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西湖上数汀洲

 高山仙人掌 2016-04-17

瘦西湖上数汀洲

瘦西湖岛屿汀洲如散珠落玉盘

 

    说起瘦西湖,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诗词是: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实,在绿柳枝和亭台楼阁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岛屿。这些岛屿,由于面积小,因此更贴切的称呼应是汀洲或汀屿。正是这些汀洲,让湖面不再单调,平添一份曲折之意。有学者评价说,这些汀洲,就如豪放版岛屿式的“水旱盆景”,极富观赏价值。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之排洪渠道。经历代造园家经营沟通,特别是清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盐商、官僚为迎合帝王的游赏兴致,各出心裁,争宠争异,招聘造园名家,运用中国
造园艺术手法,随形得景,互相因借,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湖光山色,并使有限的河道水面变成了无限的山水空间,创造了“以人力巧夺天工”的湖山胜景。

瘦西湖上数汀洲


    汀洲相望湖中美景
    “苗条”的瘦西湖里,到底有多少汀洲?沿河走了一遭:从盆景园琵琶岛出发,直至瘦西湖北门,沿途河中共有大大小小10多个汀洲。这些汀洲,有的有名,有的无名。每一个汀洲,形态不一,但有一点相同的是,洲上景色秀丽多端。原园林局总工程师韦金笙说,有名的汀洲,共有8个,它们分别是琵琶岛(又名歌吹台)、虹桥修禊、荷浦熏风、小金山、凫庄、莲性寺、柳影荷香和桃花岛,“有几个汀洲,不仅有名字,还非常有名,
比如卷石洞天、虹桥修禊等都属于著名的瘦西湖二十四景。”
    琵琶岛歌吹古扬州
    从盆景园东门进,穿过卷石洞天,进入大树林,依林中小径到河边,便见河中有一小岛,这岛便是琵琶岛,因形似琵琶而得名。岛并不大,成人正常步行,绕岛一圈只要分把钟。有一座小石桥通连小岛,这石桥其实不能叫桥,因为桥“实在太小”,叫“石梁”更合适一些。“很多人只知道它叫琵琶岛,而不知‘歌吹台’之名。”韦金笙说,“‘歌吹台’的叫法是1960年10月后才有的,因为岛上亭子里挂了一块牌匾,这块匾是当年从永胜街40号魏氏园迁过来的,匾名‘歌
吹古扬州’;字是‘扬州八怪’郑板桥所书,原件后来被扬州博物馆收藏,1988年5月整修歌吹台时,重新用楠木复制。”歌吹台面东一楹,外加四面廊,四周卷棚做工精致,歇山板瓦顶,两山砖雕古朴典雅,是瘦西湖上不可多得的单体建筑。

    虹桥修禊诞生瘦西湖
    琵琶岛西不远处便是虹桥修禊,有红桥通连。岛面积颇大,岛岸建有亭台楼阁,岛内有盆景及其苗圃。因面积较大,扬州人常在这里聚集练歌。在韦金笙看来,虹桥修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景点,“瘦西湖之名就出于此处;清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诗说,‘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虹桥修禊的背面,也有一个小岛,长10余米,宽仅1米余,上植柳树,是一个无名岛。

    荷浦熏风藕花无数满汀洲
    从瘦西湖南门进,透过绿柳枝条,可见一圆形小岛。这个岛,也是一个无名岛。眼下,岛上的乌桕叶满树飘红,格外显眼。无名岛南,就是荷浦熏风,是清乾隆盛世二十四景之一。荷浦熏风旧属江园,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临幸江园,赐名净香园。江园前湖后浦,湖中种红荷花,植木为标以护之;浦种白荷花,筑土为
堤以护之;“荷花世界,此为丽观”。嘉道以后,江园荒芜。
如今,湖上于江园旧址建筑熊园,在湖面遍种荷花“扬州红”,可谓“藕花无数满汀洲”。在夏日,乘小船小泊浦外,呼吸荷香,热念顿消;而在秋日,观残荷又是一种意境。

    不过,更多的人更愿意把荷浦熏风叫“鹭岛”,因为每年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白鹭在岛上“安居”。鹭鸟的到来,成为瘦西湖乃至扬城生态美的缩影。鹭岛向北,又是一无名岛,有春波桥沟通。岛上,栽植有乌桕,是扬城红得最好的乌桕叶。

    小金山水旱盆景典范
    出徐园,过小红桥,就到了瘦西湖最大岛屿——小金山。小金山因形似镇江金山,俗称小金山。扬州著名书画家李亚如撰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因有小红桥和玉版桥与对岸相连,几乎让人感觉不出“岛”的感觉。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说,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岭下有景“梅岭春深”,也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当然,除了梅岭春深,还有很多其他景点,其岭上有风亭,山南有琴室,东有月观,西有吹台,北有钓
鱼台。
    韦金笙说,小金山是瘦西湖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小金山,瘦西湖在空间上就没有一个制高点,这也是前人有意在这里安排一个大的岛屿,体现了扬州高明的造园手法。”据《扬州画舫录》载:“‘梅岭春深’即长春岭,在保障河中,由蜀冈中峰出脉者也。丁丑间(1757年),程氏加葺虚土,坚木三匝,上建关帝庙……程氏名志铨,字元恒,午桥之况,筑是岭三年不成
,费工二十万,夜梦关帝示以度地之法,旬日而竣……”韦金笙说,瘦西湖所在区域古地理上是长江岸线,因此泥土都是沙土,黏性小,这也是小金山难以堆土成山的原因,只能通过打一圈木桩填一层土的办法。“堆山造景,丰富了瘦西湖的山水景观,增加了立体感。”
    凫庄形似野鸭浮水
    五亭桥东南湖中,有一小岛,因形似野鸭浮水而取名凫庄。民国十年(1921年),这里曾是乡人陈臣朔别墅;建国后,初为寺僧售茶;后交扬州市园林管理所修建开放。1951年新建庄西北偶茅亭;1961
年又翻建茅亭为瓦亭,新建南侧临水水榭曲廊,使凫庄更臻完善。凫庄一度还是瘦西湖的游客餐饮服务中心,“1959年秋,开设饭店为游客供应饭菜,直至1975年10月莲性寺岛新建晴云轩饭店后,改设冷饮室。”
    站在凫庄的水榭,沐浴河风,还能远眺小金山、钓鱼台。“别小看这水榭,它可是建国后新建湖上古典园林建筑最得意之作。”韦金笙评价说,“无论建筑位置、尺寸、内外精致都恰到处。”

    莲性寺因桥而名
    莲性寺岛因莲性寺而名,有莲花桥(五亭桥)、藕香桥等通连,岛上寺庙和白塔最为有名。
莲性寺旧名法海寺,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巡时赐名“莲性寺”。咸丰间,寺毁于兵火;光绪中初建山门,复建山阁五楹,并重建白塔。建国后,仍为寺僧管理。1950年,寺内曾设扬州市公安局瘦西湖派出所,管理瘦西湖治安,直至1958年撤除。1958年,在《扬州瘦西湖水库规划》下,与“水云胜概”同时拆迁白塔院墙北首,西侧张氏
、陆氏、杨氏农舍,并连同菜田于第二年春进行全面绿化。后来在莲性寺岛西北角迁建白塔厅三楹,使莲性寺发生根本变化,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举行盛大游园活动创造条件。
    柳影荷香瘦西湖最年轻
    玲珑花界对面,有一“菜刀”型小岛。岛也不大,上有荷塘,岛岸栽植有垂柳;有小埂通往小岛,在夏日可尽享“柳影荷香”。其实,岛的名字就叫“柳影荷香”。“这个岛是瘦西湖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岛,只有20多年历史。”韦金笙介绍,1987年筹建玲珑花界时,当时这里是一块水芹菜田,田间被分隔成一块一块的,“当时我
是筹建办公室主任,领导就跟我讲,这块水芹菜田太难看了,能不能规划设计一下。”实地查看后,韦金笙决定保留了两边的田埂,去掉中间的横隔,同时挖深成为一个池塘,然后在岛上四围栽植垂柳,中间栽植荷花,“考虑到有柳有荷,当时我就把这个岛定名为‘柳影荷香’;但因为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到现在也没有叫得响,因此还只能算作是一个暂定名。”

    桃花岛有名不过20年
    金庸小说中的“桃花岛”很出名,而在瘦西湖中,也有一个“桃花岛”。过二十四桥一路向北,在“锦泉花屿”景点对面,就是桃花岛。“这个岛,原本就存在,但原来只是一个无名岛。”韦金笙说,“1992年,二十四桥景区建成后,需要向北发展,当时就在这个小岛上栽种很多桃花。桃花盛开时,岛上桃花映入水中,非常漂亮,因此
当地农民和瘦西湖工作人员,都叫它桃花岛,后来大家也就都这么叫了。”
    水旱盆景之典范
    瘦西湖中的岛屿,是造园艺人的杰作。“它让湖面多了看点。”韦金笙说,“仔细研究这些岛屿在湖中的位置,或左或右,或在正中间,通盘来看,也是极具曲折之意,有典型的扬州园林味道。”韦明铧说,水旱盆景有很多样式,其中有一个样式名岛屿式。“把瘦西湖和湖中岛屿放在一个更大环境中来考量,这种‘湖+汀洲’的格局,恰好如同一盆盆豪放版的岛屿式水旱盆景——四面环水,水中
有岛,岛上有花草树木、亭台楼阁。”
    在韦明铧看来,所有的“水旱盆景”中,以小金山最为典型,“如果把整个瘦西湖看作一个大的水旱盆景的作品,小金山就是点睛之笔。”韦金笙说,关于瘦西湖中之岛屿,现今对它们存在意义的讲述并不多,“其实,它们的存在也是扬州造园艺术的体现,是平原地区山水园林造园艺术的典范,值得向游客讲述。”

 

转自2013年11月10日《扬州晚报》第A12版:扬州地理,向家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