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幸福超越完美

 冷雨邪 2016-04-17



■动机在杭州/文

哈佛幸福课的主讲教师泰勒 · · 沙哈尔现在已经大名鼎鼎了。他写过不少关于幸福的书,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就是这本《幸福超越完美》。

完美主义算是个有争议的社会现象。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个优点,因为完美主义能带给人成功,有时候我们又觉得这是个缺点,完美主义会带给我们焦虑和压力。所以心理学家干脆把它们分成了:积极的、健康的适应的「完美主义」,和消极的、神经质的「不适应的完美主义」。在本书中,作者把「不适应的完美主义」叫做完美主义,而把「适应的完美主义」称为「最优主义」。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

1对失败的态度上

完美主义者拒绝失败。可是他们不停给自己设定难以实现的目标和标准,已经决定了他们无法达到他们期待的成功。所以无论最终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们总是生活在失败和挫折中。完美主义者拒绝现实,并以一个幻想的世界替代和否定现实。而最优主义者愿意拥抱失败。他们认可在真实的世界中,一些失败和不幸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现实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衡量成功的标准。

在面对失败时,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的心态存在本质差异。完美主义者期待过程完美、恐惧失败、关注终点而不关心过程、「全或无」的极端思维、过于强的防御性、搜寻缺陷、苛刻、僵化,一成不变。而最优主义者认同过程总会有障碍、能把失败当作反馈、关注终点和过程、想要有丰富、多变通的思维方式、愿意接受建议、不努力搜索缺陷,而努力发现价值,同时,待人接物也更宽容,更有适应性。

2在对待情绪的态度上

完美主义有对情绪过高的期待和苛求。他们不允许自己轻易露出软弱的情绪,生怕别人识破。问题是,一来,情绪很难控制,过度压制自己的情绪会成加重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失去控制感,甚至成为强迫症的雏形,二来,真的压制自己的情绪成功以后,往往会让人变得麻木。就像把脏水泼掉以后,顺带着把孩子也泼掉,人们在屏蔽负面情绪的同时,也常常屏蔽了快乐和意义。更糟糕的是,压制而不表露自己的情绪,会让人无法跟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能向他人表露我们真实的脆弱,是我们与他人建立真实联结的基础。我们在对情绪的接纳中,表达着对自己的谅解、信任和爱,这正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最自然的状态。

3对待成功的态度

完美主义无法享受成功,对他们而言,成功总是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就像被神驱动着不断搬石头,快到山顶石头又不断滚下来的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完美主义者总是生活在深重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当中。而失败感和挫折感很容易让人丧失坚持的勇气。在我自己的咨询案例中,就遇到过好几个原来一直都特别努力,却因为一些小的失败忽然彻底放弃,从此开始颓废,一蹶不振的人。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常年累积的失败的挫折把他们压垮了。相反,那些最优主义者,却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有两个秘诀
1)能够专注于过程,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因此能够创造更多福流。
2)对生活遵循“满意原则”。满意原则是破除选择困难症的良方,就是想想,如果我只有这个选项,我是否满意?因为比较总会把人的思维引向对缺陷的关注和搜索,而满意原则会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我们已经拥有的,让我们抱着感恩的心态欣赏已经拥有的东西。

4对待现实的态度

完美主义总是容易生活在对别处生活的幻想中,从而远离现实。当现实无法符合其期待时,完美主义者就会抱怨、无所适从。而最优主义者是脚踏实地的。他能够投入在现实中专注地生活,而不给自己编织遥远的幻象。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如果能打好篮球,首先得承认和尊重地球引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篮球技术一样,一个最优主义者能够在现实的基础上寻找成功的路径。而完美主义者却需要依赖幻想。

在本书的后几章,作者还列举了这些原则在教育、工作和爱情中的运用。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应用和冥想,其实精华全在理论部分,其余部分你不读也并不是大的损失。

作为一个从完美主义者中逐渐走出来,并最终接受(有时候我觉得是过快接受,甚至变得没啥追求)的人,我推荐你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会跟我一样,感同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