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西湖东赏美景

 高山仙人掌 2016-04-17

图文/来源:《扬州晚报》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B3版 绿杨风

 

瘦西湖东赏美景
——带您游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修禊


阅读提示

    原先要购票进入的盆景园对市民免费开放,园内有扬州清代著名二十四景中的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修禊等景点,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盆景园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公园,公园里都有哪些看点呢?
瘦西湖东赏美景

    卷石洞天

    看点:洞中有洞, 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

    卷石洞天景点位于新北门桥北侧。清代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卷石洞天大门上悬舒同手书“卷石洞天”横额一块,抱柱楹联为孙轶青所书“水榭朝曦花绽露,山房晚照柳生烟”。

    卷石洞天早在清代就被誉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此景由东部的水庭、中部的山庭和东北部的平庭三部分组成,卷石洞天的特点在于“卷石”和“洞天”,整座假山上实下虚,上明下暗,上散下整,力求凸现卷云飘逸轻盈与浑厚深远的层次,若穿行其中,可领略到洞中有洞, 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圣景。加之楼、阁、亭、台、廊、榭巧妙密布于假山周围,其间点缀树木,构成美的和谐。

    琵琶岛

    看点:花叶扶疏,上下错落,建有歌吹台

    卷石洞天内有小桥通一岛屿,小岛状似琵琶,故称琵琶岛,岛上花叶扶疏,上下错落,建有歌吹台。歌吹台面东,外加四面廊,槅扇木刻及山墙砖雕显得古朴而典雅。台内悬一匾,上书“歌吹古扬州”五字,依郑板桥手迹复制。匾下两侧悬挂用楠木复制的对联,雍正四年九月复堂李鱓书,联曰: 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俗情。

    岛上原为一楼“夕阳红半楼”,现为一馆,东西皆可极目,尤其傍晚夕阳落山,西山红日半沉,余晕如金,更加迷人。

    妙远堂

    看点:长廊是西园曲水一大特色

    长廊是西园曲水一大特色,水曲折逶迤,廊也随势造型,起伏跌宕。东廊连妙远堂,面南三楹,歇山板瓦顶,堂中上悬“妙远堂”三字匾,由扬州书画家李亚如所书。外柱悬挂一副七字集句联,联云:

    河边淑气迎芳草;城上春阴覆苑墙。

    上联摘自唐代孙逖《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颔联上句,淑气即温和之气。晋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唐柳道伦《赋得春风扇微和》:“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联从杜甫七律《曲江对雨》首句而来,原句为“城上春云覆苑墙”,集句者改“春云”为“春阴”,似乎更符合盆景园的特点。春阴指春日花木的荫翳。唐杜甫《假山》诗:“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元虞集《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翔凫”石舫

    看点:形成湖中有湖,湖中有舫的趣味

    瘦西湖南门的大虹桥,这里曾是乾隆盛世时文人雅士修禊咏觞的地方,桥东南就是著名的西园曲水景区,这里有濯清堂、浣香榭等景,浣香榭前有大片荷池,池内隔堤为“丁溪”,因此处湖面,南北一“横”,东西一“直”,形似“丁”字而得名。石舫就泊在岸边,旁边的荷叶点点,一条石板小桥,将石舫与岸相连,犹如一只待航的舟船,随时准备载客作湖上之游,与浣香榭隔水相望,两者都是水上建筑,又都处于湖畔的内湖之中,形成湖中有湖,湖中有舫的趣味。

    “翔凫”石舫原是清代盐商魏氏园的旧物。正面镌刻“翔凫”题额,“翔凫”舫上悬有瘦西湖景区最著名的一副楹联: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是清人刘春池所撰,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所书,此联将乘舟游览瘦西湖所能看到的景致,刻画得惟妙惟肖,意在告诉游人,瘦西湖水上游更胜于堤上游。

    浣香榭

    看点:榭前有荷池一方,荷风送香气……

    缓缓步出濯清堂,沿曲廊西北行,至廊之尽头即到浣香榭。此建筑面南三楹,榭前有荷池一方,柳枝千条。其上悬有书画家王板哉题书的“浣香榭”三字匾,两侧柱上悬挂对联一副,由扬州著名女书画家李圣和所书,联曰: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这是一副摘句联,语出文学大家王安石六绝《题西太一宫壁》之一。全诗为:“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浣香榭内也有一副联,与此联遥遥相应,联语云: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这副对句摘自白居易《湖亭望水》颔联,由葛昕书。整副对联上下映衬,一动一静,韵味无穷。荷风送香气,曲水奏清响。浣香榭用自己独特的芳馨款待着赏园人。

瘦西湖东赏美景

    濯清堂

    看点:百叶莲花万里香

    濯清堂,面南三楹,堂名应是源自《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此处匾名由扬州书法家魏之祯先生所书。

    据《扬州画舫录·卷六》载,濯清堂联云:“十分春水双檐影(徐夤),百叶莲花万里香(李洞)。”堂前方池,广十余亩,尽种荷花。

    上联出自唐代徐夤七律《门外闲田数亩长有泉源因筑直堤分为两沼》,因“筑直堤分为两沼”,故言“十分春水双檐影”,用此描摹濯清堂之景,则表明水波潋滟,叠影重重。下联摘自唐代李洞七绝《题晰上人贾岛诗卷》,原诗为“百叶莲花万里香”,“万里香”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莲花池的面积之广,景致之佳。

    拂柳亭

    看点:此处三面临水,可以亲近柳树

    人烟隔水见,香径小溪通。由东向西至北,转折处巧置一拂柳亭,三面临水,柳丝婆娑,春燕秋鸦,夕阳疏雨,无所不知。未见其亭,先闻其名,那“拂柳”之句,也就自然涌上心头:“春山如染费人诗,骤马新堤拂柳丝。”拂柳亭联云:“曲径通幽处,垂杨拂细波。”

    上联出自唐诗人常建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下联摘自唐李益五律《春行》里的尾联:“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在拂柳亭畔,轻柔地挽着柳枝,你自然有一种亲近感、幸福感,你甚至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因为有数不清的人儿喜欢她那“千丝万絮惹春风,年年先翠报春归”的妩媚之态、可爱之情。

    饮虹轩

    看点:靠近大虹桥,可赏清风明月

    饮虹轩位于丁溪桥南堍西侧,歇山屋顶,四面窗,正面檐下悬“饮虹轩”三字匾,这名字的来历也许是地近大虹桥之故。匾下的两边悬挂之联云:

    白云明月偏相识;

    行酒赋诗乐未央。

    这副对联集任华、杜甫诗句。唐任华《寄李白》中有“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之句。下联源自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其中有句云“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集句者改“殊”为“乐”,抑或为了彰显情感之浓烈吧。

    白云悠悠,明月皎皎,展自然之风光;行酒醉香,赋诗添兴,显人文之情怀。“偏相识”,正显白云与明月互相倾慕之情,明月伴云云伴月;“乐未央”,可见行酒和赋诗情趣盎然,你且行酒我赋诗。“风月无边际,吟身乐未央。江湖三寸舌,文字九回肠”不妨看作是此时此刻的写照。

    饯春堂

    饮虹轩右侧建曲廊向南,面东仿古建筑三楹为饯春堂。蒋永义书匾,二石书联。楹联集毛熙震、李建勋二人诗句,联曰:

    莺啼燕语芳菲节,

    蝶影蜂声烂熳时。

    毛熙震《后庭花》开首为“莺啼燕语芳菲节,瑞庭花发。昔时欢宴歌声揭,管弦清越”。李建勋《蔷薇二首》之一有句云:“拂檐拖地对前墀,蝶影蜂声烂熳时”。

    一联之中有声有色,有影有香,非常切合堂之名。春光如此大好,谁能轻别?饯春实是留春,古人“欲留春色都无计”,咱们扬州人则是园林有地可留春!

瘦西湖东赏美景

    修禊亭

    看点:浓烈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饯春堂南有修禊亭,王士禛、孔尚任、卢见曾等人曾组织虹桥修禊,留下了无数华美的诗章。金农、郑燮、黄慎等八怪名家,也经常在此吟诗作画,流连忘返。其中清代王士祯在修禊时留下了三首《浣溪沙·红桥怀古》,其中“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成为了扬州人传诵至今的名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