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江浙最富传奇的历史名城 私藏着江南最好的时光|宁波| 镇海

 山地之仔 2016-04-16

这个江浙最富传奇的历史名城 私藏着江南最好的时光


来源:凤凰旅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到江南名城,不能避开宁波,这个地处东南沿海的江浙古城,创造出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走出了商帮传奇宁波帮,却同时又有着最明媚的江南好时光。

文、摄:淑莲瓜子

宁波,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七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宁波

这里有着如诗如画般的江南水乡风情,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却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更是享誉中外的国际港口城市,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评为“世界五佳港口”。

这里还是商帮故里,从故乡到异乡,宁波帮曾驰骋十里洋场,如今纵横世界,历久不衰。百年弹指一挥间,抒写的却是一段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商帮传奇,但即便商业氛围再浓郁,却也难掩其江南书香气韵,这里同时也是四明学派、姚江学派和浙东学派的发源地。

宁波

余姚

山水名邑,渊源河姆渡

余姚

余姚,秦时置县,史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之誉。这里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名人雅士辈出,不仅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还孕育出了虞世南、余秋雨、沈君山等文学大豪。

余姚北濒钱江涌潮的杭州湾,南连峰峦叠翠的四明山,姚江蜿蜒,一水中流,自然风光旖旎宜人,而华夏远古文明源头之一的“河姆渡遗址”,更为这里添上了最璀璨的一笔。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四明山腹地,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

余姚

春意最浓的时候,沿着山路慢行,四明山脉的春色一览无遗。站在山涧俯瞰,远处云雾萦绕,山峦重叠,清新的空气吸入口中,带着四明山春天特有的气息。

四明山上的云雾茶园一直享有盛名,漫步于茶田小道上,墨绿色的茶园在山脚下连绵起伏,缠绕着山间的雾气,绵延至天穹,那两叶一芽,绿得发亮。而此时,流水潺潺,行云片片,那淡淡的茶香草木之气,令人微醺。

四明山茶园里采茶的妇人

四明山上的茶叶

姚江源头

姚江源头位于大岚镇四丰村,四丰村原名“四峰村”,因村庄四周有四座山峰得名,后来,村民期盼丰收改名为“四丰村”。

从四丰村前往姚江源头并不远,步行十来分钟,便可见一个由山石砌成的泉井,井中泉水清澈见底,而泉井上方立着一块巨石碑,上面凿刻有“姚江源头”四个大字,很难想象,这里竟是宁波母亲河姚江的发源地。

姚江源头

虽然这口井名不见经传,却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无论天旱地冻,泉水经流不息从不干枯,村民上山劳作必来此歇息饮水。

而站在山冈山,可见山林青翠,万亩茶园若隐若现,每当水气充足时,云雾缭绕,又是一番别样景致。

四明山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次听到河姆渡三个字,多半是在学生时期的教科书上,因而当真正接触到河姆渡史前文明时,便也带了份庄重敬仰之情。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如今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由陈列馆、现场复原区和原始生态区三部分组成,展示着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干栏式建筑、舟楫、骨哨等“世界之最”。从出土的众多展品中,可依稀探寻到河姆渡的原始生态环境和先民们的生存生活场景。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在河姆渡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这些水稻遗存。这些千年前的水稻,出土时颜色鲜黄、外形完好,甚至可以看到颖壳上的隆脉和稃毛,有的稻谷还与枝叶共存,可惜出土后迅速被氧化变黑了,但这并不妨碍其发现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梁弄是抗日战争时期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心脏,有浙东小延安之称。浙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这是一栋木结构二层清末民居,由主楼及翼楼组合而成。

浙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步入纪念馆中,曾经的庭院依旧,不过爬上了些岁月的痕迹,青石板路也依在,却多了些沧桑痕迹,而即便时光流逝,也依旧清晰可寻战火纷飞时期的“红色记忆”……

浙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余姚旅行线路推荐

高山云雾茶采摘休闲自驾游: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姚江源头—四明山书画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四明山余姚杨梅之旅(适宜6月中下旬)

梁弄古镇—余姚杨梅山—丹山赤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