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

 lvzhifeng 2016-04-17


“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医学三字经》)。讲的是先贤论述经络、脏腑、运气、治疗之原。
基础就中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机能。
其中理论知识就是: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精神、病因病机等。


不明天人相应:就不懂诊查之原理,《素问·疏五过论》讲“圣人之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纪继”
《素问·著至教论》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讲的就是这个。
《素问·五运行大论》言“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就是告诉你天地宇宙的自然规律,借助根叶的这种关系由所见推不可见,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见微知著】。


不明阴阳五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把阴阳的普遍性、生长制约之功能概括的很全面,也揭示了事物的基本规律。
五行学说内经中涉及更多,但不同我们现在所讲的五行,他更趋向于演化类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 其类草(疑衍)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 ;肝也,其臭臊.以下言南方,中央,西方,北方类同……”。与现在学院讲的类比、生克、制化有些本质不同。
民族医学与中医的本质上差异就在五行上,曲言攀比附和,很多讲不通的道理就套用五行很是让人诟病……


不明脏腑经络出手便是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是一个有机且又联系紧密的一个整体。明白之间的关联对于判断疾病非常有用,也是以表知里,以里知表的重要架构。


气血精神人之根本:神志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现象不可不知,也是中医以人为本重视非器质问题对人体影响的独到之处,往往这类问题西医是束手无策的,也是未病先防的首要侧重点。更是疾病发生的先兆位置所在。不可不详细研究。

病因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古人三千年前的认识与现在毫无差别,《素问·调经论》言“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只不过我们说的劳逸(过劳、过逸、房劳)就是这里古人说的阴阳,这里也看出古人对房事的含蓄表达就是阴阳。

病机就是疾病的变化机制机理。
疾病的病理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其变化又是有一定规律的,疾病之所以会发生,是病邪侵袭脏腑、经络、发生一定的病例变化,反应一定的症状 体征 病形。所以查邪气之源,脏腑功能气机,体况病征就是诊断疾病辨别病因的基础。

由此看出中医的基石不可不详推深究明查,反复推敲推演才是,期中变化联系亦可从简又能庞博无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