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摄影的本体?| 燕思雯×仝丹奇听她们拆解摄影创作背后的那点事

 一生平安hdpbiy 2016-04-17

法国社会评论家及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曾在《明室:摄影札记》中提到:“关于摄影,忽然有股追究‘本体’的欲望缠绕着我;千方百计地,我想探知什么是摄影‘自身’,是什么本质特征使它从图像团体中脱颖而出”


在当代数字文化语境呈现出一种媒体化、消费化之时,影像的采集和生成变的越发容易。由此,摄影脱离了“小众艺术”的范围,从而转变成“大众艺术”。在这种“人人都是摄影家”的环境下,具有实验性的观念摄影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在传统胶片摄影逐渐被淡化的今天,艺术家、摄影师以及图像受众似乎正在谋求重归理性。


但问题还是来了,当摄影大师或者专业摄影师在进行拍照时,我们会说:“大师正在搞创作”。而当摄影爱好者在进行拍照时,我们却会说:“她/他正在拍照”。

为何“别人的作品”可以去参展,自己的作品还是默默无闻?

究竟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才称得上是创作?

如果你一直在为这些问题所困扰,不妨参加本周日(4月17日)的她影像沙龙,摄影师燕思雯与仝丹奇将一同为您拆解摄影创作背后的故事,并将分享影响摄影创作的多元可能性性。




活动主题走出学院:影像艺术创作的多元性


时间:4月17日 下午14:30—16:30


V time Cafe&Bar(北京三里屯)

工体南门向西30米华夏银行隔壁

光彩国际底商18-6


对谈嘉宾

燕思雯 X 仝丹奇


招募人数

她影像网友20人


主办

色影无忌她影像

在本次沙龙中,燕思雯将会分享她最为擅长的摄影工艺——湿版火棉胶摄影术。时至今日,湿版火棉胶摄影术的独特艺术性弥足珍贵,在摄影艺术中更见崇高不朽的地位。

同时,摄影师仝丹奇也将通过表现“过去的痕迹”与原有承载物的关系,对“大象无形”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本次沙龙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两位摄影师分别介绍个人作品,以在艺术院校中学习摄影专业的创作经历和创作过程入手,分享两位摄影师的创作想法、制作过程、反复推敲、最后成稿、再到展示方式等一系列整体的摄影创作历程。

第二部分为两位摄影师根据主题对谈,分别从二人作品的共同点和区别入手,诠释摄影创作的多元可能性。

第三部分则是现场网友与摄影师的交流环节。


主讲嘉宾:



燕思雯 摄影师


燕思雯,青年艺术家,1989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201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2013年赴美国Alfred大学交流学习,201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获硕士学位。


擅长湿版摄影。

2015年,其湿版摄影个人创作包括《他们》系列、《7天》系列、《与记忆有关的事》系列等。多次获奖并且参加各大艺术展, 作品也被美术馆多次收藏。

 

使用器材:


CANON EOS 5D II

 

展览经历:


个展:


2014“感於斯文”燕思雯作品展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群展:


“青衿计划”80后青年艺术家联展,正观美术馆,北京

“2015丽水摄影节”,浙江,丽水

“常春藤计划-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亚洲国际大学生摄影展”, 九洲产业大学美术馆,日本,福冈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

“在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泰康空间,北京,草场地

“首届国际长江摄影艺术双年展”,长江美术馆,重庆

“在地-青年艺术联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半边天—中美女性艺术家交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难于言表—青年艺术家联展”,沈阳久丽美术馆,沈阳

“时差当代艺术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首届学院优秀摄影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回归另一种观看方式”,鲁迅美院美术馆,沈阳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西安美术学院,西安


收藏及获奖:


2015

“第四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荣获银拴马桩奖

《拼贴系列》《My Universe》作品被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7天》系列湿版火棉胶作品私人收藏


2014

“第二届学院优秀摄影作品展”荣获佳作奖


2012

《他的》系列作品被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被评为优秀毕业作品、优秀毕业生

《他的》系列作品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white rabbit)收藏

 

数字技术改变了摄影记录影像的传统方式,无论是对摄影创作还是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冲击,传统摄影工艺在摄影教学中的重要性,需要并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适当的回归传统,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可以让我们找寻摄影理论和基础的来源,拓展摄影新的思维方式,探索摄影语言的问题,并了解媒介材料对于摄影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和掌握摄影传统工艺更是摄影文化精神传承的一部分。

燕思雯所擅长的湿版火棉胶摄影术具有独特艺术性,尤其在当下更是弥足珍贵,在摄影艺术中更见崇高不朽的地位。

 

燕思雯作品:



《他的》



《他的》



《他的》



《他的》



湿版火棉胶作品《7天》


湿版火棉胶作品《7天》


湿版火棉胶《7天》展览现场

对谈嘉宾:


仝丹奇 摄影师


仝丹奇,女,1989年生于山东,现居北京


教育经历:


201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研究生

2011 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本科


使用器材:


CANON EOS 5D III


展  览:


2010  影像亚洲·齐鲁国际摄影周暨第三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济南

2012  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齐鲁国际摄影周,济南

2015  T=94694400秒—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2015届研究生毕业展,北京

2015  天真与经验之歌,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大理

2015  天真与经验之歌第二回,第十五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

2015  天真与经验之歌第三会,2015年丽水摄影节暨首届国际摄影研讨会,丽水


仝丹奇的作品《象·无形》,作品中所拍摄的均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包装,将原本包裹着物品的包装单独取出,这些“外壳”上留下了物体原本的痕迹,循着“痕迹”,那些曾经包裹着物品形象若隐若现。在这些看似无形实却有形的包装中,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它们的材质有塑料、纸浆、海绵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仝丹奇通过表现“过去的痕迹”与原有承载物的关系,对“大象无形”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于这组照片,对于大众而言,可能谁都有机会拍到一张很好的照片,而关于照片的个人思考就变得尤为重要,能否用照片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是细微处的功力较量了。


仝丹奇作品:



《象·无形之一》

《象·无形之二》


《象·无形之三》


《象·无形之四》

活动流程:


时间                内容


14:00-14:30 网友签到。她影像暖场片播放。

14:30-15:40 沙龙开始,由燕思雯、仝丹奇分享摄影心得和经历。

15:40-16:10 嘉宾对谈环节

16:10-16:25 有奖提问环节

16:25-16:30 集体合影,问卷调查,讲座结束。


报名方式:


在评论里留下你的姓名+联系方式+参加人数

(请大胆的留言,小智不会放出你的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