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喧嚣中寻一丝宁静,纷扰中觅一刻平静,现实中享一份美好

 墨菊香 2016-04-17
喧嚣中寻一丝宁静,纷扰中觅一刻平静,现实中享一份美好
04.09 11:21阅读1560
《诗三百》,看人生百态,悟生活史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文:鸾英


1

你能背几首诗吗?

可以啊!

你背一首我听听,好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是要让我吃饭不要浪费。

这是一位小学老师和一个小朋友的聊天。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每册都有诗歌,或绝句或绝句,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从小的孩子就被教育: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对其追根溯源,就是《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曰:思无邪,并将其作为立身、立言标准,作为儒家经典。最近在看《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这本书,作者曲黎敏提出了一个诗教的概念,同时主张回归诗经。她用当代人的眼睛重新审视《诗经》,解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困惑和无奈,带我感受和体会最古朴热情的精神力量。


2

她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在那个穿着葛布缁衣、穿着粗茶淡饭、社会动荡的时期,依然有一群人在仰望星空、在近观蒹葭,表达着自己的情怀,这样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

在文中她举例刘邦,没什么文化,但是依然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提出诗,之关乎内心,以及我们的气势。

而我却想到生活中,有时压抑或者孤独时,有的人会唉声叹气让人觉得负能量爆棚,而有的人一句:“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简单明了而贴切,让听者立马生出同情之心。

她主张的诗教,并不仅仅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提到人一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活得美,能够感知天地的大气磅礴,使我们对生命有所提升,对人生有所超越。

文中举例了《小雅 采薇》,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有一段话我感触良久。如果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我们也要在这种重复中发掘意义。记得在阿根廷,曾看到一个扫大街的人和他的扫把合舞探戈……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感动的画面,如果一个民族的细胞、血液中都是舞蹈、都是欢乐,那这个民族是一个内心多么完美的民族。生活贫困、压力山大、职场疲软、情感不顺,我们该如何面对,以泪水以舞蹈?我想这是作者提出回归诗经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3

快节奏的生活衍生了闪婚、闪离等词,生活中的激情退去后出现了七年之痒,生活的压力下有了“就是因为你穷才和你分手”……情感在现代生活下就犹如一只玻璃瓶,需要轻拿轻放。

而她问:“天下什么最养人?”情最养。“什么最伤人?”情最伤。在《郑风 女曰鸡鸣》中,阐述了婚姻问题虽然多,但是需要婚姻,也指出婚姻幸福的秘诀。在这首诗里,揭示了婚姻生活的两个幸福秘诀,一是默契而不是心灵相通;二是彼此感恩。

默契:我们之所以需要婚姻,是要满足人心的两方面的需求——理性的满足和情感的满足。理性的满足,就是要有人来分担一些责任。所以会有财产、房屋等落地的需求;情感的满足,是源于人生太过孤寂,人需要爱与被爱,每天回家时有人等,离别是有人送,病了有人端杯水……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现实生活中,恋爱双方对彼此物质上的要求多了一份理解,男生说女生物质的时候,岂不知这种要求是双向的。同时,当你满足不了对方的理性需求时,那就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如果你没钱还对对方不好,那么你的存在于对方有什么意义?不甩你甩谁。

感恩:很多人习惯了“得到”,而忘记了“感恩”,能够察觉并感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情人所重在“情”,夫妇所重在“恩”。恩比情重。情,飘忽不定,而恩是明了因果后的心念。婚姻,唯有感恩,才能长久。知感恩,念对方的不容易,牵挂、体谅,尽可能的成就对方,才是夫妇之圣境。

婚姻,又称“成亲”,两个陌生人成为亲人,本身就是奇迹。所以婚姻里需要爱和慈悲。


4

书的封面写着: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我们失去的一切美好在这里寻找!

是的,这里有少女的娇羞、有少妇的思念、有婚姻的解读、有男人的事业,也有剩女和弃妇,也有孤独和归隐。娓娓道来,感慨《诗经》智慧,一声吟诵,萧瑟满怀。

生活,如果只是时间的延宕,也无大意义。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

《诗三百》,看人生百态,悟生活史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喧嚣中寻一丝宁静,纷扰中觅一刻平静,现实中享一份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