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 徐渭 草书卷(徐邦达 杨仁恺题跋)

 雨林修养馆 2016-04-16
 
 
徐渭狂草《草书卷》正是这样一幅作品,整幅作品气贯如虹,势不可遏,只用仅仅两次蘸墨就把作品完成。狂放的笔法加之紧迫的节奏,使得作品气势逼人;线条上的枯湿对比,行笔中的发力节奏,无不使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抑郁愤懑;结字上大小悬殊,收张开合,一任自如;章法上打破传统上行距的束缚,两行并为一片,紧密处相碰撞,疏朗处可跑马,让人在作品中既能感觉到线条压抑的集结,又能体会到迸发处的千军横扫。
通篇读来,跌宕纵横、雄强狂肆之感自然而生。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但能感受到他对传统书风的颠覆,更能体会的到他在这个颠覆的过程中对传统笔法、气势的再构建,比如他奔放的用笔无疑来自米芾的启发,长枪大戟般线条的运用自是来自黄庭坚的影响。是他对传统的理解及个人的艺术才能加之个人的丰富阅历共同造就了这位天才艺术家,正如袁宏道对其的评价:“不论书法而论书深,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题识:徐渭书。
隔水黄胄(1925-1997)题:青藤先生真迹无疑。辛酉(1981年)年之春,黄胄题。
后纸:
1.徐邦达(b.1911)跋:此卷乃明徐青藤所作狂草,乃醉后恣纵放逸之笔,余定为青藤真迹。展阅欣喜,辄记数语于后。又考卷中“酬字堂”一印当为明嘉靖庚申年后所用,识者当有同感。庚辰(2000年)正月下旬,东海徐邦达题。
2.杨仁恺(1915-2008)跋:明人徐渭书画自成流派。此卷乃徐氏草书之作,运笔潇洒,风貌独具,为其传世之佳构也。岁次辛巳暮春,龢溪仁恺题于盛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