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種子如瀑流」,我們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實際上沒有空間時間的限制,是心物一元的。譬如黃河壺口的瀑布流水,長江三峽那個流水也一樣,這股力量,嘩啦啦在流。這個流,佛學唯識上叫「等流」,平等在流動。 你看黃河瀑布的水裏頭,一切水分子,水裏還夾雜著泥沙、木頭,一切好的、壞的,善的、惡的、不善不惡的,一切唯物的種子、唯心的種子,嘩啦啦沒有分別,一起流動。這個宇宙的生命有股動力,使一切種子平等的一起流動,心物一元的,這個動力是「行陰」,是根本動力。 那麼中國固有文化有沒有這個?有!《易經》就告訴你,用乾卦代表,「天行健」三個字。這個天不是科學物理概念的天,而是理念的天,代表本體,就是宇宙有股力量,永遠在動;物質的、精神的功能作用,永遠有個動力在動在變。 這個「行陰」最難懂,修行是修這個啊!一般講修行,如果不懂這個,修個什麼行! 所以《易經》告訴你「天行健」。接著有句話,「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是周公加上去的。文王當年研究《易經》悟道了,通了,他對乾卦只有三個字——天行健。他的兒子周公,研究《易經》,加一句話「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作人要懂得乾卦的道理,懂得宇宙一切隨時在變,自己因此要懂得自強,要隨時反省,努力修養學問,要永恆的前進,不能停留。 所以《大學》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這樣來的。後世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是這樣來的。《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基於宇宙這個狀態而來的道理,一切現象本來隨時在變,你還抓個什麼!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佛講《解深密經》《楞嚴經》,是最後講的,《解深密經》是佛到晚年要走以前講的。佛說,我對於一般沒有智慧的人一概不講,這些笨傢伙智慧不夠,給他們講了以後,他們以為宇宙中間有個動力是本有的生命,他又把無我的東西,當成有個我了,又起了意識分別,思想又抓住有個生命的本來。 生命沒有本來,只是有個流動性的現象,像風一樣。你說風從哪裡來?你說西北來,那西北以前呢?後面是空。《金剛經》告訴你,一切現象都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可是佛講了這個科學的道理,大家都把它當成一個總的東西在那裏存在,就錯了,所以佛說,「恐彼分別執為我」,所以不敢講。 十方禪林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facebook https://www./ShiFangChanL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