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性与理性

 fentouge 2016-04-17

【德不孤 必有邻】

作者:倪志辉/【集·07】





教练,从汇流开始




在我们大脑中

经常有个动物在搏斗

一个要出去

一个在门口住它

的力量大

就胜利了






感性的概念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引用自[百度文库])


感性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充满变化与起伏。作为人类我们有着丰富和复杂的情感。它是此时此地我们下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喜怒哀乐中透露着我们的价值观和潜在信念,感性是直白和具体的,感性是我们的自然选择,一种不加思考的方式。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感性生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因为这样最自然,省事,简单。



理性的概念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意思和感性相对。社会学角度来讲,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引用自[百度文库])


理性就像一条大江,平稳而冷静。在我们与自己或他人相处时,理性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理性帮我们找到的不是最好的,是最适合的;不是最想要的,是最重要的。工作中,我们希望通过理性的,基于客观事实和符合逻辑的分析需求和变化,制定我们的方向和策略。


感性的关联词:感情,同情,价值观。


感情:

当我们处于感情中时,容易陷入感性。与亲人,爱人,孩子,好友等感情深厚的人产生矛盾时,感情像一股强大的洪流难以控制。我们容易被感性带走,偏离初衷,出口伤人。


当然,当我们处于美好的感情中,也会产品强大的暖流,让我们感觉幸福,感恩,幸运。


同情:

被对方打动,情感上产生共鸣,希望伸出援手,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判断的标准。价值观一致令人心情舒畅。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欣赏的夫妻,同甘共苦的同事让我们珍惜。相反,貌合神离的朋友,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落井下石的同事会让人心里不舒服。


理性的关联词:理智,同理,距离。


理智:

理智可让我们分清主次,聚焦重点,排出顺序,有的放矢。过于理智没有情感会让人感觉冷漠,麻木,难以激发内在的动力。


同理:

理解对方的处境,理性的分析,协助对方找到解决办法。


距离:

理性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审视事情,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距离感强了,感觉生疏,缺乏信任和依赖。



自我运用
感性/理性



在我们的大脑中,经常有两个动物在搏斗,一个要冲出去,一个在门口拦住它,谁的力量大,谁就胜利了。这就是我们的感性和理性的斗争。当我们处于感性的时候,那是一种释放,我们的欢乐,忧伤,发怒,兴奋都是情绪的宣泄。宣泄会让我们感觉舒服。感性是由心及脑的动作,产生于心而充斥于大脑。理性是大脑的活动,通过理智的分析,思考,评估,做出适合的决定。理性是收敛的动作,让人安静,清醒,客观,全面。


我是一个很负责的人,会要求自己把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但在工作中,上级还是经常督促我“工作进度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完成?我要尽快拿到结果!”“我需要了解进度,请把中间报告马上给我发一下”。此前,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气愤。“上级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他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真可气!”“一天催好几遍,我已经跟你说了正在做啊,真讨厌!”。当我的内心被这样的情绪和假设控制时,我非常生气,烦躁。


经过反思,我决定理性的面对这个问题。先让自己平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是否也经常催促部下呢?他们是什么感受?不是因为我不信任他们,而是我看不到他们的进度,不了解何时能完成。这样调整后,自己感觉容易接受了。作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上级,同样的意思我会选择用温和的语气合情合理的表达我的意图。当部下感受到上级的理解和情况紧急,他们会主动配合完成。这就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方式。任务是理性的,沟通是感性的,期限是理性的,信任是感性的。只有理性不行,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只有感性不行,因为现实需要面对。


飞机上的乘务员对待座椅没有调整的顾客通常采用一句温柔的提醒“先生,座椅靠背调一下”同时采用一个果断的动作帮乘客调整到位。这就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实例。


生活中,如何确认自己处于感性还是理性:


  1. 你的身体传递了哪些信息,呼吸,大脑,心脏有哪些反应?

  2. 此时,你能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吗?

  3. 你感觉到什么积极或消极的能力在逼近吗?

  4. 你可以自然的笑吗,你对明天有信心吗?

  5. 你现在的状态和做法能达到你的目的吗?

(以上问题来自ICA课件)


思考


  1. 对什么样的事情容易感性,什么样的容易理性?

  2. 感性和理性的处理方式对你产生过哪些影响?

  3. 感性和理性可以和平共处吗?




Coaching运用

感性/理性



感性和理性是教练过程中非常有趣的课题。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客户和教练都需要具备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特质。

作为教练--

  • 如果没有理性就不清醒,不平静,不果断,不能保持距离,不能带领客户向前走。

  • 如果没有感性就无法建立轻松,信任的氛围,缺乏鼓励和认可,甚至会评判,打击信心。

作为客户--

  • 如果没有理性就不能言行一致,不会自我反思,不会分析利弊,陷入抱怨,停滞不前。

  • 如果没有感性就无法听到内心的声音,缺乏自我察觉和自我认可,少了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教练的理性--

包括了冷静,保持距离,放慢节奏,没有评判的探索,对信念的澄清,对行动的承诺和确认。


理性的提问

  1. 你确认这种方法可以达成你的目标吗?

  2. 接下来你计划做哪些行动?

  3. 不做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4. 哪个课题对你来说更重要?

教练的感性--

包括了接纳,信任,感知情绪和语气的变化,温和,鼓励,同感。


感性的提问

  1. 你现在感觉如何?

  2. 如果目标实现了,你的感觉怎么样?

  3. 你最想改变的是哪方面?这会给你带来什么?

  4. 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请说出三个理由?

以下归纳的是教练会谈中,客户和教练交替运用感性,理性向前推进的过程。


案 例


市场部的李主管最近需要跟王教练探讨她面临的课题,以下是她们的教练会谈过程。


李:教练好。我最近有很多棘手的课题需要处理。

王:好的,说说你都有哪些课题?


李:部下的管理,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有跨部门协作……都想谈一谈。

王:我听到有几个话题,在今天的30分钟里,如果要聚焦一个话题,你希望先解决哪个?


李:嗯,那就最后一个吧,跨部门沟通。这个对我来说挑战最大。

王:能否详细说一下这个课题。


李:好的。今年,公司要求市场部要配合营业部组织促销活动。事情本身没什么难的,问题在于营业部的张主管很难打交道,我不喜欢她的风格。平时,对于跟我风格差异大的人,我尽量避免打交道,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是如此。张主管个性强势,整天气势汹汹的训斥部下,对别的部门也很冷漠,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很看不惯。

王:想到这件事情,你感觉如何?


李:感觉很压抑,无奈,没信心。

王:如果有一天,你能够很顺畅的跟张主管打交道,你会感觉怎样?


李:嗯…...,感觉会很好啊。我会觉得轻松,自信,心里有底,很开心啊!

王:让我们看看是什么在阻碍你。如果跟张主管沟通受挫,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嗯,我会觉得很没面子,很伤心!上级可能会质疑我的能力,同事认为我软弱,自己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

王:你的这个假设是真的吗?持有这些假设对你来说有什么价值?


李:没有什么价值,只会阻碍我去做事。

王:一般来说,你做事受挫别人会有几种看法,它们所占的比例是?


李:严格来说,有三种看法:1/3认为我很失败;1/3无所谓;1/3认为我很棒?

王:有2/3的可能不是你想象的结果是吗?


李:嗯,是的。

王:你如何看待这些想法?


李:别人的想法我也左右不了。关键看我能否接受自己。我可能太看重别人的想法了,就是这样,问题就在这里。

王:什么时候你最喜欢自己?


李:客服困难,勇往直前!我就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走到今天的。

王:不服输的精神,太棒了!那么为了这个课题,你怎样认可自己的努力?


李:我勇敢的面对这个课题,积极的寻求方法,没有放弃努力!我喜欢自己不放弃的精神。跟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确实是挑战,我不会放弃的。

王:我看到了你的优势在工作中的应用!还有什么可以让你的跨部门沟通更舒畅吗?


李:我分析了一下,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就事论事就好了,不要在意其他的东西。

我可以分析一下对方的需求,适应她的风格,这样会容易达成一致。

王:还有什么?


李:明确我的原则和底限,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王:我听到你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语气也越来越有力了。未来一周,会尝试什么行动?


李:下周二我组织一个讨论会,带上方案与张主管初步沟通一下,确定一个意向。

王:好,在会谈前,你会跟自己说什么?


李:没关系,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越沟通越了解,越了解越容易谈成!

王:太好了,期待你下周的分享,加油!


思考


  1. 哪些情况下,教练必须保持理性?哪些情况必须体现感性?

  2. 在教练过程中,是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有没有纯粹的感性或理性的情况?


全文完


补充说明

  1. 本文系作者在国际教练学院 (InternationalCoach Academy,以下简称ICA)毕业要求撰写的专业论述。

  2. ICA是全球教练体系最完整以及最具公信力的培训机构,严谨的培训过程,使得培训毕业的中、英文教练大多能取得国际教练联盟(InternationalCoach Federation)的专业资格认证。



倪志辉,祖籍内蒙古,1993年来北京读大学,200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主修蒙古语言文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企工作,前后任销售经理,市场经理。2011年,加入ICA学习,2013年9月毕业,随后取得ICF的ACC认证。


这里,是一群喜欢读书的人谈谈自己感想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