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印章史一瞥

 聽雨軒sjh 2016-04-18

【韩国】金洋东 徐梦嘉摘译

 

我国的印章早在乐浪时代(108——314)便受中国影响,传世的有“乐浪太守椽王光之印”及“臣光”这一枚双面印。1973年在大同江的下游地区出土的两颗“魏率善韩伯长”和“晋高句丽率善长”的古铜印,现被推定为是三韩初期(公元三世纪左右)的遗物。这些明显汉魏晋时代印式的铜印都是由当时中国传来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印章。

 

1976年在新罗的雁鸭池挖掘出来的一枚文字未详的阴文木印,是我国7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新罗时代唯一传世的古印。

 

高丽时代(936-1391)初、中期的印除少数金印外,基本上是铜质的,传世的印玺较多,但其中有不少印文未详,而且这些铜印的用途尚待考,大概是作为文书及密件上封泥印用的,这类高丽铜印工艺精湛,钮式颇多,大都含吉祥或避邪寓义。如象征长寿的有龙、龟、猿、蛇和鸟形等瑞兽钮,其它亦有环钮、桥钮、瓦钮、鼻钮和复斗钮等造型的。印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和半通等形状的;印文则有以姓名入印和词句入印的。高丽时代后期瓷、陶、银等质的印章也不乏所见。朝庭还专门增设了掌管玺印的官职,称为“符印郎”。那时官印已广为运用,民间的私印也开始流行起来。

 

  朝鲜时代(1392-1910)以降,受中国明清九叠文官印的影响,我国的官印也文字线条盘曲重叠、装饰造作味浓。印材有金、银、玉、铜、木等,并以之区分持印者阶级、地位、身份的差异。该时代的私印在壬辰倭乱(1592-1599)以前受中国明代一种浮艳媚俗印风所染,艺术品位不高。乱后,频繁的朝日两国间的交流,清代考证学、金石学的导入,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吴昌硕的高古典雅的韵致通过日本国的中介,泽及朝鲜半岛,使我国文人刻石印的篆刻艺术跃上新台阶。

 

综观这时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独占鳌头的书法篆刻大师金正喜(号阮堂1786-1856)。他登高舞刀,力弃俗格,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紧追明清高雅印风,直逼秦汉古玺,法古而出新、博采以求专,成为韩国印章史上扭转乾坤的一代巨擘。

 

阮堂流风波及19世纪到20世纪我国艺坛和几代印家,文人墨客纷纷涉足印海,形成气候,使一直被喻为“雕虫小技”的篆刻步入了和书画同一的艺术宫殿,开始被我国艺坛共识。在新旧世纪更替之际的众多印人中,阮堂薪传门生吴小山成了继阮堂后名重一时的印界翘楚。稍后又有悉敌功力、各具千秋的丁学教、刘汉翼、姜王进熙、吴世昌和金台锡这五大印家,以及与吴昌硕交谊甚深,为吴派春雨滋润半岛篆刻园地而功不可抹的闵园丁。

 

韩国印章艺术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国印坛强有力的带动,但迄今为止,在篆刻的独创性、艺术性的整体实力上还不到位、印家个自风格的独树方面尚欠缺,与中国能同比或媲美的印作更属麟角凤毛。

 

20世纪50年代后,朝文的普遍推广,相信把握、使用好我国这一传统的独特字体,将会给我国篆刻艺术带来开拓性的变革。


摘译者注:本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划疆各治,不久北部的北朝鲜政府颁文停止使用国家文字中的汉字,而全部以表音字母符号组成的朝文字作为本国文字。然篆刻艺术情有独钟的是汉篆字,“朝字母文字”并不受这个领域责睐,故北朝鲜的篆刻艺术自战后分治后便走进了沉寂(现在谈韩国印章史自然就是朝鲜半岛的印章史)。那么随着“朝字母文字”的逐步普及,半岛南部的韩国是否最终有类同北朝鲜的举措,并将如何作用于原本以篆字为载体的篆刻艺术,抑或是与北朝鲜一样走向竟程?还是进行一次凤凰涅槃式的更生?印坛将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