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thchen0103 2016-04-18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6-04-17 11:51

随着“课题探究”教学的提出与实施,传统的物理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许多物理教师对为何以及如何开展课题探究教学存在着一些困惑。本文试从这一出发点谈谈对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物理教育开展课题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惟一标尺,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实践证明,课题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课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因而,针对物理学科教育,这种课题探究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开展课题探究教学活动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追求系统性的物理课堂教学把系统性的认识同教学材料的系统性混淆了。物理教学本应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各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从而变成为一种积极、能动地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却仅仅着眼于提高升学率,将所有知识点精讲之后一一硬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不能获得系统性的认识,当然也形成不了一种能统帅全局的概观。此外,学生在这种唱“独角戏”式的教学过程中势必对学习物理缺乏主动性,从而难以激发起学习、探究物理学的内在积极性。

二,物理教育中实施课题探究教学的策略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没有探究就不会有发现。作为中学生,一般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即科学家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探索的途径去发现人类尚未认知的科学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因而实现课题探究的重心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和应用物理规律。当然,作为基础教育,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同样也可以开展课题探究,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中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健全,他们的头脑中还存有许许多多不科学的前概念,因而在教学中若忽视物理基础知识的构建而大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则绝不亚于建造空中楼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将丰富多彩的科学方法渗透于具体的某一课题内容的教学之中,以具体的物理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本人根据近年来许多前辈有关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就以下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对课题探究教学加以进一步探讨。

(一)“教师示范”,着重启发诱导

课题探究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实施的每个具体步骤里,教师要围绕所要探究的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问题设计使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某些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因此,关于探究课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一般可采用从学生已有知识中引出所要探究的课题。例如,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先提出:铁块放在水中即沉入水底,但用钢铁造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进而提出决定物体的浮沉条件到底是什么的探究课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如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设计出检验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独立进行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自己对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否定或肯定假设,得出结论,进而使得认识获得进一步提高。最后,学生即可将新获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运用于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之中,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课题的提出方式,教师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对物理知识点来说也可采用课题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课题的选择与编制自然不是随意的,它应是发现的突破点,即通对对它的探究,可以认识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这些突破点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指示灯。

另外,在这一环节里,课题探究不能只流于形式,不能成为传统教学的直接替代品,“换汤不换药”,而要真正使它发挥出创新教育的功能。例如,当学生探究“研究电磁铁”这一课题后,除了能运用电磁铁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外,还应能深刻领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关键所在。总之,在此环节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这样就会通过教师的“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从而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学生探究”,注重思维发展

这个环节是指学生切实作为主体进行课题探究。因为经过上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定会感觉他和教师一样都在进行课题探究,于是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并有极大可能从其他角度审视、批判性地参与教师引导的课题探究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便会得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倾向得到了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角色的转变,来陈述自己较成熟的看法或经课余时间完成的课题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中的“师生换位”形式对于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性的学习来说,非常有效,有利于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于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因材点拨,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积极奋进的创造性状态之中,主动地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眼看、动耳听、动笔写(算),独立地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辨析、归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三)“师生共探”,学会反思与感悟

这个环节着眼于“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以上两环节的实施,问题基本明了,但在学生当中肯定或多或少地存在诸多困惑,因此,教师就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因为反思是检测、调整的重要举措。故而教师在总结课题探究情况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让他们学会发扬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让他们在充满信心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对课题探究的行为反应中获得反馈信息,以掌握学生的课题探究发展的程度,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行动。

这一环节特别要强化学生参与、投入意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并通过师生交流的协同作用以及与其他同学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发展学生自身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对物理认知水平与自身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学习过程中若缺乏主体构建,其结果只能是机械式的记忆,无法完成有意义的学习。课题探究教学形式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己学习以及和同学合作切磋、协同学习的机会。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它有着更为鲜明的实践体验、探索感悟的创新性特点。因此值得我们广大同仁探讨出一种积极地,有效地课题探究模式教学方式,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