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却也是地震死亡率最低的国家

 老骥瘦马 2016-04-18
据日本媒体17日消息,日本南部九州地区16日凌晨发生的7.3级地震已造成至少41人死亡,8人失踪,超过21万人避难。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全世界近2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可以说日本是全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但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日本同时也是地震死亡率最低的国家。

  那么,日本是如何做到在遭受地震之后把危害降到最低的呢?

  1预警系统

  在日本,由于其地震发生频率很高,建立和完善地震预防机制是一件“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事情。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日本在地震预警、预防工作上投入了充足的资金及人力支持。


  据悉,日本平均1年内会举办2次地震演习,日本的家庭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地震中倒塌后砸伤人。依托政府和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人们可以从手机或是电脑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安全状态通知事先设定的联系人。即使在日本债务已占到GDP的200%情况下,日本每年都在追加抗震的预算。

  日本之所以能及时预警,主要归功于日本境内密集分布的地震测站,大约每20公里一座。

  民众也可以通过电脑软件等方式接收警报,如安装软件SignalNow Express后,设置好地区,速报就会以编钟音警告,同时弹出窗口告知用户地震发生地点、震级、震度以及预计地震到达时间。

  除此之外,日本70%的城市安装在天台、街道、公务车等处的户外扬声系统也在第一时间发布地震警报。即使电视、收音机等处于关闭状态,日本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可以通过发射控制信号使其自动开机发出警报。此外,公众还可以购买专用的地震预警信号接收器,接收气象厅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

  2建筑风格和建筑质量

  日本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日本高层建筑物修建必需可以抵挡里氏7级以上的激烈地震。一个工程要想获得修建许可,除了设想、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需提交抗震评估报告。日本对于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分为坚持性能、维护财富、保证生命平安三个方面。


  日本的抗震设想要求建筑物能够遭遇数次的中小地震,既要保证生命财富的安全,又要坚持其可持续运用的功能。而对遭遇罕见的大地震,则只思索保证生命平安,不再追求坚持其性能和财富价值。

  其次是日本修建工程时运用的抗震技术。日本修建工程的抗震方法,是让地震发生的破坏力不直接作用于建筑,从而防止建筑物受损。详细来说,就是把搀杂多层铁板的积层橡胶和减振器组作为抗震层,然后把房屋建在抗震层上,从而进步其抗震功用。日本第一栋采用这种方法建筑的修建于1983年问世,历史并不长,但因抗震功能杰出,很快在日本各地普及。此外,随着时间推移,建筑物的抗震功能会有所下降,所以日本非常留意定期给建筑物做“体检”,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


  最后,除了理念和技术外,日本严格执行各种抗震法规也是保证建筑物遇震不倒的重要原因。2005年11月,日本一个耗资过百亿日元的高档小区“稻城大舞台”被政府列入“危楼”黑名单。根据日本政府的考察,“稻城大舞台”碰到中等强度地震就能够坍塌。为此,日本国土交通省下令居民搬离这栋风险建筑。这件事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不但开发商姐齿秀次被判处5年徒刑,日本政府还紧急对全国所有建筑的施行抗震性复查,此后半年内日本全国都没有新工程获准开工。

  3淡定的民众和井然的秩序

  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日本历史上保留记录的最高震级,在世界上排第五位。一天多时间里,人们通过广播、视频,见证了灾难的惨烈,也震撼于日本人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


  有几条微博是这样写的:

  “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眼前的一切,仿佛一个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


  “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

  有人说,灾难面前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社会默契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内在实力,的确如此。但这样一种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个自然灾难不断的民族,经历过一代代人的积累,悲剧意识已经内化为民族性格,并且将这种悲剧意识转化成为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的必然结果。


  由于灾难不断,日本人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以及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而这种悲剧性格自然而然的另一面,是日本文化中对转瞬即逝的美好有深切的感情,外化成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一切都必须精益求精,把自己的责任尽到最大。

  只有当对人、对事的责任尽到最大了,剩下非人力所能为的事情,最后才交给上天,交给命运。这种国民心态让他们在大灾难面前也能保持尊严,保持从容与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