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快乐老年435 2016-04-16

(文/萌书生)距离上次解读《西游记》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原定计划,本次解读要放到5月6日。但,读者朋友热情高涨,要求我们尽快上传。为此,在视频、插画等制作未完成时,提前上传。感谢读者的支持和厚爱,本次的观点,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本次解读《西游记》,名字叫做《心空局变<西游记>》。

看了题目,相信大家猜到我解读的主题是什么?那就是“心空局变”,这是一场关于“变”的谋划。

在解读之前,我们需看一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据记载,吴承恩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章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愤而辞官,贫穷终老。

吴承恩生于1501年,卒于1582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嘉靖二十九年,约40岁才补得岁贡生,在京师等待分配官职,落选。六年后,老母家贫。无奈之下,吴承恩只好去做长兴县丞。怎奈,官场黑暗,吴承恩难以适应官场。后,因受人诬告,愤然辞官,回乡归隐,晚景凄凉。

吴承恩生活的这段时间明朝哪几位皇帝在位呢?他们都做了什么?

明武宗:

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1505年—1521年。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出现两极化,一方说其处事刚毅果断、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应州打败蒙古小王子、多次赈灾免赋等等;另一方说他荒淫无道、贪杯、尚武、喜好玩乐等,导致国力衰微。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驾崩于豹房,年三十一岁。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明世宗:

嘉靖帝朱厚熜,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1521年—1566年。

嘉靖帝,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可不像影视剧或者小说里所讲的那样昏庸。嘉靖帝的书法和文辞修养有较高的造诣。他十分勤奋,经常批阅奏章到后半夜。

嘉靖帝继位之初,面对正德帝留下的危局,他励志效法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推行“新政”。继位后,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顿朝纲、废除弊政、诛杀佞臣、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体恤民情、还地于民、鼓励耕织、勤于政务、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等等。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帝变革奠定了基础。

《明史》记载,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不过,不上朝不代表他没有权利。这段时间里,嘉靖帝依旧掌控着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史书评价嘉靖帝是“中兴之主”。之所以被影视剧或者小说解读成昏君,是因为他后期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导致严嵩执掌大权,政治腐败,国势衰弱,政治经济出现危机。最重要的是,他所推行的“新政”,没能彻底实施。

明穆宗:

隆庆帝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公元1567年—1572年在位。隆庆即位后纠正明世宗的弊政,释放先前因进谏而获罪大臣,且启用他们。抚恤被迫害致死的忠臣并录用他们的后代。将蛊惑嘉靖帝的方士全部论罪,所有道教仪式停止。免除一半田赋,以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

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解决“南倭北虏”问题,与蒙古俺答议和。隆庆元年宣布废除海禁,史称“隆庆开关”。但,隆庆帝用内阁辅臣,却不加以掣肘,面对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也无力制止。最终导致了明朝党争的开始。

隆庆帝本人,与其他皇帝一样,纵情声色,且长期服食春药,最后英年早逝,终年三十六岁。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明神宗:

万历帝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1573年—1620年在位。万历皇帝在位期间的吴承恩,已经垂垂老矣,万历一朝发生之事对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影响不大。

大家有没有发现?上述几位皇帝做过同一件事:变革,施行“新政”,可最终却没成功。

当时明朝大部分像吴承恩一样的忠臣,迫切希望“变革”成功,彻底打破“旧世界”,迎来一个“新世界”。可他们所期望的“变革”,全部半途而废。变革、施行新政,这都是“变”。吴承恩多么想这一变革能成功,可结局令他失望。

只有变革成功,明朝才能政治清明,才能让吴承恩这样的饱学之士成为朝中栋梁,更好的为黎民百姓服务。

吴承恩期待着变革的成功,苦苦的等待着。一直等到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成为了长兴县丞。官是当上了,可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变了吗?没变。他吴承恩不是因为当权者的“变”而成为“岁贡生”,而是漫长的等待。

成为长兴县丞的吴承恩,对官场的黑暗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他讨厌这一切,他讨厌那个黑暗的官场。因此,愤而辞官。

这是吴承恩,这仅仅是吴承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西游记》很有可能不是吴承恩的作品,是谁?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的《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所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青词宰相”李春芳。假如真是李春芳,我所要说的“变”,就更加的有力了。我们来看看李春芳的人生轨迹。(文/萌书生)

李春芳生于1511年,卒于1584年。嘉靖二十六年廷试鼎甲第一。隆庆二年,继徐阶致仕后接任首辅,史称“状元宰相”。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授柱国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后因屡受奸党诬告,深谙“贵不如安”为官之道的他,多次称病请求归养,隆庆五年允准致仕归。

这样的一个李春芳,期盼的事情与吴承恩一样,也是“变”,他比吴承恩更加期盼变革的成功,因为他身处权利的核心,更清楚朝中的现状。

官方认定的《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接下来的解读,本人按照官方认定为准。下面,我们回到吴承恩。

吴承恩渴望“变”的心思,一直存在。官是辞了,可皇帝依然昏庸,政治依然黑暗,朝廷依然腐败,百姓依然受苦,饱学之士依然不被重用……

于是,吴承恩决定用神话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愤慨,用神话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变”的渴望。在此种情况下,他将期盼的变革成功,转移到小说中天庭和灵山的一场“变革”。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只有弄清楚了《西游记》作者想表达什么,才能正确的解读,所有脱离作者本意的解读皆为哗众取宠,胡编乱造。吴承恩希望明朝灭亡吗?不希望。他只希望变革成功,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因此,所谓的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通过孙悟空来推翻某某的论调都是不成立的。

“心空局变”,简单点讲,将之前在心里所想的那些事忘掉,局势才能真正的变。只有将明朝皇帝那些与“变革”无关的心掏空(如:祈求长生不老之心、纵情声色之心等等),时局才可能会变,这就是吴承恩所期望的结果。唯有“心空”才能达到“局变”的目的。

明朝是否能变革成功,吴承恩看不到了,但他心里有一个完美计划和结果。这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神话故事里可以。这样,便有了天庭和灵山的一场“变革”,就有了唐僧师徒取经。

整部《西游记》的剧情也是围绕着“心空局变”来展开的,唐僧师徒五人都在“变”。这个“变”的过程,皆是“心空”。《西游记》中提到最多的一部佛经就是关于心的:《多心经》(底稿中写进多心经内容)。

《西游记》的主角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都是戴罪之身。以戴罪之身修成正果,最重要的就是“心”,只有内心真正的改变,他们每个人的人生格局才能变。

《多心经》里有这样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何为“五蕴皆空”?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皆空”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天庭众凶星、灵山的精怪等。他们“五蕴皆空”了吗?没有!

要想达到“局变”的目的,必须要“心空”。只有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才能修成正果,才能达到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就像当时的明朝,只有皇帝走正道,一心变革,才会有出路,如若不变,等待明朝的只能是灭亡。

唐僧师徒五人的“心变”之路是怎样的?

唐僧:

金蝉子因藐视佛法被贬,成为陈江流,是变;陈江流从大法师成为唐王李世民御弟,是变;从骑凡马带凡人取经到收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为徒,是变;从取经路上那个胆小如鼠,动不动哭鼻子的和尚到最后的旃檀功德佛,是变。

孙悟空:

从石头变成灵猴,是变;从灵猴成为猴王,是变;从野猴子到身怀绝技的孙悟空,是变;从妖王到弼马温,是变;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是变;从齐天大圣到大闹天宫,是变;从自由自在的妖仙到被压五指山,是变;从五指山下受罚到成为唐僧的徒弟,是变;从带上紧箍咒却依然不服管教的孙悟空经过“真假美猴王”之后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是变;通过取经路上的历练,最终成为斗战胜佛,是变。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猪八戒:

从天蓬元帅不守戒律调戏嫦娥,到被贬为猪钢鬃,是变;从猪钢鬃到高老庄的女婿,是变;从高老庄的女婿到唐僧的徒弟是变;从唐僧的徒弟到净坛使者,是变。

沙悟净:

从卷帘大将工作失误,失手打碎琉璃盏,到被贬凡间,成为流沙河吃人的妖怪,是变;从吃人的妖怪到唐僧的徒弟,是变;从唐僧徒弟到金身罗汉,是变。

小白龙:

从官二代到阶下囚,是变;从阶下囚成为佛家弟子,是变;从龙到马,成为唐僧的脚力,是变;从唐僧的脚力成为八部天龙马,是变

……

只靠唐僧师人生格局的变化是不行的,这只是说人,而不是大局。要想表达对时局改变的期盼,必须在小说里加入类似的情节。因此,便有了天庭和灵山的一场关于“变”的谋划。唐僧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的变,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天庭和灵山。

天庭诸多神仙看不起孙悟空,因而藐视孙悟空,以为猴子好欺负。结果,孙悟空大闹天宫给他们上了一课,众神更加清楚了自己,是变;仙佛麾下的凶星下凡作乱,继而被收服,是变;凶星被捉回去继续修炼,最终修成正果,是变。

灵山弟子的疏忽导致妖怪下界作乱,这是他们管教不严,妖怪被收回,灵山弟子重视这个问题,是变;修成正果或是即将修成正果的精怪不守清规戒律,私下凡间,是变;从凡间再被捉回去继续修炼,最终修成正果,是变。

……

通过唐僧师徒的“变”,天庭和灵山也达到了“变”的目的。通过唐僧师徒取经,找出天庭和灵山存在的不足,然后解决这些不足。天庭和灵山,通过一句“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诱出凡心不死的凶星,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重新考虑是否应该让他们成佛得道;通过众仙佛故意失误放走凶星,达到约束和教育凶星的目的;通过众仙佛与唐僧师徒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妖魔,达到重新凝聚仙佛的目的。……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天庭和灵山的做法是一系列的变革,目的只有一个,使天庭和灵山良性发展。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吴承恩所生活的明朝也是一样,唯有“变革”且成功,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才能长久。吴承恩没办法写政治,只好写神话。借助神话小说中的“变”,来达到自己渴望现实中的“变”的目的。这便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原因,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解读,才能符合《西游记》的主题。

“心空”是佛教语,指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也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一切的变,都以人心的变为主。吴承恩所期望的是帝王内心真正的改变,只有这样,变革才能成功。内心要改变,必须要“心空”,也就是将那些不利于改革的心掏空,指思想上的变化。

吴承恩将他所了解的神话故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动,他是怎样安排了一场神话世界里的变革呢?谁是这场变革的主导者呢?怎样进行变革呢?请看下一篇。(文/萌书生)

我给此次解读《西游记》,起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心空局变<西游记>》,一个是《<西游记>,一场关于“变”的谋划》,最终我们会通过票选,选出大家认为最适合的题目。

《心空局变<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文/萌书生)距离上次解读《西游记》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原定计划,本次解读要放到5月6日。但,读者朋友热情高涨,要求我们尽快上传。为此,在视频、插画等制作未完成时,提前上传。感谢读者的支持和厚爱,本次的观点,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本次解读《西游记》,名字叫做《心空局变<西游记>》。

看了题目,相信大家猜到我解读的主题是什么?那就是“心空局变”,这是一场关于“变”的谋划。

在解读之前,我们需看一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据记载,吴承恩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章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愤而辞官,贫穷终老。

吴承恩生于1501年,卒于1582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嘉靖二十九年,约40岁才补得岁贡生,在京师等待分配官职,落选。六年后,老母家贫。无奈之下,吴承恩只好去做长兴县丞。怎奈,官场黑暗,吴承恩难以适应官场。后,因受人诬告,愤然辞官,回乡归隐,晚景凄凉。

吴承恩生活的这段时间明朝哪几位皇帝在位呢?他们都做了什么?

明武宗:

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1505年—1521年。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出现两极化,一方说其处事刚毅果断、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应州打败蒙古小王子、多次赈灾免赋等等;另一方说他荒淫无道、贪杯、尚武、喜好玩乐等,导致国力衰微。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驾崩于豹房,年三十一岁。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明世宗:

嘉靖帝朱厚熜,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1521年—1566年。

嘉靖帝,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可不像影视剧或者小说里所讲的那样昏庸。嘉靖帝的书法和文辞修养有较高的造诣。他十分勤奋,经常批阅奏章到后半夜。

嘉靖帝继位之初,面对正德帝留下的危局,他励志效法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推行“新政”。继位后,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顿朝纲、废除弊政、诛杀佞臣、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体恤民情、还地于民、鼓励耕织、勤于政务、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等等。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帝变革奠定了基础。

《明史》记载,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不过,不上朝不代表他没有权利。这段时间里,嘉靖帝依旧掌控着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史书评价嘉靖帝是“中兴之主”。之所以被影视剧或者小说解读成昏君,是因为他后期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导致严嵩执掌大权,政治腐败,国势衰弱,政治经济出现危机。最重要的是,他所推行的“新政”,没能彻底实施。

明穆宗:

隆庆帝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公元1567年—1572年在位。隆庆即位后纠正明世宗的弊政,释放先前因进谏而获罪大臣,且启用他们。抚恤被迫害致死的忠臣并录用他们的后代。将蛊惑嘉靖帝的方士全部论罪,所有道教仪式停止。免除一半田赋,以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

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解决“南倭北虏”问题,与蒙古俺答议和。隆庆元年宣布废除海禁,史称“隆庆开关”。但,隆庆帝用内阁辅臣,却不加以掣肘,面对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也无力制止。最终导致了明朝党争的开始。

隆庆帝本人,与其他皇帝一样,纵情声色,且长期服食春药,最后英年早逝,终年三十六岁。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明神宗:

万历帝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1573年—1620年在位。万历皇帝在位期间的吴承恩,已经垂垂老矣,万历一朝发生之事对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影响不大。

大家有没有发现?上述几位皇帝做过同一件事:变革,施行“新政”,可最终却没成功。

当时明朝大部分像吴承恩一样的忠臣,迫切希望“变革”成功,彻底打破“旧世界”,迎来一个“新世界”。可他们所期望的“变革”,全部半途而废。变革、施行新政,这都是“变”。吴承恩多么想这一变革能成功,可结局令他失望。

只有变革成功,明朝才能政治清明,才能让吴承恩这样的饱学之士成为朝中栋梁,更好的为黎民百姓服务。

吴承恩期待着变革的成功,苦苦的等待着。一直等到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成为了长兴县丞。官是当上了,可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变了吗?没变。他吴承恩不是因为当权者的“变”而成为“岁贡生”,而是漫长的等待。

成为长兴县丞的吴承恩,对官场的黑暗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他讨厌这一切,他讨厌那个黑暗的官场。因此,愤而辞官。

这是吴承恩,这仅仅是吴承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西游记》很有可能不是吴承恩的作品,是谁?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的《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所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青词宰相”李春芳。假如真是李春芳,我所要说的“变”,就更加的有力了。我们来看看李春芳的人生轨迹。(文/萌书生)

李春芳生于1511年,卒于1584年。嘉靖二十六年廷试鼎甲第一。隆庆二年,继徐阶致仕后接任首辅,史称“状元宰相”。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授柱国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后因屡受奸党诬告,深谙“贵不如安”为官之道的他,多次称病请求归养,隆庆五年允准致仕归。

这样的一个李春芳,期盼的事情与吴承恩一样,也是“变”,他比吴承恩更加期盼变革的成功,因为他身处权利的核心,更清楚朝中的现状。

官方认定的《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接下来的解读,本人按照官方认定为准。下面,我们回到吴承恩。

吴承恩渴望“变”的心思,一直存在。官是辞了,可皇帝依然昏庸,政治依然黑暗,朝廷依然腐败,百姓依然受苦,饱学之士依然不被重用……

于是,吴承恩决定用神话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愤慨,用神话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变”的渴望。在此种情况下,他将期盼的变革成功,转移到小说中天庭和灵山的一场“变革”。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只有弄清楚了《西游记》作者想表达什么,才能正确的解读,所有脱离作者本意的解读皆为哗众取宠,胡编乱造。吴承恩希望明朝灭亡吗?不希望。他只希望变革成功,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因此,所谓的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通过孙悟空来推翻某某的论调都是不成立的。

“心空局变”,简单点讲,将之前在心里所想的那些事忘掉,局势才能真正的变。只有将明朝皇帝那些与“变革”无关的心掏空(如:祈求长生不老之心、纵情声色之心等等),时局才可能会变,这就是吴承恩所期望的结果。唯有“心空”才能达到“局变”的目的。

明朝是否能变革成功,吴承恩看不到了,但他心里有一个完美计划和结果。这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神话故事里可以。这样,便有了天庭和灵山的一场“变革”,就有了唐僧师徒取经。

整部《西游记》的剧情也是围绕着“心空局变”来展开的,唐僧师徒五人都在“变”。这个“变”的过程,皆是“心空”。《西游记》中提到最多的一部佛经就是关于心的:《多心经》(底稿中写进多心经内容)。

《西游记》的主角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都是戴罪之身。以戴罪之身修成正果,最重要的就是“心”,只有内心真正的改变,他们每个人的人生格局才能变。

《多心经》里有这样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何为“五蕴皆空”?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皆空”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天庭众凶星、灵山的精怪等。他们“五蕴皆空”了吗?没有!

要想达到“局变”的目的,必须要“心空”。只有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才能修成正果,才能达到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就像当时的明朝,只有皇帝走正道,一心变革,才会有出路,如若不变,等待明朝的只能是灭亡。

唐僧师徒五人的“心变”之路是怎样的?

唐僧:

金蝉子因藐视佛法被贬,成为陈江流,是变;陈江流从大法师成为唐王李世民御弟,是变;从骑凡马带凡人取经到收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悟净为徒,是变;从取经路上那个胆小如鼠,动不动哭鼻子的和尚到最后的旃檀功德佛,是变。

孙悟空:

从石头变成灵猴,是变;从灵猴成为猴王,是变;从野猴子到身怀绝技的孙悟空,是变;从妖王到弼马温,是变;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是变;从齐天大圣到大闹天宫,是变;从自由自在的妖仙到被压五指山,是变;从五指山下受罚到成为唐僧的徒弟,是变;从带上紧箍咒却依然不服管教的孙悟空经过“真假美猴王”之后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是变;通过取经路上的历练,最终成为斗战胜佛,是变。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猪八戒:

从天蓬元帅不守戒律调戏嫦娥,到被贬为猪钢鬃,是变;从猪钢鬃到高老庄的女婿,是变;从高老庄的女婿到唐僧的徒弟是变;从唐僧的徒弟到净坛使者,是变。

沙悟净:

从卷帘大将工作失误,失手打碎琉璃盏,到被贬凡间,成为流沙河吃人的妖怪,是变;从吃人的妖怪到唐僧的徒弟,是变;从唐僧徒弟到金身罗汉,是变。

小白龙:

从官二代到阶下囚,是变;从阶下囚成为佛家弟子,是变;从龙到马,成为唐僧的脚力,是变;从唐僧的脚力成为八部天龙马,是变

……

只靠唐僧师人生格局的变化是不行的,这只是说人,而不是大局。要想表达对时局改变的期盼,必须在小说里加入类似的情节。因此,便有了天庭和灵山的一场关于“变”的谋划。唐僧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的变,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天庭和灵山。

天庭诸多神仙看不起孙悟空,因而藐视孙悟空,以为猴子好欺负。结果,孙悟空大闹天宫给他们上了一课,众神更加清楚了自己,是变;仙佛麾下的凶星下凡作乱,继而被收服,是变;凶星被捉回去继续修炼,最终修成正果,是变。

灵山弟子的疏忽导致妖怪下界作乱,这是他们管教不严,妖怪被收回,灵山弟子重视这个问题,是变;修成正果或是即将修成正果的精怪不守清规戒律,私下凡间,是变;从凡间再被捉回去继续修炼,最终修成正果,是变。

……

通过唐僧师徒的“变”,天庭和灵山也达到了“变”的目的。通过唐僧师徒取经,找出天庭和灵山存在的不足,然后解决这些不足。天庭和灵山,通过一句“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诱出凡心不死的凶星,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重新考虑是否应该让他们成佛得道;通过众仙佛故意失误放走凶星,达到约束和教育凶星的目的;通过众仙佛与唐僧师徒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妖魔,达到重新凝聚仙佛的目的。……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什么?如何正确打开他的心扉?

天庭和灵山的做法是一系列的变革,目的只有一个,使天庭和灵山良性发展。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吴承恩所生活的明朝也是一样,唯有“变革”且成功,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才能长久。吴承恩没办法写政治,只好写神话。借助神话小说中的“变”,来达到自己渴望现实中的“变”的目的。这便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原因,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解读,才能符合《西游记》的主题。

“心空”是佛教语,指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也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一切的变,都以人心的变为主。吴承恩所期望的是帝王内心真正的改变,只有这样,变革才能成功。内心要改变,必须要“心空”,也就是将那些不利于改革的心掏空,指思想上的变化。

吴承恩将他所了解的神话故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动,他是怎样安排了一场神话世界里的变革呢?谁是这场变革的主导者呢?怎样进行变革呢?请看下一篇。(文/萌书生)

我给此次解读《西游记》,起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心空局变<西游记>》,一个是《<西游记>,一场关于“变”的谋划》,最终我们会通过票选,选出大家认为最适合的题目。

《心空局变<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