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公十八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7


【原文】十八年春,齐侯戒1师期2,而有疾。医曰:“不及秋,将死。”公闻之,卜,曰:“尚无及期。”惠伯令龟,卜楚丘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令龟有咎。”二月丁丑,公薨3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歜之父争田,弗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歜仆。纳阎职之妻,而使职骖乘。夏五月,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职。职怒。歜曰:“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谋弑懿公,纳诸竹中。归,舍爵而行。齐人立公子元。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庄叔如齐,惠公立故,且拜葬也。

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4,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

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书曰“子卒”,讳之也。

仲以君命召惠伯。其宰公冉务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务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听?”弗听,乃入,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公冉务人奉其帑5以奔蔡,既而复叔仲氏。

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

莒纪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6仆,且多行无礼于国。仆因7国人以弑纪公,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公命与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诸竟8,曰:“今日必达。”公问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对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队。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9之逐鸟雀也。’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10以观德11,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行父还观莒仆,莫可则也。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夫莒仆,则其孝敬,则弑君父矣,则其忠信,则窃宝玉矣。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保而利之,则主藏也。以训则昏,民无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12圣广渊,明允笃13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1415,宣16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17土,以揆18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19类恶物,顽嚚20不友,是与比周21,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22232425,服26谗蒐2728,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歂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29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30于货贿31,侵32欲崇侈,不可盈厌33,聚敛积实,不知纪34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35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书》数舜之功曰‘慎徽36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曰‘纳于百揆,百揆时序’,无废事也,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舜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几免于戾37乎。”

宋武氏之族道38昭公子,将奉司城须以作乱。十二月,宋公杀母弟须及昭公子,使戴、庄、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孙师为司城。公子朝卒,使乐吕为司寇,以靖国人。

【译文】十八年春,齐懿公斋戒与军队会合,而生病。医生说:“等不到秋天,将会死。”鲁文公听说后,占卜,说:“他等不到会合。”惠伯告诉龟甲,卜楚丘占卜后说:“齐懿公等不到会合,并不是疾病。君主也不能听闻。致告龟甲也有灾祸。”二月丁丑日,鲁文公去世。

齐懿公在做公子时,与邴歜的父亲争夺田土,没有取胜。等到即位,就掘出尸体而砍去邴歜的父亲双脚,而使邴歜为奴仆。又夺取阎职的妻子,而使阎职驾车。夏五月,齐懿公在申池游水,邴歜、阎职也沐浴,邴歜用马鞭打阎职。阎职发怒。邴歜说:“有人夺妻而不发怒,打你一下,有什么妨碍。”阎职说:“比砍了父亲双脚而不敢怨恨的人怎么样?”于是二人密谋杀死齐懿公,把尸体藏在竹林中。舍弃爵位就逃走了。齐国人立公子元为国君。

六月,鲁国人安葬鲁文公。

秋,襄仲、庄叔去齐国,因为齐惠公即位的缘故,同时拜会葬礼。

鲁文公的第二个妃子,敬嬴生宣公,敬嬴受宠爱,而私下与襄仲结交。宣公年长,敬嬴将他嘱托给襄仲。襄仲想立宣公为国君,叔仲不同意。叔仲会见齐惠公时请求不立宣公。齐惠公新即位而想亲近鲁国,因此允许。

冬十月,襄仲杀死太子恶及太子视而立宣公。记载说:“子卒。”是忌讳真相。

襄仲以君主之命召惠伯。惠伯的家臣公冉务人阻止惠伯,说:“进去必死。”叔仲惠伯说:“死于君命也是可以的。”公冉务人说:“如果是君命,可以死,不是君命,为什么听从?”叔仲惠伯不听,进入公宫,襄仲杀死他而埋在马粪下。公冉务人侍奉叔仲惠伯的妻子儿女逃奔到蔡国,随后重新为叔仲氏。

鲁文公夫人姜氏回到齐国,这是大归。将走时,哭着经过集市,说:“天啊,襄仲不道,杀死嫡长子而立庶子。”市集上的人都哭,鲁国人因此称她为哀姜。

莒纪公生太子仆,又生下季佗,喜爱季佗而废除太子仆,而且在国内多行无礼之事。太子仆依靠国人而杀死莒纪公,带着宝贝来投奔鲁国,交给鲁宣公。宣公命令给他一个城邑,说:“今天必然授予他。”季文子让司寇把他送出国境,说:“今天必然要到达。”鲁宣公问其缘故,季文子让太史克回答说:“先大夫臧文仲教导行父侍奉君主的礼仪,行父根据其教导以周旋,不敢丢失坠落。说:‘见到对君主有礼的,就侍奉他,就像孝子养育父母一样,见到对君主无礼的,就诛杀他,就像鹰鹯逐杀鸟雀一样。’先君周公制定《周礼》说:‘法则用以观察规律,规律用以处事,事情用以度量功效,功效用以养育民众。’又制作《誓命》说:‘毁弃就为贼,掩贼就为赃,窃财就为盗,盗宝就为奸。有窝赃的名声,利用奸人的宝器,为大凶的规律,有常法而不赦免。在《九刑》中不能忘记。’行父仔细观察莒仆,是没有法则的人。孝敬忠诚信任为吉祥的规律,盗贼藏奸为凶恶的规律。那莒仆,法则是孝敬,可是他却杀死君公,法则是忠信,可是他却窃取宝玉。这个人,是盗贼,这个器,是奸邪之兆。保护而有利于他,那么就是窝赃。以此教育民众民众就会昏乱,民众就没有法则了。不度量善行,而在意凶恶的规律吗?因此要赶走他。

 “从前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他们平等圣明广阔渊博,明白允诺忠厚诚信,天下的民众称他们为‘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他们忠贞严肃恭敬修美,明白慈祥仁惠和睦,天下的民众称他们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代都继承他们的美德,不会损害他们的名声。一直到尧的时代,尧不能推举。舜臣服于尧,推举八恺,让他们主持诸侯土地,以管理百事,无不按照时序,因此地方平静上天成就。推举八元,让他们到四方传布五种教化,父亲能够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母亲慈爱、兄长友爱、弟弟恭敬、儿女孝顺,家内平安家外成就。从前帝鸿氏有不成才儿子,掩盖最佳行为方式包庇奸贼,喜好行为凶恶的规律,憎恶同类厌恶万物,顽劣暴虐不友好,结党营私,天下的民众称他为‘浑敦’。少皞氏有不成才儿子,毁弃信誉废弃忠诚,崇尚修饰恶言,图谋谮言雇佣违背,致力于谗言搜寻邪恶,以诬害兴盛的规律,天下的民众称他为‘穷奇’。歂顼氏有不成才儿子,没办法教训,不知晓好话,告诉他则顽劣,舍弃他则邪恶,孤傲违背不明白规律,以扰乱天之常规,天下的民众称他为‘梼杌’。“这三个家族,世代都继承他们的凶恶,增加他们的恶名,一直到尧的时代,尧也不能去除他们。缙云氏有不成才儿子,贪婪于饮食,贪求于财物,浸润于欲望而崇尚侈靡,不能满足,聚敛积累财物,不知道头绪极点,不分别孤寡,不体恤贫穷,天下的民众把他比于三凶,称他为‘饕餮’。舜臣服于尧,将他们排除在四门外,流放四个凶恶家族,把浑敦、穷奇、梼杌、饕餮,赶到四方荒野,让他们去抵御螭魅鬼怪。因此尧去世后天下还是这个样,民众同心拥戴舜,以他为天子,因为他推举了十六个相,去除了四凶。所以《虞书》举出舜的功业说‘他慎重于美好的五典,五典的仁义礼智信都能够服从。’没有违背教导,又说‘他接受管理百种事务,百种事务都能按序承受。’没有废弃百事,又说‘他在明堂四门礼敬宾客,四方来宾都和睦美好。’没有凶人。舜有大功二十件而成为天子。如今行父虽然没有获得一个吉祥的好人,但却去除了一个凶人,与舜的功劳相比,已是二十分之一,差不多可以免去罪过了吧。”

宋国武氏的族人引导昭公儿子,准备奉司城须发动叛乱。十二月,宋文公杀死同胞弟弟司城须和昭公儿子,让戴公、庄公、桓公的族人在司马子伯的宾馆里攻打武氏,于是把武氏、穆氏的族人赶出国去。派公孙师为司城。公子朝去世,派乐吕为司寇,以安定国人。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09年,周匡王四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鲁文公听闻传言而去世。二是齐懿公被杀死。三是齐惠公即位。四是襄仲杀死太子恶及视而立鲁宣公。五是襄仲又杀死叔仲惠伯。鲁文公夫人无奈回到齐国。六是莒国太子仆杀死莒纪公,携带宝器逃奔到鲁国,鲁宣公想收留他,但被季文子阻止。七是宋国武氏想勾引昭公儿子、司城须发动叛乱,反被宋文公杀死。

——————————————————

【注释】1.戒:(jiè界)《诗·小雅·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诗·小雅·大田》:“既种既戒。”《诗·商颂·烈祖》:“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周礼·太史》:“戒及宿之曰。”《易·系辞》:“圣人以此斋戒。”《礼记·礼器》:“七曰戒。”这里用为斋戒之意。

2.期:(qī欺)《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周礼·司市》:“几万民之期于市者。”《管子·轻重乙》:“以令至鼓期于泰州之野期军士。”《国语·周语》:“期于司理。”《荀子·富国》:“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荀子·正论》:“言议期命。”这里用为会,会合之意。

3.薨:(hong)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

4.嬖:(bi)《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5.帑:(tǎng)古同“孥”。指儿女。《诗·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左传·文公六年》:“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

6.黜:(chu)《书·盘庚上》:“猷黜乃心,无傲从康。”《书·泰誓中》:“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左传·文公十八年》:“爱季佗而黜仆。”《庄子·徐无鬼》:“君将黜嗜欲。”《国语·周语》:“王黜翟后。”这里用为废除、取消之意。

7.因:(yīn)《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8.竟:(jìng)为“境”的假借字,边境、国境。《管子·乘马》:“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管子·枢言》:“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汉书·徐乐传》:“故诸侯无竟外之助。”

9.鹯:(zhān)猛禽名,亦称晨风。似鷄,青黄色,食鸠、鸽、燕、雀。《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孟子·离娄上》:“为丛驱爵者,鸇也。”《列子·天瑞》:“鹞之为鹯,鹯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也。”

10.则:(zé责)《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诗·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周礼·太史》:“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尔雅》:“则,法也,则,常也。”《说文》:“则,等画物也。”这里用为准则、法则之意。

11.德:(dé得)《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大禹谟》:“政乃乂,黎民敏德。”《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12.齐:(qí奇)《书·微子之命》:“克齐、圣、广、渊。”《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诗·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管子·法禁》:“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礼书》:“大昏之未废齐也,大庙之未内尸也。”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13.笃:(dǔ堵)《书·洛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诗·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诗·大雅·大明》:“长子维行,笃生武王。”《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荀子·修身》:“笃志而体,君子也。”《吕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笃,非孝也。”《史记·五帝纪》:“尧九男,皆益笃。”这里用为忠实笃厚之意。

14.共:(gōng)通“恭”。《诗·小雅·六月》:“共武之服。”《诗·小雅·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管子·弟子职》:“摄衣共盥,先生乃作。”《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杞,杞不共也。”《孟子·万章上》:“共为子职而已矣。”《韩非子·扬榷》:“上不与共之,民乃宠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共承嘉惠。”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15.懿:(xi)《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尔雅·释诂上》:“懿,美也。”《易·小畜·象》:“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说文·壹部》:“懿,专久而美也。”段玉裁注:“专一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这里用为动词,犹言“修美”之意。

16.宣:(xuān)《书·盘庚中》:“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诗·大雅·公刘》:“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诗·周颂·雍》:“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管子·心术上》:“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这里用为明白、了解之意。

17.后:(hòu)《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说文》:“后,继君体也。”这里用为君王之意。

18.揆:(kuí葵)《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书·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管子·君臣上》:“则又有符节、印玺、典法、策籍以相揆也。”《左传》:“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这里用为管理、掌管之意。

19.丑:(chǒu)《书·胤征》:“既丑有夏,复归于毫。”《诗·郑风·遵大路》:“无我丑兮,不寁好也!”《管子·侈靡》:“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左传·文公十八年》:“醜类恶物。”《荀子·荣辱》:“我甚丑之。”《说文·鬼部》:“丑,可恶也。”这里用为厌恶、憎恶之意。

20.嚚:(yín)《书·尧典》:“吁!嚚讼可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即聋从昧、与顽用嚚,奸之大者也。”这里用为暴虐、愚顽之意。

21.比周:《荀子·儒效》:“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荀子·臣道》:“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这里用为结党营私之意。

22.靖:(jìng)《诗·大雅·召旻》:“实靖夷我邦。”《尔雅·释诂上》:“靖,谋也。”《汉书·韦贤传》:“靖享尔位,瞻仰靡荒。”这里用为图谋之意。

23.谮:(zèn)《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诗·大雅·桑柔》:“朋友已谮,不胥以穀。”《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谮公于齐侯。”《韩非子·难言》:“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玉篇》:“谮,谗也。”这里用为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之意。

24.庸:(yong)通“佣”。《管子·治国》:“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管子·入国》:“庸人訾厉。”《墨子·尚贤中》:“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韩非子·五蠹》:“买庸而决窦。”《淮南子·缪称》:“取庸而强饭之。”这里用为雇用之意。

25.回:(huí洄)《书·泰誓下》:“崇信奸回,放黜师保。”《诗·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诗·大雅·大明》:“厥德不回。”《诗·鲁颂·閟宫》:“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孟子·尽心下》:“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后汉书·苏竟传》:“求福不回。”这里用为违背之意。

26.服:(fú扶)《书·酒诰》:“肇牵车牛,运服贾。”《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管子·法法》:“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墨子·尚贤》:“以德就利,以官服事。”这里用为从事、致力之意。

27.蒐:(sōu)通“搜”。求索,寻找。《左传·文公十八年》:“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公羊传·恒公四年》:“春曰苗,秋曰蒐。”《白虎通·田猎》:“秋谓之蒐何蒐?索肥者也。”《文选·陆机·辩亡论上》:“于是讲八代之礼,蒐三王之乐。”

28.慝:(te)《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尔雅》:“崇谗慝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日入慝作。”《论语·颜渊》:“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

29.很:(hěn)《书·酒诰》:“厥心疾很,不克畏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美而很。”《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国语·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韩非子·亡征》:“很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说文》:“很,不听从也。”这里用为违逆、不听从之意。

30.冒:(mào)《书·泰誓上》:“沈湎冒色,敢行暴虐。”《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顾命》:“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兹!”《诗·邶风·日月》:“下土是冒。”《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舟人冒利。”这里用为贪求之意。

31.贿:(huì卉)《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周礼·太宰》:“商贾阜通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国语·晋语》:“假货居贿。”《尔雅》:“贿,财也。”《仪礼·聘礼》:“贿用束纺。”这里用为财物之意。

32.侵:(qīn)古通“浸”。浸润,有渐进之意。《左传·文公十八年》:“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说文》:“侵,渐进也。”宋玉《风赋》:“侵淫谿谷。”司马相如《上林赋》:“侵淫促节。”

33.厌:(yàn)通“餍”。《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集韵·艳韵》:“厌,足也。”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34.纪:(jì技)《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散无友纪。”《管子·问》:“凡立朝迁,问有本纪。”《老子·十四章》:“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礼记·乐记》:“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韩非子·主道》:“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吕氏春秋》:“义也者,万事之纪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这里用为纲领、头绪、要领之意。

35.宾:(bīn)古通“摈”。排斥、弃绝。《庄子·天道》:“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

36.徽:(huī灰)《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管子·事语》:“女勤于辑绩徽织,功归于府者。”《尔雅·释诂》:“徽,善也。”这里用为美好、善良之意。

37.戾:(li)《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诗·大雅·云汉》:“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管子·五辅》:“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左传·文公四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国语》:“余,罪戾之人也。”《尔雅·释诂上》:“戾,辜也。”这里用为罪恶、罪行之意。

38.道:(dào)《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管子·牧民》:“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荀子·正名》:“故明君临之以势,道之以道。”《韩非子·扬榷》:“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这里用为引导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