池中水质良好。


4.2定期检查培育池中设备的运行情况,当鱼苗摄食2-3天后即分池进行夏花鱼种培育。


4.3人工培育饵料不充足时应及时追施肥料或人工捕捞原池中培养的天然饵料生物。坚持四定投喂原则,及时调整投喂量,防止严重缺氧浮头。





05

时间节点推进表

卵黄苗暂养及开口技术作业指引时间节点推进表



作者: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裴圣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