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遗恨巴丘

 海的高度 2016-04-16

 遗恨巴丘

                                     ——读《三国》,叹周瑜

在《三国演义》的前十九回中,我最钟爱的人物是吕布,自吕布殒命于白门楼后,我在伤感之余也急于在书中找到另一个与吕布相似的身影,作为支持我继续读下去的动力。于是我找到了雄姿英发的周瑜与单骑救主的赵云,而在赵云与周瑜之间,给予我更深触动的无疑是后者。

二十四岁便身为东吴大将,年轻有为、潇洒倜傥、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周瑜像是完美的。孙权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帝也” ;刘备曾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一个成功男人应有的一切周瑜都有了,可是,在书中他并不快乐。也许只应他太完美,完美得连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而正因为如此,这成了他唯一的缺点亦是致命的弱点。

当诸葛亮第一次出现在周瑜面前,周瑜便开始以之为患。先是使诸葛瑾说诸葛亮来共事东吴而后演变成一次又一次的蓄意谋杀。周瑜对诸葛亮的嫉恨是随着诸葛亮才华的渐渐展露而不断升级的。他恨诸葛亮总是看透他的计谋,总是比他棋高一着。三番谋害孔明不成,孔明又岂是省油的灯?于是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直将三十六岁的周瑜气上了西天。然而,与其说是诸葛亮气死了周瑜,不如说是周瑜自己气死了自己。诸葛亮真的事事比他强么?其实未必,群英会时诱蒋干中计,公瑾之谋略何在孔明之下?统领数万水师之勇武又岂是孔明所能及?然而,周瑜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他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可与自己相较的人站在他的前面,他的确是气量狭窄的。

 “既生瑜,何生亮!”病入膏肓的周郎在死前的最后一声感叹中终于暴露了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嫉妒像是他腹中的一颗毒瘤,无限增殖、蔓延扩散最终将他引入了毁灭的深渊。

然而,周瑜身上还有一个同样令人难忘的特点,那便是永不服输、永不放弃。他不甘心被诸葛亮打败,一次次重整旗鼓与诸葛亮对阵。无论成败与否,他都一次次重新站起直到无能为力,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坚韧与永不服输的态度。

可是,这样一个永不服输的周瑜终是不得不服输,含恨终命于巴丘,一颗将星陨落,周瑜再也听不到诸葛亮的嘲讽与讥诮了。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澜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言至于此,心中不免为周郎荡起一波伤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