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9 张仪: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谈持久战)

 楚士祥丁 2016-04-19

一、消耗战

 

秦惠王封张仪五邑,号曰武信君。使张仪东说齐湣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强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柰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後,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於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秦;战於番吾之下,再战又胜秦。四战之後,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强而赵弱。---《史记》张仪列传

 

秦国与赵国打战,赵国四战皆胜秦,四战之後,赵国死亡士兵数十万,仅剩下首都邯郸,赵国虽有战胜秦国之名声,却国家已经残破了。为什么呢?因为秦强而赵弱。

 

二、启示

1.“论持久战”的理论-消耗战

记载中强大的齐国与鲁国三战,鲁国虽然都是胜利,然而战争厮杀的双方都是需要付出将士生命和国家财力的,以致于鲁国有限的兵力和财力消耗殆尽,而齐国实力仍存,鲁国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同样强大的秦国与赵国之战,四战之后,赵国死亡将士数十万,仅仅剩下国都邯郸了,赵国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

正如抗日战争,日本弹丸小国与广阔中国,拜读了毛的《论持久战》,把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先是避其锋芒的防御阶段,再是拼消耗的相持阶段,最后则是主动反击的战略反攻阶段。《孙子兵法》并没有明确提到持久作战,而历史中却有持久作战的历史依据,可见熟知历史还可以学到“战无不胜”的秘诀,而这一切应当坚守“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思想,不可因为书本教条而脱离实际。

2.以少胜多的理论之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有的是以奇兵制胜,有的是分散敌人兵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以奇制胜比如韩信指挥的“破赵会食”之战,让赵军以为大本营已经被汉军占领而军心大乱,从而乘势反攻,敌人则兵败如山倒。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这是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法宝之一。前面文章已提到过,具体到每次战役,取得胜利的本质是强大打败弱小,正如身材魁梧的壮汉与体弱多病的老头,单打独斗,谁胜谁败。兵法里有提到战争取胜的本质:“胜兵若以镒称铢(镒与铢的关系就如千克与克的关系),败兵若以铢称镒”。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正如兵法所云:“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三、现实意义

1.专一专注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应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该用的地方,专心致志。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差不多的,如果能合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下去,自然会超越一般人。正如常说的,坚持利用好下班后的两个小时,就会超越一般人。

秦朝灭亡后,有人劝项羽定都咸阳以成就帝业,而项羽却说“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 ”,选择定都彭城。这次春节回乡,看到到处都是豪宅别墅,社会上有钱人多是呀,似乎正如西楚霸王项羽富贵要归故里张扬实力的想法。殊不知,人生精力与财力都是有限的,应把有限资源发挥最大功效才能创造更大佳绩,且夫“漫藏诲盗,冶容诲淫”、“富者众之怨也”,可谓百害少有一利。

2.不为不可成,量力而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除非能以奇制胜,不然还是量力而行。虽然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但是如果超过了承受能力,则会被压垮甚至会一败涂地不能自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不适当控制欲望,就算是给你世界首富的财富,那也会钱不够用,而生活不开心。

3.年轻是最大的资本:

    不要太在乎暂时生活压力大,不要太在乎这也没钱那也没钱,至少现在还算年轻。年轻时挣钱不易,现在能做的只有控制欲望,稳步前进。而积累财富的方法,无外乎就是开源与节流。年轻的时候,应当是积累经验,培养心性的时候,而不是求财致富的时期,年轻时应当塑造自己能够控制欲望,让勤俭谦恭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固有品性,使它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在后来财富到来时才能很好地守得住,并防止因为大量的金钱而变了本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