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

 天童老僧 2016-04-18

练兵场上刀光剑影 铁骑突出战马嘶鸣

——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创作背景及美学分析

向阳光

一、创作背景

《战马奔腾》是陈耀星先生在1976年创作的。当时,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即将举行,各文艺团体都摩拳擦掌,认真准备。作为第二炮兵文工团的二胡独奏演员,陈耀星受领创作任务后立即奔赴内蒙采风。期间,骑兵战士训练时那种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和敢打必胜的精神;那种身在边疆草原,心想祖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极大地震撼了他: 创作一首二胡曲把边防战士挎枪跃马的英姿表现出来的激情,在他胸中如大潮奔涌,难以平息。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二胡演奏大师:陈耀星

回北京后,陈耀星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一气呵成创作出《战马奔腾》乐谱。但在练习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原本想把琵琶表现马蹄声的技巧移植到二胡上来,但由于两种乐器相差甚远,效果很不理想,练习也一度中断。一些好心的同事、朋友知情后,纷纷劝他:“凭你的实力,随便拉个什么都能得奖,何必自找苦吃呢?”但陈耀星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多年练琴养成了一个习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一次练习时,不小心弓跳起来,碰到琴弦上,“嗒”的一声,虽很短暂,但陈耀星却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不就是马蹄声吗?名曲《战马奔腾》由此诞生。
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战马奔腾

1979年,这首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分别获得优秀创作奖、表演奖,立即在国内引起轰动,风靡了整个神州大地。不久,蜚声中外,至今在国内外广泛流传,久演不衰。
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陈耀星与儿子陈军表演

二、美学分析

《战马奔腾》是二胡演奏大师、著名作曲家陈耀星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也是他强力打造的军营狂想曲,气势磅礴,鼓舞人心。这首乐曲不但立意新颖,富有独创,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蒙古族的音调为主旋律,加以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异域风情。作者力图通过二胡演奏上速度与力度的显示,并在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高难度演奏技巧的同时,还借鉴了琵琶的一些演奏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骑兵”、“战马”这两个崭新的音乐形象,成功地描绘了铁骑突出、万马嘶鸣的战斗场景,从而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使演奏刚健灵敏、清晰流畅,绘形传神地把战马奔腾的形象浮雕一般凸现出来,把练兵场上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紧张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该曲既表现了边疆草原骑兵战士的军营生活,又刻划了他们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英雄形象。

乐曲结构,釆用“循环再现”的发展手法。其结构为:引子——A——B——C——A′

引子是选用人们熟知的《解放军进行曲》音调,稍加变化发展而成: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1=G 4/4 1·11 11 1 1·︱,以进行风格、威武雄壮的气势开始,随着二胡奏出铿锵有力的军歌主题,一股硝烟滚滚、狂风潇潇、将士挥戈、马蹄翻飞的气息扑面而来。犹如一幅“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观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表现了边防战士骑着战马奔驰的英武形象。

A主题:5 - 3· 2111 11 11 11 ︱ 1 7 6 1 ︱ 255 55 55 55 ︱……此段主题节奏明快,音调铿锵激奋昂扬,气势磅礡,形象鲜明突出,准确地勾画出解放军战士英姿勃勃、斗志昂昂的精神面貌,塑造了边疆战士骑马待发的高大形象。一阵马嘶声,过渡到B大段。

B段主题是在A主题的动机“5 - 3· 2 ︱1” 的基础上,采用压缩、变形、移位等手法发展而成:

1=F 2/4

6 321 3 1 633 312321 2123

6 321 3 1633 312321 6 ︱

3 656 6 16165 35321261 2312

3 656 6 13532 123566 60

规则对称的四句体,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锵有力,速度快,具有强烈的动感。好似马蹄飞奔,群情激昂,描写了战士们跨马横枪大练兵的情景。

紧接着是一段富有内蒙民歌风味的优美曲调: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1=bB 2/4 3︱6 -︱66 1﹒3︱6 -︱66 5﹒6︱3 6︱1 2﹒5︱3 -︱ 3……

采用内蒙民歌的音调,使听众联想起“边疆草原”这一特定环境。同时,上移四度转调,节奏突然拉开,旋律舒展悠扬、柔美如歌,抒发了一股豪迈的情怀,好像是战士们怀着一种无比自豪的激情,在宽广无垠的边疆草原上纵马奔驰。表现了骑兵战士戍守边疆、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C段是全曲的高潮,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大击弓”,由弱到强逐渐向上模进,逼真地模拟马蹄飞奔声,造成一种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刻画出战马嘶鸣、紧张激烈的奔驰场面;运用“双弦快速抖弓”的演奏技巧,这也是作者独创的一种演奏技法。演奏时,内弦用弓毛、外弦用弓杆,右手夹紧弓子同时擦弦,并用抖弓演奏发出五度和声音程,左手在指定的音位上下滑行,模拟出战士们冲锋时此起彼伏“嘶杀呐喊”的真实效果。表现了骑兵战士们跨马横枪威震敌胆的冲杀声;以快速“连跳弓”(飞弓)和下滑音结合模仿马嘶声,把听众带入艺术所创造的万马奔腾、冲锋陷阵、顽强格斗的激烈情景之中。

A′段,再现《解放军进行曲》的音调,尤为雄壮有力。乐曲中两次出现 531 531 5﹒5 5 的嘹亮军号声,表现战士们在紧张激烈的战斗演练后,归途中高唱凯歌,欢呼胜利;高擎战旗,精神振奋的威武场面。最后在战马嘶鸣声中速度突慢,强有力地收束全曲:

55151 313︱5 55︱1-︱1-︱1-︱1-︱10 0 ‖

仿佛让人感到刀光剑影隐没,战马嘶鸣停歇。好像使人看到了骑兵将士们“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的情景。展现了骑兵部队移山倒海的军威,赞美了人民子弟兵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

《战马奔腾》这首二胡独奏曲,创造了许多二胡演奏新技法,开创了用二胡表现军事题材的先例,一经上演,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该曲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得到了国外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先进的二胡演奏家之一”“世界性的演奏大师”“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等。多年来,陈氏父子随团出国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把《战马奔腾》带到了悉尼歌剧院,带进了“世界乐都”——维也纳,毎场演出,效果极佳。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二胡与交响乐队 陈氏父子主奏

陈耀星大师在二胡演奏的创造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创造并发展了“连顿弓”“大击”“弹轮弓”“弹节弓”“快速双弦抖弓”“外拨弦”“左手拨弦”“右手弹轮”“伪泛音”等新的技法,在二胡演奏和创作领域内进行了重要探索,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