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4-16

音乐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水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之一,以山水为题的音乐作品非常丰富,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画同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本期微信,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几首描山摹水的中国音乐作品,邀大家一同欣赏音乐里的山水画。
《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
国画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作为一段乐坛佳话,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古琴曲《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朱氏在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19世纪,道士张孔山在演奏中加入描写水势湍急奔腾澎湃的滚、拂手法,音乐形象更为鲜明,人们称其为《七十二滚拂流水》。该曲对自然景物并不流于客观描绘,而是借景抒情,表现一种激昂向上的精神境界。

《高山流水》

筝曲《高山流水》同样取材于“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典故,但与古琴曲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诸多古筝流派之中都有对该曲的演绎,流传较广的有山东筝曲、河南筝曲和浙江筝曲。
浙江筝曲的前半部运用两个八度“大撮”,表现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后半部运用一连串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带按滑的不同力度的“刮奏”,形象地表现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

《潇湘水云》

“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神奇秘谱》
云山叆叇,
香雾空朦。
《潇湘水云》是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古琴家郭沔的代表作品之一,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郭沔南迁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山高水长、云雾奔腾的景象唤起了他对时事飘零的感慨和对故国山河的热爱,遂应景而作了此曲。

作品一开始,飘逸的泛音引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深刻揭示了作者抑郁的内心世界。此后层层递升的音律展现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更为奔放、热情。全曲高潮以第五段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按音、泛音、散音巧妙的音色组合,交织成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最后再现“水云之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伤。


《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天闻阁琴谱》
云程万里,

天际飞鸣。《
平沙落雁》是一首曲调悠扬流畅、清新隽永的古琴名作,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全曲通过对雁鸣时隐时现的描摹,展示了雁群降落前于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乐曲采用模拟手法表现了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生动形象。黄昏、沙岸、雁群,作曲家用生动的音乐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曲风格的河南筝曲,标题意取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民愉快劳动、摇桨归舟的景致。此曲为金灼南根据山东聊城临清一带民间筝曲《双板》演变的《三环套日》、《流水激石》改编,20世纪30年代传授于娄树华,娄遂以金谱为蓝本而作了较大发展,按照十三弦筝的特点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现有多种不同版本流传于世,音乐着意描绘夕阳西下,渔民愉快劳动,摇桨归舟的景致。

《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曲笛作品。
  音乐采用昆曲素材,描绘江南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表达人们面对美景心旷神怡的情绪。该作充分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圆润、宽厚的特征,并结合南派笛子演奏惯常使用的叠音、打音、颤音等特殊技法,使乐曲表现更加韵味深长、独具一格。音乐旋律优美婉约,风格清雅舒朗,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作之一,颇具江南丝竹韵味。

无论是“云山叆叇,香雾空朦”的灵境,还是“云程万里,天际飞鸣”之胸怀……古人在琴音中融入了对于宇宙万物的感应,和内心观照的体察。琴画映衬,身心不二,音乐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意念的升华。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山水琴音”主题音乐包,感受一曲曲意境优美的山水音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