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西汉史:从吕后蜕变看权力如何改变一个人?|何怀宏专栏

 汉青的马甲 2016-04-18

凤凰读书 何怀宏 专栏



吕后是中国进入帝制社会以来第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女性,且实际执掌这种权力达 14年之久。她本来是一个普通女子,但随着刘邦的实力越来越大,不仅封王,而且有望称帝,权力的因素就渗透到了这种家庭关系之中,造成了越来越激烈的矛盾冲突。




专栏
何怀宏

再读西汉史:

权力如何改变一个人?



最近因海昏侯墓葬文物进京特展,重新读了一些西汉的史料,对西汉初年最高权力的继承和转移或还可再说几句。


吕后是中国进入帝制社会以来第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女性,且实际执掌这种权力达14年之久。她本来是一个普通女子,虽然家境富裕,在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嫁给了大她十五岁的一个当时看来同样普通,较为落魄、甚至还有点无赖的亭长刘邦。尽管如此,她与刘邦的生活及对其家庭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按传统标准看应当说是相当贤惠的。她为刘邦生了一子一女,对刘邦此前的一个私生子刘肥也相当厚道。刘邦喜欢在外与朋友周旋喝酒,长不归家,吕后独力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养育儿女。有一次刘邦因自己押解的囚犯逃跑了,亡命山中,吕后还长途跋涉为他送衣送食。


当刘邦起事之后,吕后开始也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甚至因其是刘邦之妻而被项羽俘虏,关押了两年才被放回。应该说,直到这时,都还比较正常,吕后就像是一个普通、贤惠而且刚毅、坚强的女子,她也一心维护夫君和家庭的利益。


但随着刘邦的实力越来越大,不仅封王,而且有望称帝,权力的因素就渗透到了这种家庭关系之中,造成了越来越激烈的矛盾冲突。当吕后再回到刘邦身边,发现他已经有了一个比她更年青貌美的戚夫人了,而且这位夫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如意。刘邦更喜欢这个儿子,觉得如意的性格像他,而吕后与他生的儿子刘盈的性格却不像他。再加上陪伴他的总是戚夫人,不断啼泣诉说要求改立如意为太子,而吕后多是留守在后方。于是刘邦就有了改换太子之念,但这种“废长立幼”的意图一直遭到叔孙通等朝中大臣的反对。


在“母以子贵”的时代,儿子能否立为太子对母亲的地位甚至生命,以及家族的利益关系太大。所以,吕后也是极力地要保住他儿子作为太子的身份。当看到大臣们看来也难于抗拒刘邦的意志的时候,她逼着张良给他出了个注意,请出了商山四皓做太子的老师。当刘邦看到自己以前久请不出的四皓在辅佐刘盈的时候,知道太子已经羽翼丰满,不可能再改变了。


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为惠帝,但实际掌握大权的是吕后。她最恨的自然是戚夫人和他的儿子赵王如意。但这时她遇到的最大的抗拒却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她的亲生儿子刘盈。这种抗拒是一种人性的抗拒,也是一种人道的抗拒。吕后召赵王进京,试图加害于他。而刘盈亲自到城外迎接赵王到宫中,和他同起同寝,吕后之谋一时不能得逞。但在有天早晨刘盈出猎的时候,赵王年少不想早起,结果就被吕后遣人用毒酒杀死,刘盈大哭得病。吕后又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以药物将她毒哑,这才抛入茅厕之中,称为“人彘”(人猪)。吕后竟然还叫刘盈来看,刘盈见了痛哭失声,对吕后说;“这种事那里是人做得出来的?儿臣虽然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从此就基本不理政事了。


如果说戚夫人曾经是吕后的政敌,吕后要和她竞争夺权,乃至想除掉她,这大概也是符合那时一种高层政治的逻辑,但取胜后如此的凌辱和报复,即便按照这种政治逻辑都不太好解释了,大概只有用一种特殊的、长期压抑的强烈嫉妒心和报复心才能得到解释。而一种可以任性的权力则让这种残忍的报复心能够随心所欲。


吕后对同样一个人的态度甚至也都发生了前后迥异的变化,她以前对刘肥甚好,刘盈称帝后,被封为齐悼惠王的刘肥来京朝见,有一次与刘盈一起在吕后面前设宴饮酒,刘盈因刘肥是自己的长兄,就按照家人礼节,让他坐在上首。吕后马上动怒,就私下命人倒了两杯鸩酒,摆在刘肥面前,让他起身为她祝酒。但刘盈这时也跟着站起来,拿起酒杯想一起向母亲祝酒。吕后这才惊恐,赶紧起身打翻刘盈手上的酒杯。这除了说明“有权便任性”,可能还有一种政治考虑:吕后不愿让人们联想刘肥比惠帝年长,即便他不是嫡出的。


而吕后的变化也表现在对亲生儿子的态度上。她爱自己的儿女,但政治算计还是最优先的。吕后为收拢权力,等于是迫使刘盈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为皇后,刘盈意气更加消沉,终于在前188年忧郁病逝,年仅23岁。儿子死后,吕后哭却不见泪下,张良的儿子告诉丞相说,这是她畏惧大臣反对她,如果你请求让吕家人为将,指挥南北军,又诸吕可以入宫,居中用事,吕后就安心了。丞相按此建议行事,果然如此,吕后这时才真正开始伤心流泪了。吕后除了鸩杀赵王如意,后来的两个赵王,也都被迫娶了吕家的女儿,但并不幸福,结果一个自杀,一个反抗而被幽禁,活活饿死。


吕后为了保护吕家的权势和利益,还改变了过去刘邦与大臣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的盟约,逐步封诸吕为王,并掌握军权。但当她死后,这一切很快土崩瓦解,刘姓皇族和刘邦旧臣立刻联合起来,采取行动,而为了成功,他们也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除了暴力,也有欺诈。他们一面使人欺骗吕禄说,只要你交出京城军权,赴自己的封国就没事了,另一面采取武力行动入宫,最后将诸吕家族,还有和他们亲近的几个家族不分男女老少差不多全杀光了,把后少帝刘弘和其他几个王也都杀了。


这其间还有些艰难的选择,如吕禄的女儿是嫁给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而刘章曾经被吕后当儿子一样看待养大,但是,刘章在刘、吕之争中坚决地站在刘姓一边,是为干将。当吕后死后,她的妻子得知了诸吕的谋划,这时她如何选择:是站在父母娘家一边,还是站在丈夫与儿女一边?她选择了后者,将吕家的谋划告诉了刘章。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不幸的选择。


正如上述,当我们看到吕后残忍的一面,并不是说与之斗争的另一面的人就不残忍。我们也不是否定吕后执政的时期其实还是一个社会政治上较好的时期,是她稳定了汉王朝,让人们休养生息,也废除了书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而诸吕被诛之后的结果——改立文帝——也是一个好的结果,西汉由此走向了繁荣的“文景之治”。但这些也难掩在这一政治过程中有过的血腥一面。这也使我们注意和思考这样一种政治格局:为什么这种政治格局会使人变得残忍欺诈甚至亲戚相残?


这大概首先涉及到所争夺的政治权力的性质,这是一种唯一的、终身的、趋于绝对的权力。其次,还有一种政治形势,即这种政治形势已经使政治斗争变成明确对峙的两方,而且这两方水火不容,谁也不可能后退或妥协,因为任何后退和妥协都不仅涉及到富贵与权力,还涉及到生命安全。要么全得,要么全失。


于是,对这样一种趋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争夺也就最有可能大大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甚至使一个人前后判若两人。对这种权力的竞逐还会把一个人变为一个完全的政治人,或至少是始终以政治为第一的人,什么时候都是从政治上优先考虑。的确,有的人生来就像是政治人——很小的时候就倾心于政治,以政治为自己的抱负,但吕后看来并不是这样的人,是命运使她成为了一个政治人。


但是,权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性吗?根本的人性可能还是没有改变,比如说从人性上讲一般人都会力图保存自己的生命,也更关心自己的亲人。即如吕后,她看来也不是想推翻丈夫的刘姓王朝,而只是想要自己的娘家人也分享这种最高权力,比如她积极推动让刘吕两家结亲,就是想尽量延续这样一种结合。但让诸吕称王和拥有军权的行为却引起了刘姓皇族和功臣的不自安,而这种不自安反过来也使诸吕不能自安。如果只是争利益的多少和荣华富贵,或许还能够折衷妥协或者以正常的手段竞争;但如果同时还是争生存与安全,则就可能没有退路而无所不用其极了。


不过,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格局在传统社会中可能还是限于高层甚至最高层,限于宫廷政治,与老百姓甚至大多数中下级官员没有多少关系。传统社会也有它自己的一些规矩和办法来缓和这样一种政治格局、或者尽量避免出现一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势。


现代社会则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主流的倾向是限制权力,削弱权力的绝对性质,使即便是最高的权力也不那么绝对,从而使高层的政治斗争也不再那么血腥,甚至变成了一种和平与体面的竞争。但的确也还出现过另外一种倾向:即将一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不仅保留在高层,甚至还推广到全社会变成一种群众运动的政治。


“完全的去政治化”或者“国家的消亡”可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但“部分的去政治化”,尤其是“去”那种你死我活的“高层政治”和“群众政治”的“政治化”却没有什么不好,甚至还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努力争取的。






 
 

著名学者

凤凰读书专栏作者
何怀宏
何怀宏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