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中木屋:食肉三味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4-19

 

食肉三味

 

林中木屋

 

  性素好肉,百食不厌。江南这边,文人历来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的说法。居不可无竹的说法,可以偷天换日,书桌旁边放上一盆文竹,也聊胜于无;食不可无肉,更加容易,肉食丰富得很。据说现在有钱的大佬和美丽的美眉,已经不屑于吃肉,大概是嫌其粗卑。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其中有一篇,说的是东坡肉,狮子头,腐乳肉,黄鱼鲞烧肉,文字在于菜谱和文学之间,加了个题目:肉食者不鄙。令我这等好肉之徒,拍案称善。

  

  想来好吃肉的人,少年时候的家境必不好;肉吃得少,于是对肉便有一种向往。向往猛烈的时候,便喜欢吃纯粹的大块肉。曾经很喜欢吃红烧肉,自己也做,把新鲜的五花肉切成长条块,放入油锅稍为一翻,少顷捞出以后,重新起锅,放入酱油和糖,待酱色入肉,再加水和香料。待酱汤收干至二分,浓浓的裹着肉块,就可以加酒添香;红红的肉块入盘,煞是馋人。毛主席语录中最相信的一条,便是红烧肉吃了补脑。

  

  大块吃肉,向来是吃肉的一味,也是人生的一味,讲的是纯粹和淋漓尽致。所以性格爽朗之人,必定喜欢大块吃肉,象是梁山好汉,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引为人生目标。而喜欢被招安的,估计是喜欢吃泥鳅的。再推而广之,东坡肉出自苏东坡这样豪放派的诗人,便是一个证据;至于李清照,想必是喜欢吃黄花菜的,所以有人比黄花瘦一说。我是喜欢苏东坡的,所以曾经在兰州,纯粹是为了吃到最好的羊羔肉,和朋友一起坐了三个小时的破旧汽车,到皋兰县的一个小饭馆,淋漓尽致地吃了一顿大块羊肉,始终引为人生一大快事。

  

  爱吃肉的人,既然经常可以补脑子,肥肉入脑,经常就会有些奇想。我最喜欢的奇想,就是将其他荤腥味道,引入肉中。汪曾祺先生说宁波人爱吃黄鱼鲞烧肉,其实乌老鲞烤肉更加经典。乌老鲞其名不可解,其实是河豚鱼鲞;宁波人胆小精明,不吃鲜活的河豚鱼,却用来晒鲞。乌老鲞烧肉,不仅尽得河豚鱼的鲜气,而且河豚鱼鲞肉质较韧,吃来和精肉相同,真正是鱼肉同味,殊为难得。所以乌老鲞烧肉,选肉要精。其实新鲜的鱼肉同烧,也有味道。曾经把比目鱼上批下的大片鱼肉和切成薄片的五花肉,用调入淀粉、蛋清和胡椒粉的糊沾在一起,成扁宽的大排状,入平底锅用黄油煎熟,切成条,沾椒盐入口,其味无穷。

  

  引别的荤腥之味入肉,讲的是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也是人生的一味。很多科学家,最后深通哲学,也是这个道理。罗素先生为典型一例,至于爱因斯坦,一向是乌老鲞烤肉,物理和哲学烧在一起研究的。眼前来说,中文系毕业的人,写的东西经常比较油腻,象是一碗白切肉;倒是学其他专业的人,把所学东西引入文学,写出的东西经常清新可爱,好比是一碟清爽的海蜇拌鸡丝,或者浓烈一些的墨鱼大烤塞肉。一个工程师能拉小提琴,在我看来,象是肉饼炖蛋,肉饼中

间卧着一个圆而黄的蛋黄,最是可爱。

  

  把雅趣和欲望烧在一起,恐怕是吃肉的最高境界了。据说苏东坡暗中做过一首打油诗,诗云: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天天要吃笋烧肉。新鲜冬笋烧新鲜的猪肉,喜爱的理由之中,也有肥而不腻的感觉。把肥而不腻的原则推广一下,也是人生的一个尺度。其肥者,是热爱生活之丰富,但是沉湎于享乐,或者玩物成瘾,大概就算很腻了,别人也会讨厌。竹笋之味,在于鲜而爽,所以高雅有趣;如果是麻将牌烧肉,把生活和这么几块一成不变的老竹烧在一起,人生这道菜,也就无味得很了。闲话叙过,我这就吃肉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