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和尚是一啥在样的海怪?

 郑公书馆298 2016-04-17

海和尚是中国中南沿海的一种海怪,在民间故事中流布甚广,有许多渔民声称自己见过海和尚,历代笔记、野史中也多有海和尚的记载。明人黄衷的《海语》记南海风物,其“物怪”篇就将海和尚置于卷首,其文曰:

海和尚人首鳖身,足差长而无甲,舟行遇者率虞不利。宏治初,吾广督学大佥淮阳韦彦质先生将视学琼州,陆至徐闻,方登海舟,此物升鹢首而蹲,举舟皆泣,谓有鱼腹之忧……抵琼,留十许日,试士都毕,泛海而还,若履平地,后迁福建宪副,考终于家,语曰:妖不胜德。

海和尚是一啥在样的海怪?↑《黄衷》海语中对海和尚的记载

韦彦质先生的这段奇遇,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在海上遇到人首鳖身的海和尚,在水手们看来是不祥之兆,预兆着舟船不利,有“鱼腹之忧”,也即葬身海底的一种婉语。而韦彦质先生后来平安无事,则被认为是“妖不胜德”——韦先生的德行使其避免灾祸,这显然是一种夸饰的“道德决定论”。不过,在这则颇具志怪色彩的记录中,海和尚浮出水面,使人畏惧,在黄衷的眼里,海和尚是所谓的妖,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存在。

袁子才的《子不语》也多次记到海和尚,比如有一条这样记道:

潘某,老于渔业,颇饶。一日,偕同辈撒网海滨,曳之,倍觉重于常,数人并力舁之。出网,中并无鱼,惟有六七小人趺坐,见人辄合掌作顶礼状,遍身毛如猕猴,髡其顶而无发,语言不可晓。开网纵之,皆于海面行数十步而没。土人云:“此号‘海和尚’,得而腊之,可忍饥一年。”

袁子才的记载多来自见闻,以及得自朋辈的转述,故事的见证人潘某是老渔民,从网中发现了六七个小人,即传说中的海和尚,只是增加了“遍身毛如猕猴”、“语言不可晓”等细节,这里的海和尚是猴形,而不是鳖形。更为神奇的是,这种海和尚做成腊肉,人吃了就可以一年不饿。这也是对海和尚神异属性的增殖和附会。海和尚是一啥在样的海怪?↑和尚鱼 明万历三十五年刊本《三才图会》,王圻、王思义 辑

考察海和尚的形象,在明万历刊本的《三才图会》中有一帧“和尚鱼”,是海和尚的另一种称谓,图中有简短的注释:“东洋大海有和尚鱼,状如鳖,其身红赤色,从潮水而至。”在这幅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山海经》的人与兽的拼接,与《山海经》当中的神话有着隐秘的承续关系。在鳖身上添加人头,迹近于恶作剧,其头上无发,因此有了“和尚”的诨名,它浮在波涛之上,脸上还带着神秘的微笑。在陶思炎先生看来,和尚鱼是古代人鱼故事的变体(陶思炎:《中国鱼文化》),是“人面鱼身”模式的异形。海和尚是一啥在样的海怪?↑海和尚 清·聂璜《海错图谱》

无独有偶,清代画家聂璜的《海错图》中有一幅海和尚的肖像,并附有更为详尽的介绍:

海和尚鳖身人首,而足稍长,《广东新语》具载,然未有人亲见则难图。康熙二十八年福宁州海上网得一大鳖,出其首则人首也,观者惊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杨次闻图述。海和尚赞:海中和尚,本不求施。危舟撒米,乞僧规之。

从这段记载来看,海和尚更像是海龟之类的海洋生物,其头部浑圆,无毛发,远远望去,近似于人头之状。同时,这里也提到了一种具体的巫术,从船上往下撒米,撒米作为一种仪式,常用于祭海,佛教道教的施食科仪中把米散给饿鬼,以解决其饥饿。对着海和尚撒米,祈求平安,显然,水手们也将海和尚作为可惊可怖之物了。海和尚是一啥在样的海怪?↑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图卷》中的海座头

海和尚的形象随着《三才图会》等书流播到日本,演进为“海座头”。座头是日本对僧人的称呼,海座头,传说是在海上出现的背着琵琶琴的盲僧人,与海和尚相比,海座头已经完全是人形,他身体巨大,浮在海面上行走而不沉没。在江户时期妖怪画家啊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图卷》曾出现海座头,但这个妖怪却毫无文字记载,在晚出的妖怪故事的描述中,海座头经常会破坏行驶的渔船,如果船家有胆量,就可以对海座头说:“海座头,请你走吧!”海座头就会转身离开。

也有人认为日本的海座头是指章鱼,是大型章鱼的头部所带来的错觉,或者是儒艮、海猪,中国的海和尚则被认为是海龟,海和尚究竟是对此类海兽的错觉,还是确有这样的海兽?这至今仍是一个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