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审美修养

 沧海一粟1951 2016-04-18

教师的审美修养 

内容提要: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学校审美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要求教师努力塑造完美的教师形象,用自己的人格美、外表美和情感美去影响和熏陶学生;其次是学习和了解审美的一般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兼通一些相关的艺术,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努力追求具有情感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审美享受中提高能力。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美育在教育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成效。作为施教施美的主体,提高个人的审美修养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教师的审美修养是实施美育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审美修养,审美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也是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塑造具有审美特质的教师形象

(一)具有人格美

人格,含有个性、品格的意思。从伦理学观点看,人格指人的品格。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个性,即某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从审美的观点看,人格同品格、性格、气质的内涵具有交叉关系。人格体现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一个人的思想意志、道德情操、情感态度、性格气质以及行为表现,均可从人格上显示出来。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表现在他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积极地以教材为中介,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同于常人,应有其自身的素养。因为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情操高尚、性格完美、个性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成为他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工具手段。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一个没有高尚品格和个性特点的教师,决不会培养出具有品格高尚和性格完美的学生。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长久影响,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人格美首先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献身品格,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人能敬业德为美”,具有奉献精神,才能以真情施教,以真情对待学生,才能对人生境界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也才能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注意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积极追求教师的人格之美。教师的人格美,也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道德评价上,对真善美要由衷地赞美,对假恶丑要无情地鞭挞,只有这样,才能折射出人格美的光辉,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

其次,教师对学生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要想把学生培育成人,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并用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教学艺术能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具有献身事业的崇高境界和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具有爱心的教师,学生愿意和他们亲近,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会有无穷乐趣,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他们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安慰。这些正是他们对学生施以爱的温馨和他们童心长存的个性特点。而这一特点正是他们的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基础。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工作的神圣的责任感,是许多优秀教师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的强大动力。“亲其师必信其道”,只有以崇高的师德和完美的人格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至善至美的教师形象,其教育才有说服力。

(二)具有外表美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常常被作为美的偶象加以崇拜、模仿。因此,教师的外表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形象”本身就带着艺术的意味,只有符合美的规律的形象才是美的。教师的形象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的完美结合。完美的教师形象除了人格、学识、感情、修养等内在因素外,还有风度、仪表、言谈、举止等外在因素。对教师外表美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朴素大方的服饰美。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被看作是知识的化身,同时又是学生生活中的楷模。所以,教师的衣着不宜过分新奇艳丽,否则会冲淡其丰富、聪敏、睿智的内涵。衣着只有适合教师本人的形体、性格、年龄以及学生的特点,才是美的。如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服装要款式明快,青年教师的服饰可以时新活泼,中老年教师的衣着要庄重整洁。总之,教师的衣着应在朴素大方中表现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流露丰富的涵养,随时随地给学生以质朴美、自然美的熏陶。

2、稳重端庄的行为美。教师的举止必须做到稳重潇洒,落落大方,时时处处注意得体合适的行为动作美。教师的行为作风不可轻浮、散漫。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着果断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行为都是不符合美育要求的。

3、准确生动的语言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时候是借助于口头语言进行的,所以对教师的语言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既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语言规范,又要富于美感。粗言烂语或低级趣味、照本宣科或含糊不清,都将失去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吐字清晰、准确生动、高雅得体,并带有适当的感情色彩和儿童化,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平易、亲切,容易激起审美的情感体验。

4、谦逊和蔼的气质美。气质也是教师人格的外化,教师要根据职业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谦逊和蔼、热情沉着的外向性气质。教师的谦逊表现在于谈吐谦和,行为文雅,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和蔼表现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宽容、体贴、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谦逊和蔼的气质,给学生以优美感,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教师的仪表美、言行美在审美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因为教师的外表形象是学生的“第一个窗口”,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无法想象,一个不修边幅、言谈粗俗、行为卑琐的教师,其教育会有多少感召力。只有教师具备了美好的言行仪表,他传授的“美”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具有美好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教师,要有美好的情感,要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对生活中的真、善、美有执著的追求。教师应能将自身之情融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与学生愉快合作之中。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作者的所作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将作者的笔下之情转化为自身之情,就能将自己的深刻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李吉林老师就曾说过,教师应以自己心灵的火花,去点燃学生心灵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美丽小花。她在教学《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总是以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向往和爱恋;备《小音乐家杨科》、《凡卡》这类课文,总是怀着对这些小主人公无比深厚的同情心,使教学伴随自己的真切情感进行;教有关英雄人物的课文时,总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受教育者的地位,和学生们一起向英雄人物学习。

具有丰富的情感,是具备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塑造完美的教师形象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一个缺乏情感、对人冷若冰霜的教师,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好感,也不可能发现教学或生活中的审美因素,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才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作出不同的处理,有时热情明快,情深意浓,有时又是深沉悲愤,愤激如火,有时是大义凛然,荡气回肠,有时又是清新流畅,妙趣横生。其饱含真情实感的教育教学艺术,如涓涓细流浇灌着学生的心灵,能很快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具有尚美之心

“尚美”即崇尚美。“尚美”表现一个人的心灵的崇高追求,也是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所必备的品格。缺乏尚美之心是无法引导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对美好事物的崇尚与追求的思想情感。要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不懈地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执著地追求崇高而美好的境界。只有具有尚美之心,才会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美,才会真切地感受并努力发掘教育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才会把自己一生奋斗的教育事业当作对美、对崇高境界的追求,才会真正感到生活的充实和美好。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一个崇尚美的教师,那浩瀚的大海,滔滔的江河,汩汩的细流,他(她)会敏锐地感受其形体、声响、色彩的美感,也会通过移情的作用,联想到高远、隽永、深沉、奔涌、宁静,而不至于是“江河湖海谁没见过”的平庸而肤浅的认识。具有尚美之心的人,即使面对不引人注意的小草野花,也会从它们的平凡寂寞中感受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无限生命力。

二、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了解审美的一般知识

教师要提高审美能力就必须了解一些美学知识和美学理论。只有懂得美的本质、了解各种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审美过程等一般知识,才能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有了美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成为学生美感的校正者,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创造美。教师自觉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美学理论,不仅能知审美教育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教师对美学理论了解得多少,掌握得深浅,直接关系到其审美修养水平的高低和审美教育的成败。美学理论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基本特征、美的形态、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心理以及对的欣赏、判断和创造等基本问题,通过学习美学就能了解关于美和审美的一般理论,为提高审美素养提供有利的条件,才能够深入地挖掘审美因素,敏锐地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实施美育。

(二)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审美能力的高低,是实施美育的关键。一个缺乏审美能力的教师,不可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美育。人们常说,欣赏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绘画要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欣赏文学作品要有借助语言进行艺术想象的能力。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敏锐的审美知觉,并非艺术家的专利,教师具备敏锐的审美知觉是极其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在一个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老师眼中,一组汉语拼音就是一串优美的音符,一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圆、一个线段也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想象。只有教师敏锐地发现和努力挖掘教育教学内容中的美,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才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熏陶。

只有性格才能塑造性格,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教师要适应和满足以美育人、全面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需要,就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要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破除一切陈规陋习,敢于抵制各种不健康的腐朽落后的东西,按照美的规律大胆探索和创新,进行美的创造,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和生活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三)兼通一些相关的艺术

我国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不通一艺莫谈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仅各科教学内容之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愈来愈明显,艺术与艺术之间、甚至科学与艺术之间也有其内在的联系,是不可以绝然分离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动态的建筑,雕塑是静态的舞蹈,舞蹈是动态的雕塑,就是各类艺术中的内在联系的生动写照。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必拘泥于传统文化的规范,更不要受制于“术业有专攻”的束缚。如果能在熟知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通一种或几种相关的艺术,无疑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音乐、美术等艺术是审美的主要对象,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媒介,教师如果懂得一些音乐、美术的基本知识,能欣赏一些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作品,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美育就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画虾》一课时,如果教师能对中国画的技法、风格、流派有所了解,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充分地展现施美者的风采,又能让学生充分地领略课文中的艺术美。教师有一定的绘画、剪贴等美术美工技能,在教学中插入一些简笔画或自绘的教学挂图,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懂得欣赏音乐或懂得弹奏一二种乐器,在审美教育中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朗读课文时,选择配以与课文风格协调和谐的乐曲,就能较好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不仅在音乐、美术方面,如果教师在戏剧、书法、摄影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知识、兴趣和技能特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大大增强感染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受教育者就会进入一种艺术享受的境界。

    三、追求具有魅力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不是艺术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艺术融入了施教者对人生的体验以及个人的情感、创造等,是对艺术技巧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学艺术的主要特点:一是情感性。首先必须有情感交流,爱心传递,形成富有情感意味的教学情景,教育者“春风化雨”,受教育者自然就能“如沐春风”;其次是教师应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去,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二是创造性。教学不能死守某种程式化的方法,也不是某种教学典型的机械模仿,而是富有独立思考的见解,是教学内容的创造,也是方式方法的更新,因而有着教者的风格特点和创造心血。三是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突出的特点,教学活动应力争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力求将教学关系转化为一种审美关系,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且在审美的享受之中提高能力。教学艺术的特点体现在教学内容有疏有密,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教学程序有顺有逆,教学形态有动有静,教学语言有庄有谐。总之,具有魅力的教学艺术,其教学过程总是处于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之中,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

由于教学艺术是一种美的创造,所以,教学艺术的优劣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审美修养的高低。一个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教师,其教学往往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致力于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力求能娴熟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炉火纯青的境界,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手法,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学生在忘我的、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感趣又感美,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促使他们的知识学得更扎实,能力提高得更快。同时,教师也在追求教学艺术魅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一名教师要从事教学艺术的创造,离不开讲课技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讲课技法,能使教师的创造才能伴随有效的讲课技法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造一种生动活泼、情趣浓郁的教学气氛,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像一幅富有动态美的画卷,舒卷自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于其中而又不知不觉地留连忘返。 (文:学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