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过竹笑 2016-04-16

水渠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在政治力量的鼓动下,人们坚信人定胜天的信念,几乎在没有任何机械、也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全凭肩挑背磨,人工修建了很多用于灌溉和饮水的水渠。当时有句口号“农业学大寨”,这一口号正式提出是1966年8月12日。这天,经毛泽东同意,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公报中第一次向全国发出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从此,“农业学大寨”这一口号传遍神州大地。

兴修水利成为全国各地“农业学大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模和投入不断扩大,并逐步产生了效果。到1977年,全国各地共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建水库七万多座;到1978年,全国农田灌溉面积达八亿亩,与1965年相比增长了60%。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慢慢的水渠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各地的水渠因建设等诸多原因拆掉不少,剩下的完整的水渠也不多了,能见到的也是不容易了。

今天看到的水渠是位于金州区大李家唯一一段比较完整的,这段水渠已走过50多个春夏秋冬,如今还是屹立在大地的上边,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希望它能永久保留,让更多的人去回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大李家往开发区方向走,水渠的起点,当时的泵房还保留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这段在陆地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起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像不像座桥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历经5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这段是终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停下车,下车看看,故地重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是怎么建起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顺台阶而上,非常的陡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站在上边,腿肚子有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和大白合个影,一起见证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不远处的一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渠

这是位于得胜的一段水渠,已经被破坏

做为历史的见证,希望能保留这些在特殊时期特殊的建筑物,再过些年也会成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供更多的游人来欣赏参观,给孩子们一个学习中国历史的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